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社会科学论文]行为与社会科学是什么
行为与社会科学论文篇1
谈行为科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显得愈来愈突出,“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行为科学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以人为中心”
丁汇宇行为科学是发达国家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它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在学习和研究西方企业管理有益经验的同时,本着“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以我为主,自成一家”的原则,认真地加以鉴别,舍其糟粕,取其合理的部分,作为改进我国企业管理的参考,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对其中某些具体做法,经过分析、批判、改造,使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利用,是可以的。但是,绝不能完全肯定“行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方法,更不应采取照抄照搬的态度。
冷冻食品一、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按规律办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广大职工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人的思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的形成是有规律的。人的思想是看不见的,而人的行为是可以看见的,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支配,可以从人的行为轨迹去了解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可以从人的行为规律中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规律。林晓峰 老婆
二、要注重研究和重视职工的需要
三、要深入实际,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因人、因事、因地、因时不同而表现千差万别,在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时必须在了解个人情况的同时还要分析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多种因素,才能弄清楚产生这种、那种行为的真正原因。在运用强化原理时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对人们的需要满足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而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提高行政管理手段才得以实现。如,对员工的工资、奖励、住房、
福利保健、工作环境条件、晋升、提拔等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着直接影响,而满足上述需要必须通过行政管理途径才能解决。设立恰当的目标能给人以期望,使其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我们可通过设置恰当的目标把职工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样要通过行政管理职能才能实现。运用强化原理进行奖、罚也离不开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否则,思想政治工作便失去物质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多解决实际问题,为众排忧解难,让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企业建设和发展中去。
四、要掌握需求变化,关注思想波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时刻把职工的思想和情绪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每一项工作的布置和落实,每一个人的态度和表现,都在我们关注之中,并从中发现他们,理解他们,为他们解除思想顾虑。
主动化解矛盾,变阻力为动力。任何事物,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个不断接触矛盾,不断淡化矛盾、不断疏解矛盾的过程。以疏解矛盾为工作的焦点,解决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主动整合力量,变分散为聚合。团结凝聚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培育和弘扬奉献精神,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必须建立层层负责,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的氛围。
行为与社会科学论文篇2
浅析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要:行为科学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和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组织绩效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想做点小生意>抖音视频播放失败怎么回事
关键词: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企业管理
一、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其英文表述为:BehaviorScience,是在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陈可辛泰国人
战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黄金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新兴工业不断出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生产过程日益复杂。企业家为尽快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增强各自企业竞争力,他们充分利用“泰罗制”加紧对工人进行剥削,视工人为“会说话的活的机器”,忽视了人的因素而使得工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使得工人阶级有了更高的觉悟,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泰罗制的定额奖惩法失去了作用,劳资矛盾加剧。企业家们逐渐认识到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更加重视人的行为和价值需求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管理理论。
与此同时,战后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干预美国社会经济生活。许多理论家和管理学家不得不更加关注在组织微观层面上来研究制度规范法则等硬件以外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这就产生了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质疑和批判,使得许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等等都纷纷加入到对新的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来,推动了新的以“社会人”为人性假设的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是由梅奥的霍桑实验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发展而来的。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从而寻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梅奥相继通过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访谈实验、继电器绕线机组实验发现:组织中的人不仅受到物理性、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性、心理性因素的影响。该实验结果指出,组织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结构,也是一个社会和心理结构;人不仅是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的只受物质刺激的“经济人”,而且首先是愿意合并通过合作取得工作成果的“社会人”;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首要因素是体士气,而不是相对重要的金钱或工作条件。
这一发现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只重视使用机械手段而忽视人的价值和需求等社会性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观点来说,是一次管理视角的重大转变。同时,梅奥提出的“人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等观点把人们的认识从“经济人”假设引向了“社会人”假设。在此
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更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管理学家等都纷纷开始从事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创新性的新理论,逐步完善了人际管理理论。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跨学科讨论会上,讨论研究有关组织中人类行为的理论时第一次提出了“行为科学”的概念。但这一时期的行为科学本身并不是一门完整的学科,而只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相互结合的一个边缘性学科。直到1953年,美国的福特基金会召开了各大学科专家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将该理论定名为“行为科学”,标志着行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