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40 No.5 2019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9
日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农村扶贫的启示
张宇飞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国家,农业文化与农村自然条件都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日本却在并不优越的农业条件下走在了农村社区发展的前列,覆盖日本全国的农业协会(JA全农),成熟的农业金融机制,以及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构成了日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日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的经验对中国的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加快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发展面对农村的普惠型金融助力扶贫工作,重视农村文教工作为扶贫工作提供文化保障。
关键词:扶贫;农村社区;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9)05-0107-03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我国在反贫困事业上的成绩有目共睹,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当前,扶贫工作进入“啃硬 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而农村的反贫困工作正是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党的十九大决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之一,因此对于农村反贫困的相关问题研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日本是最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其农业条件并不优越但却是农村社区发展走在地区前列的国家。覆盖日本全国的农业协会(JA全农),成熟的农业金融机制,以及对农村文化教育的重视,构成了日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的实践经验,考察和借鉴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反贫困经验,有利于帮助我国构建更科学的扶贫方式,提高农村扶贫成效。
2 日本农村社区反贫困经验
2.1覆盖全国的农业协会
日本农协全称日本农业协同工会(JA全农),日本农协的成立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日本《工业合作社法》和《农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其是基于自助和合作原则以长期,多方面和利他的方式管理其业务的合作社组织,旨在改善其成员的生计。日本农协参与日本农村居民各个领域的生活,形成了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组织架构,拥有指导、经济、信用、福利和共济五大事业部门,拥有大约三万两千个地方协会。
日本农协“通过成员的合作促进项目的推广,提高其成员的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经济条件,提高农民
社会地
收稿日期:2019-01-09
作者简介:张宇飞(1995-),男,陕西汉中人,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位”。农协联合采购农业生产所需的材料,共同销售农畜产品,以合作社化的方式降低农民的耕作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抵御市场的风险。在市场经济过度竞争可能导致的农民贫困中,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农协为当地社区提供基本支持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日本政府对农协的作用非常重视,提出:“应尽可能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互助活动。”此外,农协正在开发广泛的业务,如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农村居民的储蓄和贷款等信贷业务,修建住房和购买机械的互助业务等。近年,针对60岁以上人口占50%的日本农村,日本农协还开展了提高贫困老年人福利的事业,致力于推进城乡社区的链接和融合。
农协的贫困老年人福利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康老年人的生活充实活动;二是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生活支援活动。对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在根据《农协福利事业》支付护理保险金的同时,还组织义工开展志愿性质的救助活动。此外相关服务还涉及其他诸多方面的服务。如物品代理服务(处理服务、购物代理、庭院修理、除雪等);心理服务(身份识别、谈心、健康咨询等等) ;地域服务( 小型服务、简单农活的帮助、组织短途旅游、文艺活动等);地域活动服务(节日庆典、运动会、播放电影、观赏花卉等);进修讲座(饮食生活、预防痴呆、康复活动、声乐知识等)。
2.2成熟农业金融机制
与东亚邻国相比,日本较早的在农业领域建立起金融扶贫制度。其金融扶贫制度主要依托于覆盖全国的各级农协(JA),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共济会、保险、再保险”的农业保险业务;其二,服务于农民会员的存款与信贷业务。
20世纪中叶日本政府首次开展了关于农业保险的会议,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后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农业保险法》,从此日本国内农业保险开始起
DOI:10.16336/jki43-1459/z.2019.05.042
107
到了的金融反贫困的作用。日本农险扶贫确立了农业相互救济会、的农业相互救济联合会和农业相互救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三个保险层级主体,以达到分散农业风险的目的。日本农险扶贫具有互助性的特点,农业相互救济会是负责农业保险的基层组织,由本地区农户自愿参加组成,农民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共同防御自然灾害,减轻农业风险,还可以通过参与经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在该体系下,人均拥有3分以上耕地的农户自动成为相互救济会的成员,覆盖了绝大多数农户。农业保险实行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特点,对于水稻、小麦、家畜等涉及到基本民生的种类实行强制性保险,而对经济类作
物等实行自愿参保。该体系下,基本粮食安全领域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户也获得了丰富的投保选择,粮食作物、家畜养殖、果树种植、蔬菜种植、园艺设施五大种类基本得到了全覆盖。日本政府负责相互救济联合会的全部日常运营费用和相互救济会的一半的运营费用,另外一半则以农户缴纳保费的形式进行补充,但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会承担更多的比例甚至全部负担。
日本农协(JA)信用事业吸纳的存款规模十分庞大,甚至可以与日本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相比。截止2015年3月末,日本农协信用事业资金余额为1兆9533亿日元(其中面向农民的贷款1兆3244亿日元)。日本的信用事业作为基层农协和农会的内设部门而存在,与其他业务联系紧密,部门下设多个分支机构,构遍及日本各地的农村,其具有独立的金融牌照,在会计核算上与其它业务相分离,以确保风险的控制和隔离。基层农协信用组织再入股组成信农联,信农联再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以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基础,构建了垂直的业务支持和管理体系,提高了农业资金的利用率,推动了日本农村金融反贫困的进行。此外,日本农协的贷款也是是日本农村反贫困资金最直接的资金来源,为相关事业提供融资便利,同时也为贫困体提供利率优惠的贷款,缓解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农业和农民的资金困难。在农协的信用保证保险体系中,借款人缴纳贷款金额4%的保费,即可获得农业信用基金协会的保证服务,由其承担偿债担保责任。
2.3注重农业教育的作用
日本的农村教育一般由职业高中、各种学校及专修学校隶属于各地方政府的部分职业训练学校组织实施。在学制上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特别是各种学校和专修学校,学制从1年到3年不等。日本农业学校的课程,建立了必要的内容,响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其课程包括讲座,在职培训,研讨会,综合学习,毕业研究和特别讲座。其领域包括“管理能力”,“农业能力”,“社会技能”和“人才能力”,在每个区域下设立一个学术小组,并在每个学术小组下设臵科目。在课程中农业产业,行业管理者,从业者和研
究者被邀请作为讲师,以实施有机结合讲座和演习的经验教训。在讲座中,会有广泛的思想,参与者可以学习各种思路和方法等,通过以学生为主讨论以及思考,学生能够确定自己农业经营方向,同时相关的练习以案例研究为中心,培养了农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4个月的农业实践和3个月的公司实践培训的现场培训将使参加培训的农民获得领导农场管理和食品和配送公司等领域的经验,了解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农业管理。
日本的农业教育认为下一代农民所需的素质和能力是管理能力,耕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各种活动,包括通过讲座,练习和实践训练以及生活的训练,农业学校将培养这四种力量。这对于进行培训的农民不仅获得了农业技能的培训,更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参加学习的农民构建起反贫困的基本能力。
3 对我国农村扶贫的启示
3.1加快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中国与日本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中国很难培育日本农协(JA)这样庞大的全国性农村社会组织,但培育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可行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激发农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规模化、组织化的农村社会组织能够将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模式组织起来,形成组织优势和力量优势,克服目前农村中分散经营、缺乏沟通的
状况,有利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也能增强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并不成熟,大部分扶贫工作必须通过基层政府和公务员推进,基层政权与原子化的农户相对接,扶贫成本较高,而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能够降低扶贫的成本,社会组织能成为资源的链接者,在相应评估的基础上,在农村贫困户与相应的资源之间进行链接,避免传统扶贫容易出现的需求和资源错位,实现精准扶贫。此外农村社会组织还能够成为农村贫困体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能够在需求评估、能力发展、技能提升、心理缓压等方面开展服务,帮助农村贫困户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从而建构支持网络、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等都是农村社会组织可以作为的领域。
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降低农村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相应的登记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类型多样、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108
的农村社会组织。支持农村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允许有资质和能力的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农村公共服务中来,在农村扶贫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2发展面向农村的普惠金融
和日本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相比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传统的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企业
与高收入人。普惠金融则是为更加广泛的体,特别是贫困人,提供了金融服务。面向农村的普惠金融强调服务的全面性与普及性,服务于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农村体,使得相关金融服务能够惠及他们,全面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发展面向农村的普惠金融,通过多种金融方式为农村的贫困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对于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扶贫工作有着积极作用。但面对农村的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救济,而是为农村贫困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金融资源,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的不均衡问题,通过各类型金融产品的运用,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农村的贫困体的自我发展提供可能,助力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
相关地区和部门首先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状况,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扶贫措施,提高金融扶贫的运行效率,精准甄别,使得那些真正需要的贫困户得到金融支持。其次应当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银行的发展和网点建设,为农民体提供及时的存款和贷款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的资金力度,充实扶贫资金,减少面对贫困户的贴息、低息贷款业务中的各种不合理限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从根本上助力农村扶贫工作进行。
3.3重视农村的文化教育工作
与日本重视农业教育和注重培养农民发展能力的农村文化教育工作相比,我国现阶段扶贫投入仍主要以
贫困人的物质收入为着力点。我们应当引入文化教育的要素,实现贫困人口的“增能”和“赋权”,实现扶贫先扶“志和智”。2017年6月,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强调了在扶贫体系中“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贫困体不能成为扶贫工作消极被动的接受者,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不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当引导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贫困问题,潜移默化的推动贫困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正确认知,助推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加强主动脱离贫困的积极性,形成自主的投身于脱贫的事业的文化氛围,最终形成“造血式”扶贫和贫困体获得内生发展动力的目标。此外,教育是提升农村贫困体的人口素质,破除贫困代际传递与循环的重要手段,同样是“文化扶贫”的工作重点,应该引导更多的贫困体参与到技能教育中来,通过培训与引导让贫困体拥有一技之长。同时也要激活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扶智”,提升贫困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也是相关部门在农村“文化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保持和继承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在工作方法上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深入相应的村镇,进行实地的调研走访,了解当地文化特点和贫困的成因,“量体裁衣”为农村的贫困众提供真实有效的文化服务,增加贫困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要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提升文化扶贫的效率和成果,实现扶贫工作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李斌.精准扶贫,得狠拔治理上的“穷根”[N].人民日报,
2015-10-14.
[2]日本协同工会,jp.
[3]陈珏.法国、印度、日本农业保险体系探析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6,(7):188-191.日本三级全大电影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v.
(责任编校:张京华)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