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致云雀》一等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而又感情地朗诵本诗。
2.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联系时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走进文本。
4.把握诗歌意象“云雀”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云雀”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云雀图片:云雀是一种鸟,形如麻雀儿稍大,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展翅飞行时鸣唱,接着做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栖息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沼及沼泽。因其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直飞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因而云雀经常被诗人选做讴歌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英国诗人雪莱的《致云雀》,来看一下他的这首诗歌中云雀被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呢?
二、走进文本
(一)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诗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作者是追求光明的,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
2.学生自由地出声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如:酣[hān]畅,犀[xī]利,晨曦[xī],婉[wǎn]转,迸涌,摈[bìn]弃。
3.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研读赏析
1.第一节“.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于云雀这一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他并不将云雀看做是一般的家禽。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于云雀的喜爱,作者还喜爱云雀的鸣叫,认为那是从天堂而降临的乐音,是一种自然的艺术,这种艺术代表了云雀的衷心。
2.第二节,“向上,在高升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能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永远高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也是云雀的性格,越飞越高,边飞边叫。
3.第三节“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它沐浴着阳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
第四节,讨论云雀向着太阳飞翔的环境描写,“淡淡的紫黎明”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而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4.第五节至第六节,都在描写云雀的鸣叫,虽然身体可能被“淡紫的黎明”吞没,但始终能
听到“那欢乐的强音”。而作者把这强音比作“银星光的利箭”,即使在“荒凉的黑夜”也能够射出“光芒”。
5.第七节到第十二节,作者用反问、比喻、拟人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作者将云雀比做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6.第十三节至第十六节,作者用了很多反问来思考云雀的自然鸣叫声中的欢悦从何而来,即使是“赞婚的合唱”或“凯旋的欢歌”都比不上这云雀的自然的歌声。作者猜想是否是那些美丽的景让云雀的歌声更加美丽。
7.第十七节至第十九节,作者想到了云雀的歌声的悦耳是因为云雀的歌声总是充满欢乐,不像人类的音乐即使欢乐的曲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些许悲伤的感情。
8.最后两节,是高度赞扬了云雀的“歌声”,云雀的欢欣和谐及炽热的激情也会传递给真心的倾听者。
三、走进云雀
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云雀的代表意义。
展示背景:
雪莱(1792-1822) 十七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也因此事得罪了思想保守的父亲,诗人愤然离家独居。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西风颂》《致云雀》的一些列的长篇巨篇。
圈地运动作者在创作这首《致云雀》的期间,正值英国圈地运动时期。18世纪初,英国实行圈地运动,虽然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迫使农民失去了土地,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明确:云雀的代表意义有三种。第一,《致云雀》中代表是人本身,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作者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第二,作者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作者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第三,《致云雀》中云雀代表18世纪中期反神权的人士,而云雀的鸣叫代表他们无神论的精神,而作者也是这一思想的赞同者,愿意倾听,作者认为
不能用神来麻木人民,而要人民享受更多的自由权利。
四、走进写法
1.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诗歌多处都抒发着雪莱自己的强烈情感,描写自己对事物的内心反映和情绪体验。如在第八节,雪莱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第九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除了这些诗中还描写了草地、萤火虫、玫瑰、草地等这些自然中的景物,在最后用了三个词概括出来“明朗、欢悦,、清新”。诗人又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
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
2.这首诗特别富于幻想性,虽然《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但是,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而诗中描绘的生活不是如现实生活一般黑暗,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状况。《致云雀》一诗通过云雀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形象,他想和云雀一样,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3.在表现手法上,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于云雀这一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作者将云雀比做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前。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极富幻想和夸张的表现出了云雀这一形象的实质意义。这部作品共21节气势宏伟,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想象奇特,语言瑰丽。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
五、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云雀>》,字数不限。
2.阅读济慈的《夜莺颂》,比较《致云雀》和《夜莺颂》的异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