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名记者研究
小组名称:
Thinkers
谭琛 张魏 邵旖涵 贺霞 于磊
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业:
广播电视新闻
指导教师:
肖峰
评阅人:
肖峰
名记者研究之吕岩松
——在战火中用生命换新闻

摘要    吕岩松,现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记者)。1967114日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91年至1993年任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记者;1996年至2000年初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2000年底至2001年底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20026月起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了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荣誉奖项——范长江新闻奖。
透过吕岩松的一生,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对当今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吕岩松  战地记者  新闻专业主义
派驻莫斯科工作期间,吕岩松参与报道了“八·一九”、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美签署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并独家采访了叶利钦。回国后担任时政记者,撰写了数十篇国际评论文章,并组织了一些重大专题报道,多次获奖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表扬。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中国新闻记者极不友好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科索沃战争期间,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1999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中国记者为发展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袭击后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纵观吕岩松的记者生涯,他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得益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①。具体说来,是以下要素成就了吕岩松。
1、坚持新闻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新闻理想,则是指导一个记者做出公正、客观报道的行为指南。崇高的新闻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众提供有益的新闻资讯。
吕岩松是19965月出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记者的。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大楼被袭击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来。他出来第一件事,就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了他的前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编辑、环球时报副总编胡锡进家里。
他在死里逃生的时候,没有带上个人物品,却本能地带上了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工具,匆匆离开烈火燃烧的房间,让人想到他真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记者,而这种精神已经化作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轰炸中的3位死难者都是他最熟悉、最亲密的战友。邵云环是他尊敬的大,许杏虎是他在南联盟最好的伙伴。仅仅几个小时前,他和邵云环、许杏虎等人一起才从外地采访归来,而现在,他们鲜血淋漓地躺在他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反复地、从各个角度去拍摄刚刚逝去的战友。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及时地、全面地发回了有关报道。
当晚,人民日报即刊发了他抢写的现场消息、特写《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和5张现场照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承受多大的悲痛,失去伙伴的打击,自己却一遍遍的把心里的伤,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时的吕岩松,已经把个人的情感抛弃了,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名词最重要,那就是人民。怀揣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新闻理想,吕岩松在战地记者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杨政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一个好记者,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真正做到用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为大众服务。这体现出的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素质,这也是每个记者所应具备
的素质。作为战地记者,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吕岩松的身影。敬业精神,是吕岩松成功的前提。
吕岩松在使馆被袭击后,非常痛苦地说,他对不起自己的夫人赵燕萍,因为作为记者,牺牲也许是职业的需要,但不应该把自己的夫人也拉进来。他说的完全是心里话。中国专机飞抵贝尔格莱德前,他强烈地、不容别人劝阻地要把夫人送回国。只有如此,他才能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在新闻第一线。
他说他根本没有权利让他的夫人继续陪他呆在北约战机的翅膀底下。胡锡进回忆说:“在电话里,我听到他很严厉地冲着夫人嚷着:别再说了,你走定了。”国际部在与吕岩松的联系中,他的夫人是回是留,也一直是一个难以决定的问题。不难想见,夫妻俩是在作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抉择!
吕岩松说,他只是留在南联盟的中国记者中的普通一员,大家的风险概率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一个特别的勇敢者。他说他所做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他必须做的,其他记者也在像他一样做,因此任何特别的荣誉对他来说都是奢侈的,特别是当几名记者已经牺牲的时候。
3、不畏艰难的勇敢本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吕岩松有勇气去面对战火,用意志去筑起了新闻的长城。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无不体现着他的勇敢本,以及他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们智力活动的强化剂,凭借它的威力,人们得以反作用于环境并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变革”②,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给了吕岩松在战火里求生的智慧。
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后,环球时报连续有9个头版头条都是出自吕岩松之手,这是环球时报创刊以来所没有过的。科索沃危机爆发前,吕岩松多次去过波黑、科索沃,甚至在科索沃的大山里见过“科索沃解放军”,这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因为那帮激进的阿族武装分子对中国记者很不友好。吕岩松冒着被阿族分裂主义者袭击的危险,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和居民,想方设法了解详细情况,昼夜赶写并发回了数十篇对南联盟时局分析、评论的稿件。3 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空中打击。吕岩松在空袭发生后两个小时即向本报发回了独家新闻,并于当日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以后的40多天时间里,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随时可能被北约飞机轰炸的危险,多次深入到被北约轰炸的现场。
这样的冒着生命危险去报道新闻的真实,这样的勇气来自于他对新闻的负责,没有用生命去换,就没有公正与客观,这才是一个出战地记者的伟大!
4、不怕牺牲的冒险精神
战地记者是一种带有风险性的职业,战地记者是用自己的生命为大众服务。正如托马斯·莫尔所说:战争是唯一适宜于野兽的活动。③能够在战火中把新闻带到国内,这需要何等的冒险精神。吕岩松的冒险精神可谓是战地记者中的楷模!
19995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为国捐躯,与三位烈士一起出生入死的,还有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北约疯狂袭击后,潘占林大使和全体馆员的精神没有崩溃。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救护受伤的同志,抢救国家财产。然而使馆每一位同志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强烈呼声,那就是希望尽快听到祖国的声音,见到祖国的亲人。
今天清晨,中国政府处理中国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乘坐的专机平安抵达贝尔格莱德。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和祖国12亿人民的代表终于相见。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和愤恨。感情的波涛汹涌澎湃,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回荡着中国人揪心的恸哭。
专门小组组长王国章抱着潘占林大使哽咽着说:‘你们受苦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派我们来看你
们。’小组成员翁惠强伏在记者肩头泣不成声:‘小吕,你还活着!两天来我女儿一直哭着问吕叔叔的消息。’遇难者朱颖的父亲朱福来抱着一束鲜花走下专机,老人满面哀容,他要用这束透着故乡泥土芬芳的鲜花,送风华正茂的女儿女婿上路。
车队在阵阵凄风中缓慢地行驶着,越接近市区,人们的心揪得越紧。惨不忍睹的遗体、鲜血淋漓的伤员、支离破碎的馆舍,这将是怎样一个令人心碎的会面啊。专门小组首先来到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家医院看望伤员。组长王国章拉着伤员的手颤抖地说:‘祖国的亲人惦记着你们,一定要挺住,我们就要回家了。’武官任宝凯头部严重受伤,在浓烟滚滚的废墟中挣扎了9个多小时后才被挖掘出来。今天凌晨他才恢复知觉,然而望着泪流满面的妻子,他竟说不出一句话。一秘曹荣飞脸部伤痕累累,双眼见不到任何光亮。在这黑暗的世界中他最最惦念的就是妻子邵云环的情况。当从国内赶来的新华社代表黄慧珠向他表示慰问时,曹荣飞声音微弱地问道:‘邵云环还好吗?你们见到她了吗?’人们强忍住泪水说,出的女记者只是受了点轻伤,很快就会康复。然而早已面目全非的邵云环明天将被火化,曹荣飞即使恢复了视力,再也不会见到情意笃深的爱妻。走出病房,几十人在楼道里放声痛哭。  朱福来来到光明日报记者站,清理女儿女婿的遗物。房东老太太哭诉着对两位中国孩子的印象:‘许杏虎不分昼夜地工作,朱颖天真活泼,学塞尔维亚语,学烤面包,并梦想着回国后要一个孩子。’记
者陪着朱父到市中心购买衣物。朱福来只带来了朱颖的母亲用泪水缝成的一件小背心,他要购买鞋袜、领带、套装,送两位孩子漂漂亮亮地走上不归之路。小许单位的领导杨政含着泪对售货员说:‘请拿出最好的,不论多贵我们都买。’
专门小组来到被北约炸毁的中国大使馆。鲜艳的五星红旗仍然高高地飘扬,忠诚的外交官、新闻记者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共和国旗帜的尊严。在一片废墟上,外交部领导员王国章向中外记者痛斥了北约的暴行。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北约侵犯中国主权、屠杀中国公民,它必须对这一野蛮行径负责。朱福来指着苍天痛苦地呼喊:‘我的孩子,你们在哪里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要炸我驻南使馆?为什么要杀死我的女儿和女婿?!他们是活蹦乱跳来贝尔格莱德工作的,明天我只能抱着他们的骨灰回家去。’  最揪人心魄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在一间太平间内,人们见到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遇难者血肉模糊的遗体。呼叫声、痛哭声惊天动地、撕心裂肺。中华民族的三个优秀儿女永远地离去了。 
历史啊,记住这一天吧!只要中华民族的尊严尚在,它一定会讨回公道。安息吧,遇难的兄弟妹,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④
没有这样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的精神,怎么会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呢?
5、忠贞爱国的情操
心中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但这不是盲目的爱,而是充满理智的爱。在林弹雨中,他用生命换新闻,用自己的笔杆子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但他没有煽动中国人民的报复情绪,只为让国人了解最新的国际动态。理智的爱国,让他的报道更加客观,也让他的爱国情操格外伟大!
中国驻南联盟的兄弟新闻单位多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记者,只有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是一个记者带夫人。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的3位战友牺牲了,吕岩松和夫人赵燕萍仍然坚守在战火硝烟的南联盟,坚持报道工作。我驻南使馆被袭后,吕岩松的报道震撼了全国广大读者。《异国恸哭诉悲愤》《最后的诀别》等一篇篇通讯、特写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吕岩松用他悲愤的笔,记录了侵略者的野蛮罪行,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满腔义愤。
吕岩松除了完成人民日报的报道任务,还要为网络版和每周一期的环球时报撰稿。许杏虎生前在光明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战火中的中国记者》,其中专门有一节是描写他的。许杏虎在文章中说,吕岩松所采访过的被轰炸的地方是所有中国记者中最多的一个。吕岩松去了苏尔都利察两个居民街,去了国际列车被炸的格尔戴利察峡谷现场、贾科维察附近的难民车队
被炸现场、总统官邸被炸现场和塞尔维亚电视台被炸现场,还去了很多其他敏感地区,采写了170多篇见报战地稿件,其中包括几十幅新闻照片,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在南斯拉夫发生的真实情况,有力地揭露了北约轰炸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的种种苦难。目前,吕岩松向国人展示了《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来自南斯拉夫战地的报告》一书,他的爱国情操也得到了回报——《人民日报》还为吕岩松举办了战地摄影作品展,出版了战地摄影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