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
“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沈心工音乐教育家,出版了《心工唱歌集》,代表作《体操——兵操》、《黄河》等。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加组建了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1927年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新霓裳羽衣舞》、《问》、《南飞之雁语》等。
.中国歌舞音乐的开拓者是黎锦晖,他创作的《毛毛雨》是我国近代第一首流行歌曲青主:音乐学家、作曲家,著有音乐美学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代表作《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
聂耳: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是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刘雪庵:作曲家,曾创办抗日音乐刊物《战歌》,代表作《长城谣》、《飘零的落花》、《何日君再来》等。
任光:作曲家,曾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代表作《渔光曲》、《王老五》、民族器乐合奏《彩云追月》等。
丁善德: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曾在巴黎音乐学院留学,代表作《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序曲三首》、《新中国组曲》、《春之旅》等。
江文也:作曲家,生于台湾,曾留学日本,代表作《台湾舞曲》、《孔庙大晟乐章》、《汨罗沉流》、《乡土节令诗》等。
马思聪: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代表作《内蒙组曲》、《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牧歌》等。
谭小麟:作曲家、琵琶演奏家,曾赴美留学并师从作曲大师欣德米特,代表作《彭浪矶》、《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弦乐三重奏》等。
马可:作曲家、音乐学家,代表作《白毛女》、《南泥湾》、《陕北组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等,他还长期进行有关民族音乐和冼星海的研究。
吕骥: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等。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草原小妹》、《天鹅》等。
刘文金: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等。
殷承宗:钢琴家,参与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和演奏,并作有《快乐的罗嗦》等杜鸣心: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鱼美人》、《红娘子军》等。
朱践耳:作曲家,曾赴苏联留学,代表作《第一交响乐》、《序曲二首》、《节日序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
谭盾: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弦乐四重奏《风·雅·颂》、交响乐与人声《道极》、交响乐《离骚》等。
二、作品
《中国男儿》:20世纪初学堂乐歌,辛汉根据日本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的曲调填词。
《黄河》:20世纪初学堂乐歌,沈心工以杨度的词自编曲调创作而成。
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是《长恨歌》,作者是黄自。、韦翰章作词,内容主要反映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是黄自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旗正飘飘》:30年代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的四部合唱,体现了当时众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
《义勇军进行曲》:30年代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于_1939_年在_延安_(地区)创作的。
《黄河船夫曲》: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用混声合唱讴歌了黄河船夫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黄河怨》: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用女高音独唱诉说了战乱中中国百姓惨遭敌人欺辱的深重灾难。
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
《内蒙组曲》(《绥远组曲》):30年代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曲,原名《绥远组曲》,由三个乐章组成:(1)史诗(2)思乡曲(3)塞外舞曲,以内蒙古民歌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风格。
《彭浪矶》:40年代谭小麟以宋代诗人朱希真的词创作的艺术歌曲,结构层次严谨,旋
律朴实又饱含内在深情。
《兄妹开荒》:40年代由王大化、李波、路由编剧,安波作曲的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秧歌剧。
《白毛女》:40年代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的歌剧。1945年在延安首演,为我国歌剧创作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
《花鼓》:40年代由瞿维创作的钢琴曲,以凤阳花鼓、鲜花调为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由晨耕、唐诃、生茂、遇秋作曲的组歌,简称《长征组歌》,由十首歌曲组成,战友文工团首演。
《洪湖赤卫队》:50年代由朱本和等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歌剧,表现三十年代初湖北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是“当代歌剧艺术的两座高峰”之一
。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是《白毛女》,诞生于1945年
三、教育机构社团
我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音乐社团是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中国最早的一所有国家兴办的、较为正规的高等师范专业音乐系科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
北京国乐改进社1927年5月成立于北京。由刘天华等人发起,并主持日常工作。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这是我国第一所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办所近五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的专门音乐人才。
我国最早出现的艺术师范学校是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7年于上海成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院,时任院长蔡元培,教务主任萧友梅。1928年后,由萧友梅任代理院长。1929年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为萧友梅。
我国近代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革命文艺干部而创立的第一所最高艺术学府是鲁迅艺术学院。
上海大同演乐会是我国30年代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
黎锦晖带领的“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
1933年春,田汉、安娥、任光、聂耳、张曙等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名为“苏联之友社”的左翼音乐组织。
1940年在重庆成立了“国立音乐学院”,由吴伯超主持校政。
1944年,山歌社成立于重庆国立音乐院作曲系的一个业余性学术组织。主要参与者有郭乃安、严良堃等,主要宗旨是推进有关中国民歌的研究和推广,曾出版《中国民歌选》。
四、出版物
我国近代最早的音乐刊物是《音乐小杂志》,创办者是李叔同。
青主的音乐美学论著主要有《乐话》和《音乐通论》
收集在《新歌诗集》中的作品,是赵元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简述
学堂乐歌
产生的背景:
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内容及特点: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如有反映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思想的、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学习科学思想的;也有不少歌曲是专门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正因为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在当时具有先进意义,所以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及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沈工心、李叔同
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及他们对乐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同点:他们都编创了专供青年学生演唱的乐歌。
不同点:首先,在语言方面,沈心工密切结合青少年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现实、理解能力,语言通畅顺口、形象生动;李叔同的文辞生动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其次,沈心工相当一部分歌曲的词曲结合如出一体;李叔同所编写的歌曲演唱方式多样,不少歌曲还配以钢琴伴奏谱。此外,沈心工所编写的歌曲题材面比较广阔丰富;李叔同的歌曲多数是带有艺术歌曲性质的抒情歌曲。
清末民初京剧有主要哪些老生和旦行艺术家
他们各自的代表剧目
前后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大名旦:梅兰芳《贵妃醉酒》、程砚秋《窦娥冤》、尚小云《昭君出塞》、荀慧生《钗头凤》
萧友梅
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其他专业音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萧友梅回国,立志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他曾参加组建了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他除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负责大量的行政事务外,还组织演出、编写讲义、进行创作。1927年他又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此后的十几年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办好学校上。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萧友梅在学校经济紧张的艰苦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在上海罗致了一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的教师。如此强大的教师阵容使得音专的教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另外,在教学管理方面,音专基本上采用了西欧专业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实际,分设了本科、师范班、高中班、选科等,并按专业分设理论作曲、键盘乐器、乐队乐器、声乐
、国乐各组。萧友梅所作的一切使国立音专成为了当时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萧友梅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赵元任
梅兰芳代表作在艺术歌曲、合唱等音乐创作方面的成果
·赵元任的作品大多选用五四时期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等人的新诗,带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爱国精神,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浪漫气息。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使用的是刘半农的词,着重表现了当时中国青年那种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激情。由于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时曾到中国各地去调查方言,接触过不少民间音乐,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