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父母的心》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__主旨。
  助读资料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__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母父母和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 《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
  1、复述故事 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
  送孩子 理由 神情
  送走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要回女儿时
  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
  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父母的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心的组词教学重点:
  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
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
  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
  濑( ) 佣( )酬( ) 舱( )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3、作者介绍
  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 次数 理由 表情 心理
  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
  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送与不送都是爱。
  六、总结
  小说写作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小说主题特点: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父母的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