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考试题型:
1、单选(10
2、多选(10
3、判断题(10,错的要改过来)
4、名词解释(4
5、简答题(4
6、分析题(1
1、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社会保障的普遍性;以全体公民为保障对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运作的社会化)、福利性、互济性(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
2、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在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这种效能和作用表现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1)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2)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3、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收入性福利和实物性福利:(1)收入性福利:涵盖国民保险和非缴费性福利两部分。(2)实物性福利涵盖医疗服务、住房福利、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等方面内容。
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保障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中的劳动者体。社会保险的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对象是社会中最困难的体。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5、家庭保障方式的性质与特征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2、以土地保障为基础,自然就业和土地的稳定产出是经济支撑3、自然村落和族社区是基本社会结构4、传统家庭
伦理和社会规范是文化背景
6、社会保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1工业化的冲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封建土地制度日趋瓦解、圈地运动合法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雇佣劳动者。工厂企业间竞争加剧、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相对剩余人口。竞争和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2)家庭功能变迁:家庭的经济功能受到了削弱;家庭的人口规模日益缩小;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家庭失去了土地保障;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
7、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背景1492 新大陆发现以后迎来大航海时代;1498 亨利719号法令禁止拆毁20英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房屋;1514 伦敦近郊反圈地运动;1530 乞食许可证的法律制度;1531 《乞丐和流浪者处罚法》
8、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济贫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定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
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特点:兼有强迫劳动与福利救济双重性质。旧《济贫法》的基础是社会权利的不平等。旧《济贫法》在客观上促进了贫困救济形式的重大变化。
9、“斯宾汉姆兰德制”18世纪下半叶英国部分地区实行的“斯宾汉姆兰德制”被视为就得保障形式土崩瓦解的前兆,是一种家庭津贴法,最早在伯克郡实行,其口号是公平收人,体现了社会平等、互助互济的思想。手段不是强迫而是恩惠。局限: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抬头,自由竞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流,“斯宾汉姆兰德制”不鼓励竞争,不鼓励劳动力流动的作法,遏制了自由经济,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10、新《济贫法》及其历史作用(1834年)面对农民的,资本家也加大了抑压的力度,1834年斯宾汉姆兰德制被废除,同时济贫法被大幅度修改,出台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出于减轻财政税收负担压力的目的,对接受救济条件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苛刻,取消了院外救济,强迫需要救济的贫民重新回到贫民艺习所,接受残酷的苦役制度。全国统一原则、劳役场检验制度、劣等待遇原则等三原则成了新济贫法的特征作用意义:承认要求社会保护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将济贫权力集中为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对社会弱势人的救助提
供了组织保证;所确立的社会保障是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的原则,却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1、德国社会保险三法1883年:《疾病保险法》(世界第一部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强制保险法》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三种关于劳工的社会保险法,均由雇主与劳工联合组成的自治机构予以办理,由政府予以监督。均只以工厂和矿山的劳动者为对象,利用当时的共济组合,劳动者三分之二,雇主三分之一,国家不予负担。灾害保险的保险费,全由雇主负担。老年残疾的保险费,雇主与劳工各自承担一半,再由政府对每一个人的年金进行一小部分补贴。此外,还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劳工星期日休息的权利,并限制童工、女工的最长工作时间。
12、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背景1863 德国劳动者协会成立;1868 德国民主劳动党;1871 德国的统一;劳动运动的高涨和社会主义劳动党的建立;《社会主义者取缔法》:1878年;188111 德皇威廉一世《致国会的文告》;德意志帝国统一,国力增强,工业发展;俾斯麦谋求欧洲霸主地位的野心;工人斗争日益高涨。
    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关于社会保险的最早的、较完备的制度性安排。标志人类历史
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开启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历史:不确定性、临时性→稳定性、经常性;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障机制:雇员缴费+雇主缴费+国家资助;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受保障者不必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罚为受益条件)
13、 美国《社会保障法》的意义该法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的概念,第一次在一部法律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内容,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跨了一大步,因而标志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框架趋于成型。以《社会保障法》为起点,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基本的法律制度不仅越出了欧洲的范围开始在北美大陆生根,而且进入了在全球各国普遍建立并实施的新的发展阶段。
14、美国社会保障法充分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一系列思想和原则。这些思想和原则主要是:(1)社会保障是机器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取代已不适应形式的家庭保障的新的社会政策;(2)报以普通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国策略,以消除人们对生活中旦夕祸福和兴衰变迁的恐惧;实行强制性多层次的老年社会保险;(3)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实业社会保险;(5)社会保障必须促进劳动者自我保障意识的建立,保障基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6)社会保障项目必须逐渐展开,防止一哄而上,等等。
15、社会保障模式的区分1)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出发,分为社会服务模型、通过减税等方式对个人进行鼓励的模型、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模型等。(2)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出发分为:剩余模式和机制模式。(3)从保障范围出发,分为普遍保障模式、就业保障模式和救助型保障模式等三种。(4)从实施方式出发,现代社会保障又分为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和完全积累式三种。(5)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性自我储蓄型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模式四种。 1)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多见于北欧和西欧国家。其基本特征是:全民保障;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2)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以德国、美国为代表。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网络以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再补充以其他救助或福利性政策;在政府、社会、雇主与劳动者个人之间建立起责任共担的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3)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法律强制受保人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缴纳基金;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记人雇员的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
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积累额。(新加坡模式:由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智利模式: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基金)4)国家保险模式:是指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或通过单位)包办,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基金由国家或企业承担,采用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除的方式筹集,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在保障目标上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主,在保障范围上几乎是全体国民,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16、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得赤字攀升、债台高筑,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日益增多的福利服务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贡献,社会保障制度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沉重的福利负担使西方国家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沉重社会福利负担造成的压力,促发西方国家社会危机和冲突加剧。
17、造成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原因1)经济:近20年西方经济的滞胀是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使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
难以维持 3)政治: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受内外政治斗争形势的压力,朝着日益膨胀的方向发展
18、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1)对于福利补贴的申领者规定一些附加条件,改变过去无条件自动享受的做法 2)重新调整福利标准,改变过去那种过多、过滥、过宽发放补贴的做法,以使现有的保险制度变得有支付能力和能够正常运转;3)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对享受福利者的经济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以保证把福利发给确实需要的人们 4)通过福利服务私营化来缓解政府沉重福利赤字的压力福利政策改革和调整措施的推行,使得过去一切福利由政府提供的“福利国家”,出现了一个由私人和由政府同时提供服务的“福利混合模式”
19、现代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及其标志圈地运动 1)萌芽阶段,以19初英国新济贫法的建立和德国工人互助组织的广泛发展为标志。2)建立阶段,以德国颁布《社会保险法》和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为标志。3)全面发展,以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和多种模式社会保障的形成为标志。
20、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创建阶段(1949-1956): 企业劳动者保险、国家
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险、农村集体农民生活保障、城镇社会救济与福利等制度的创立。主要做了:发布一系列法规文件开展济贫救灾。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国家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2)调整与完善阶段(1957-1966):建立企业职工和国家公务人员统一的退休制度。制定了民族工商业者以及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落实了精简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并解决保险待遇异地支付问题。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 3)动乱干扰阶段:即倒退阶段(1966-1976):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职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出现了倒退现象。企业用工制度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4)恢复与重建阶段(1976-1985):恢复职工退休、退职制度。整顿和恢复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开展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工作。社会救济工作得到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