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3期2011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1No.3Sept .2011
收稿日期:2011-03-09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研究”(08YYD012);“江苏大众传媒语言伦理问题研究”(08YYD017)作者简介:杨喜刚,男,河南中牟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和对外汉语;刘雪芹,女,江苏丰县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①本文所研究的“中式英语”不完全符合上述的定义,所以笔者称之为新兴的“中式英语”,本文重点研究“中式英语”词汇
论新兴
“中式英语”的特点———以“geliable (给力的)”等新兴词语为例
杨喜刚,刘雪芹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37)
要:“geliable (给力的)”是新兴的“中式英语”词汇。“中式英语”的构词法包括新造词、拼缀法、嵌入法、合
成法和词缀法。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和社会的认同是“中式英语”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式英语”具有生动贴切、联想丰富、简练明确、通俗易懂的语义特点。以geliable (给力的)为代表的部分“中式英语”具有“走下网络,融入社会”的流行趋势。关键词:中式英语;给力;构词方法;语义特点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165(2011)03-0049-04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很多新兴的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最近流行的一个新词“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在一贯以严肃严谨形象示人的中央大报上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大家惊呼:“《人民日报》太给力了!”由此,又有网友及时推出“geliable (给力的)”以及“ungeliable (不给力的)”,各知名微博对此纷纷转载,转发量很快破万。网友戏称,ungeliable (不给力的)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中式英语”词汇。
“中式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的语言。“中式英语”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 ”,是汉语及英语
混合而成的合体字,是一种洋泾浜语言。[1]
“中式
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2]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最著名的“中式英语”可能是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过去被老外当成笑话,如今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①。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很常用的的Chinglish 。类似的“中式英语”词汇还有很多,笔者拟以“geli-able (给力的)”等最新流行的“中式英语”词汇为例来探究“中式英语”的构词方法、产生原因、语义特点和流行趋势。
一、“中式英语”的构词方法
“中式英语”的构词方法也脱离不了英语基
本的构词方法。[3]
在广大网友创造的“中式英语”
词汇中,有一类是原来英语构词方法所没有的,就是嵌入式的构词方法。我们下面就“中式英语”的构词方法作一分析。(一)新造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说法不断出现,势必要出现一些新造的词语或者一些原来存在的词语出现新的词意来实现对新
94—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3期
事物的认知。
如:Z-turn(折腾),当胡主席提出“折腾”后,我们的翻译专家和一些热心的网民好一顿“折腾”,也没很合适的翻译出现,直到这个“Z-turn”出现,首先是发音很相似,另外,“turn”本身就是“转弯儿”的意思,什么事情七拐八拐地就变得很折腾,也可以说是神似了。stupig(笨猪),这个不用过多解释,“stupid”本来存在,但是中国的网民创造了“stupig”,因为“笨得跟猪似的”是中国的俗语。
(二)拼缀法
拼缀法也叫混成法、缩合法、紧缩法,是将两个词或其中的一个进行删节后组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方式,即缩略后再合成的过程。[4]如:传统英语单词brunch=breakfast+lunch(早中饭)。那么“中式英语”也有类似的构词方法,拼缀法是网络“中式英语”构成的一大特,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取第一个词的首部,接第二个词的尾部
Chinese+consumer→chinsumer(指到国外旅行疯狂购物的中国人)
spring+brother→sprother春哥(网友对“超女”李宇春的称呼)
2.保持第一个词的原形,删去第二个词的首部gun+government→gunverment(杆子政权)
ant+citizen→antizen(蚁民)
smile+silence→smilence(笑而不语)
3.保持第二个词的原形,删去第一个词的尾部animal+male→animale(男人天性)
suic+hide→suihide(躲猫猫)
livelihood+hard→livelihard(生活艰辛)
divorce+voice→divoice(离婚宣言)
(三)嵌入法
这种构词的方法在原来英文构词法中是不存在的,但是中国的广大网民积极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种新的构词方法,在此,笔者称之为“嵌入法”。在一个完整的单词中嵌入另外一个完整的单词,这个构词方法不同于“合成法”。
together+gay→togayther(终成眷属),成为“终成眷属”的另类英文翻译,透露出中国年轻人对同性恋
情日益宽容的心态。
porperty+poor→propoorty(房地产),也看出在日益高涨的房价面前,我们都是“穷人”。(四)合成法
即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这是英语较为常用的一种构词方式。
emotion+normal→emotionormal(情绪稳定)
conference+sleeping→conferensleeping(中式会议,讽刺有些人开会睡觉)
don’t+train→don’train(动车)
foul+ball→foulsball(中国足球)
(五)词缀法
在词基(单词或词根)上添加构词词缀从而产生新词干的方法。它是派生法的一种,它借助于语法形位,即词缀构成新词。
un+geili+able→ungeliable(不给力的)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人们文化素养提高的原因,笔者将主要的原因分析如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对有些事物持欢迎的态度,有些持反对的态度。网友们为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温和地发泄不满,就提出了一些新的“中式英语”词汇。例如:高速铁路在中国的不断推广,网友们也为动车组起了个英文名字“don’train”,即由英语里“don’t”(不要)”与“train(火车)”合并而成,利用中英文谐音,巧妙表达出对动车票价偏高的不满情绪。(二)国民(尤其是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根据互联网中心的数据,在广大网民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占90%以上,而且以年轻人为主。[5]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对新事物
05
2011年总第43期杨喜刚,等:论新兴“中式英语”的特点———以“geliable(给力的)”等新兴词语为例
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展示的舞台。
英国文化协会2009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数每年增加2000万,并估计中国说英语的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印度。蔡君梅说:“懂英语的人这么多,他们中自然有人想将本国的文化、语言传统和英语结合起来。”[6]
(三)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传播
现代社会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得信息的传播在时间和地域上大大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所以很多新鲜热辣的说法或者信息,普通老百姓都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内获取,而且会被很快地传播开来。(四)社会的认同或社会宽容度的加大
类似于“ungeliable(不给力的)”这样的“中式英语”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并被广泛传播,甚至登上“大雅之堂”———《人民日报》的头版。这跟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样的词汇要么短小精炼、针砭时弊,要么联想丰富、妙趣横生,很容易获得广大网民的认可和青睐。
另外,现在的年轻网民多,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彰显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所以有些新颖又无伤大雅的新造词汇就开始流行了。
三、“中式英语”的语义特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获知,“中式英语”构成或由一些常用词派生,或通过一些常用词重新合成,或由一
些常用词被赋予新意而来。因此,这些“中式英语”的语义具有生动贴切、简练明确的特点[7],以至于这些看起来“熟识”的词汇,在人们尤其是广大网民交流中更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或观点,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一)语义生动贴切,联想丰富
“中式英语”的构成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新旧事物或观念的相似点或相关性,赋旧词以新义,创造出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的描写新事物新观念的词汇。比如上文中提到的“stupig”,中国人说到某人笨,基本都说比猪还笨。所以“stupig”就生动贴切地表现出了事物的本质,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人民的智慧”。再比如smilence(笑而不语),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东方人的含蓄之美。(二)语义简洁明确,通俗实用
很多新颖别致的“中式英语”是利用常用的词根及词缀,按构词法,进行创造性重组构成的,这类词汇具有言简意明、易于解读、便于记忆的特点。[8]ungeliable(不给力的)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这类“中式英语”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比我们学习的“正宗的”英文单词更容易被大家理解接受。
长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吉林大学副教授叶君认为,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但是她认为这两个词在民众中人气狂飙的现象很正常,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社会的活力和民众很强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9]
(三)新颖独特,巧妙幽默
人们普遍有求新求变的心理,尤其是我国的广大网民,在网上更是把“新奇”发挥到了极致。很多的“中式英语”词汇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例如:suihide(躲猫猫)、don’train(动车)、vegeteal (偷菜,一种网络游戏),同时,又能巧妙幽默地表达思想。
四、“中式英语”的流行趋势
有关新兴“中式英语”的发展趋势,笔者较赞同杨国旺有关汉语网络语言提到的观点[10],认为新兴“中式英语”将会有三种发展趋势。
杨政(一)继续发展,走下网络,融入社会,逐渐成为规范语言的一部分
这部分“中式英语”词汇主要包括一些由大家公认的词汇所组成的,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词汇。这些词汇因其与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直到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词汇。如“给力的
1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3期
(geliable)”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这就是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一种表现,类似的词汇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二)保持原状,停留于网络或被部分人使用,成为社会方言的一部分
现代语言学把方言定义为语言的变体,通常我们指的是地域变体。但是我们知道语言由于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存在着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差异,这些语言社往往会形成另一种语言变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方言。在这个意义上,“中式英语”则是流通于网民之间的一种社会方言。在“中式英语”中有些词汇相当简单,基本是人人能记住可运用的,如don'train (动车)。但是,在“中式英语”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词汇将无法走下网络。
(三)一部分“中式英语”词汇昙花一现,成为语言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沉沙
有一些“中式英语”词汇在产生之初,仅仅是部分论坛或者某些特定人所使用的特殊符号,很难被大家接受和认可,这样的“中式英语”词汇使用的范围过于狭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被淡忘,在
网络上不能流行,更难以进入社会。
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从全球视角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中式英语”高度评价。GLM认为,“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词汇对英语词汇的贡献率大概可达到20%。中文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中文产生新词和接受外来新词的能力非常强。“中式英语”是一种可喜的混合体,将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繁荣”[11]。“Chinglish”本身就被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
五、结语
以“给力的(geliable)”为代表的“中式英语”词汇的出现活跃了网络文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体现了广大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公民意识的觉醒。这类词汇有些将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增添亮丽的彩,丰富我们的语言。有些词汇就像流星一般划过天空,但也留下了绚烂的亮。以“给力的(geli-able)”为代表的“中式英语”词汇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大家所接受并记住,融入主流社会,另外一部分则会渐渐被大家忘记,成为语言长河的沉沙。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式英语[EB/OL].[2011-02-27].http://baike.baidu.com/view/300085.htm.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3]杨政.论网络英语新词的非传统构词方法[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5-70.
[4]汤红娟.从“Netiquette”一词谈起———兼论网络英语构词特[J].渝州大学学报,2001(2):80-82.[5]刘燕,王豆娥.网络英语新词的产生与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4):52-54.
[6]傅双琪,危炜.中国式“俏皮话”丰富英语[EB/OL].[2011-02-2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0-03/27/content_13257331_1.htm,2010-03-27.[7]汤爱生.网络新词汇的构成方法及语义特征[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0(12):62-67.
[8]曾纪伟.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与语义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80-83.
[9]张建.“给力”、“不给力”在中国民众中的人气狂飙[EB/OL].[2011-02-27].http://news.xinhuanet.
com/society/2010-10/10/c_12643857.htm,2010-10
-10.
[10]杨国旺.从网络词汇的产生演变看其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2009(1):60-61.
[11]腾讯网.你知道这些中式英语吗?老外也喜欢[EB/ OL].[2011-02-27].http://edu.qq.com/a/
20100426/000071.htm,2010-04-2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