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材料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项符合题意。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
“城郭沟池以为固。” | 《礼记·礼运》 |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 《春秋左传》 |
“城为保民为之也。” | 《谷梁传·隐公七年》 |
“城者,所以自守也。” | 《墨子·七患》 |
A.春秋战国时“城”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可知“城”有军事防御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关于“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圈地运动.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及市镇,说明商品经济推动了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城镇化进程的动因是商业发展,不是聚居,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和官员政策态度变化,排除C、D两项。
4.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人体,即商帮,最著名的两个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材料描述的就是徽商对市镇形成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时期并没有出现商帮现象,排除。
5.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以及“纺织丝市镇”可知地区性分工较为明确,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没有体现,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D项错误。
6.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答案B
解析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清代,无论是较小的城镇还是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当地的治所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中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对市、镇发展的影响,排除C、D两项。
7.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表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
时间 | 市镇数量 |
1500年以前 | 59 |
1551—1722年 | 113 |
1723—1861年 | 167 |
1862年 | 369 |
A.明清时上海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B.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C.清政府重视上海地区的商业发展
D.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51年到1862年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兴盛,促进了市镇数量增多,A项正确。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战争后,排除B项;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市镇数量的增长无法体现商人地位上升,排除D项。
8.1906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
材料所示现象( )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答案B
解析据图示可知,山东三地主动开埠推动了贸易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继而催生现代金融,说明商埠开放有利于山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故B项正确;材料凸显了开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非国际竞争,故排除A项;据材料“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可知三地开埠并非因德国强占,故排除C项;图示为经济发展轨迹,不是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故排除D项。
9.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年份 | 1978 | 1980 | 1990 | 2000 | 2010 |
城市化率(%) | 17.9 | 19.4 | 26.4 | 36.2 | 49.9 |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有所缩小,但“基本消失”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各区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10.多立克柱式是雅典本土的建筑式样,简洁稳固;爱奥尼克柱式流行于小亚细亚地区,精致纤细。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以多立克柱式为主体,后殿有四根爱奥尼克式柱子。山门和胜利神庙也是兼有两种柱式。这反映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质是( )
A.发扬民主 B.包容
C.以人为本 D.理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雅典文化对小亚细亚文化的融合,折射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包容性,故B项正确。
11.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相当高,A项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2.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第一个烟筒的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至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经济结构变化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在英国的设立,从而吸引大批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
13.1889年,有学者指出,英国多数大城市里,古老的特征正在迅速消失;历史悠久的房屋被推倒作为适应现代需要的建筑基地,一切都在现代化;但在乡村,一切依旧。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乡村
B.城市化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C.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D.工业文明摧毁了小农经济
答案B
解析由“城市里”“古老的特征正在迅速消失”“一切都在现代化”等信息可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传统文明日益受到城市发展的冲击,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抵制,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中的“在乡村,一切依旧”矛盾,排除。
14.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使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答案C
解析材料与环保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的广泛使用,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煤气照明普遍,而乡村相对比较落后,说明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第
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
15.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 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英国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但是1952年还是发生了伦敦毒雾事件,这表明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