2018年苏州大学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辨析题
1.制度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发展而来,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答:正确。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人类总体文化的进步。所以,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2.掌握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但个体知识的增多与能力发展并不必然成正相关。
答:正确。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例如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可能有较丰富的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能力低下,说明他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既不能广泛迁移,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上述观点正确。
3.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错误。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虽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但是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4.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差越大,意味着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越高。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答:错误。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结果,而非其他未加以控制的因素所致。也就是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所以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差越大,不是意味着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越高。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二、简答题
1.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治与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现实,其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与阶级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政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所以政治对教育有直接的制约作用。这
种制约作用可以从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反映出来,但集中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而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革。或者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着教育的一切。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如审批、调拨教育经费等办法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还利用意识形态上的优势,通过编写教材、审定教科书、发行各种读物等途径来决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受教育权是判断和断定一个国家和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它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以及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去培养人都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培养出来的人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政治经济制度是教育目的的直接决定力量,并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制定不同的教育制度。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部分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下的部分教育内容也是不同的,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特定社会的教育结构也是由该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的。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限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如经济政治上实行分权制的国家,教育上也是强调地方自主;经济政治上实行集权制的国家,教育上多强调统一集中管理。
2.列举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并简述之。
答:教育目的从其作用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和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从其要求的特点划分,可分为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划分,可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从其体现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1)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①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也称为国家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主要观点是:
a.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
b.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人的发展只为服从社会需要;
c.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d.人的本性是社会性。
社会本位论将教育目的的考察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他忽视了个体的价值,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②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于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等。主要观点是:
a.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b.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和需要;
c.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
d.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
个人本位论倡导人的自由与个性,有助于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利,但是它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
(2)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①内在目的论
内在目的论以杜威为代表,认为教育内在过程强调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反对传统的远离儿童目前需要和理解能力的抽象遥远的目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需要,去促进其生长于发展。除此之外,教育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
②外在目的论
外在目的论认为教育目的是外部社会对教育强加的统一标准,因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行为,就必然地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3)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①斯宾塞的准备生活说
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斯宾塞论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反映了人们期望通过教育获取能够使个人幸福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怎么样去过完满的生活既是需要去学的大事,也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
②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对准备生活说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杜威提出这个思想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前人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
3.培根构想的“所罗门宫”是什么样的学校?
答:培根是英国革命前一度活跃于英国政治界、学术界,以提倡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而著名的重要哲学家,是“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
(1)所罗门宫
培根的所罗门宫实际上是一所乌托邦式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在那里,众多的学者研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所罗门宫的目的是“探讨事物的本原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并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以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所罗门宫”实际上是一个“教团”,是一所极大规模的科学学校。它的基础是科学研究,主要的工作是实验,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
(2)对培根“所罗门宫”的评价
培根关于“所罗门宫”的设想吹响了近代科学教育兴起的号角,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使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原则和方法,乃至学生学习的课本都开始起了变化。他号召改革经院教育,使学校教育跟上时代的潮流,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注重科学和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科学的进步等思想,无疑“给了教育一个新的基础,一个新的目的,一个新的趋势”,在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教育研究中的“准实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准实验设计是指运用原始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的实验方式。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1)准实验研究的一般特点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不能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和随机分配被试于各种实验处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