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流派的形成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一批艺术家经过悉心学习,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艺术规律及自身条件,在表现形式和创作剧目等方面,创立了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新的风格样式,同时聚集了一批该风格的模仿者,我们说,流派便形成了。
流派的出现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流派的多样化,是京剧繁荣成熟的重要标志。京剧的流派,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流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 有一定师承。对前辈艺术家创立的成果进行学习和继承。学习的方法应是“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即指学习继承的同时要有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不管师法何人,要学其长,而避其短,不能简单模仿,生搬硬套,应当结合自身条件汲取和提炼。同时,学艺要“专”与“博”结合,“精”与“通”结合。厚积才能薄发,开动脑子,才能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表现手段。
2、 内、外行的肯定。内行指的是从事京剧艺术的评论家、演员等专业人员;外行指观众。流派的形成,离不开同行的配合与支持,而懂行的专家对之的评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观众是流派赖以生存的土壤,观众众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到流派是否能够得以推广。
3、 后继有人。流派,贵乎流。流派形成之后倘不流传,也就称不上流派。因此流派的形成,必定有其传人进行推广,扩大影响。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京剧界,其他领域,如绘画、武术等也普遍存在。
4、 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它是某一流派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流派的重要标准。而这种风格应当是全方位的体系,它渗入到唱腔、念白、剧目、舞台个性,甚至服装及化妆。往往一个自成体系的流派是必定具备这种全方位的风格特征,这也是区别某些看似流派实非流派的标准。
二、 京剧的主要流派
(一) 生行
生行是京剧最重要的一支行当,因此这一行当的流派的形成最早也最繁多。第一代京剧演员
中就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老生三杰”(又称“老三鼎甲”),以后又有继承他们三人特长并创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新老生三杰”(又称“小三鼎甲”)。随着京剧日趋成熟和繁荣,老生行新兴的流派层出不穷,有马(连良)派、余(叔岩)派、高(庆奎)牌、麒(周信芳)派、言(菊朋)派、谭(富英)派、汪(笑侬)派、杨(宝森)派、唐(韵笙)派等。此外武生出现了杨(小楼)派、盖(叫天)派、尚(和玉)派等。小生也有姜(妙香)派、叶(盛兰)派、俞(振飞)派等,及王(鸿寿)派的红生,一时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下面介绍一下几个主要流派的艺术特:
谭派。谭鑫培(1847—1917)湖北江夏人。这是一位善于继承,勇于革新的艺术家。他的嗓音清脆甜亮、刚柔相济、润腔自如、吐字清晰有力。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并且能文能武,京剧的各行各派受他的影响很大。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等人无不是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
余派。余叔岩(1890—1943)既是谭派传人,又是余派创始人。它的演唱优美洒脱、抑扬顿挫,韵味醇厚。代表剧目有《战太平》、《空城计》、《搜孤救孤》、《捉放曹》等。他的传人谭富英、杨宝森、李少春已创立了自己新的风格,另有孟小冬等人忠实的继承了余派艺术。
麒派。周信芳(1895—1975),麒派创始人(因七岁登台,艺名“七龄童”后改“麒麟童”)。其嗓音嘶哑、唱腔独特、苍凉遒劲、粗犷刚强,念白抑扬顿挫、饱满有力。做工精细是他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动作刚劲有力、表情丰富强烈、舞蹈气势磅礴。他的代表剧目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四进士》(《宋士杰》)、《徐策跑城》、《乌龙院》等。他的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王富英、周少麟等。
马派。马连良(1901—1966)的唱腔飘逸清新、韵味饱满、行腔巧俏多变,表演潇洒优美,念白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极善于表演。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苏武牧羊》、《赵氏孤儿》等。主要传人有言少朋、马长礼、张学津、冯志孝等。
梅兰芳代表作言派。言菊朋(1890—1920)的特点主要在于唱腔。他精通音律与四声,主张“腔由字和,字正而腔圆”,因此,言派唱腔新颖别致,“腔儿花,味儿厚”,比较难学难唱,但很有特。代表剧目有《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白帝城》等。主要传人有言少朋、张少楼等。
杨派。杨宝森(1906—1958)的唱腔流传很广,特点是清醇、朴实、浓厚、苍劲、耐人回味。代表剧目有《伍子胥》、《杨家将》、《空城计》、《洪羊洞》等。主要传人有
程正泰、汪正华、李鸣盛等。
谭派(新谭派)。谭富英(1906—1977)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他继承了其祖父谭鑫培和余派风格,演唱酣畅淋漓、朴实大方。代表剧目有《定军山》、《战太平》、《打棍出箱》等。主要传人有孙岳、李崇善等。
奚派。奚啸伯(1910—1970)在演唱中善于喷口,讲究口劲。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白帝城》、《宝莲灯》等。
(二) 旦行
京剧发展的初期,生行是处于相对较重要的地位,旦行只是从属于生行之下的。本世纪初,旦行演员王瑶卿对自身行当进行改进和充实,大大丰富了旦行的唱腔和表演,使旦行的表演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此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旦行艺术家在王瑶卿的指点下,通过自身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旦行的表演,使旦行后来居上,与生行平分秋。1927年,北京的《顺天时报》举行了一次“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结果,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及徐碧云名列前五位。不久,由于徐碧云退出舞台,而梅、尚
、程、荀四人长期活跃于舞台,所创立的四大流派在观众中树立了极大的声誉,确立了四大名旦的地位,也使旦行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与此同时,旦行中还有筱(翠花)派、黄(桂秋)派等活跃于舞台。四十年代以后,又有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的出现,使旦行出现了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张君秋,经过多年的实践,创立了“张派”至今已成为旦行十分流行的流派。下面简介一下四大名旦的特:
梅派。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祖父梅巧玲是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父亲梅竹芬也是旦角演员。梅兰芳有极好的天赋,他嗓音宽圆甜亮、扮相端庄秀丽。他所学极广,京昆师承都出自名家,而且长期与文人画家共同研习,具备了相当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在艺术创作上提出“移步不移形”的观点。梅派艺术,贯穿着京剧艺术创作革新的过程。表演风格的显著特点是端庄稳重、唱腔工整、简而不俗、俏丽中见质朴、不。念白刚而无棱、柔且不浮。他的表演载歌载舞十分注重造型。他编演了许多新剧目,题材十分广泛。在服饰方面,他改进前人不科学的地方,并设计了古装。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很多,主要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玉堂春》、《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宇宙锋》、《凤还巢》、《断桥》、《洛神》、《四郎探母》、《穆柯寨》等等。他的主要传人张君秋、梅葆玖、言慧珠、李玉茹、杜近芳、李世芳都已成
为著名的艺术家,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也曾拜梅兰芳为师。
程派。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程砚秋的学艺生涯非常艰苦,而且天赋并不十分突出,但经过王瑶卿的指点和自身的刻苦磨练,用略带嘶哑、暗淡的嗓音,通过与众不同的运气方法,创造了自成一家的程派唱腔(程腔)。它的唱腔讲究音韵,阴阳平仄,四声五音,尖团反切,都一丝不苟。他所创作的《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等唱段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唱腔。有些普通小戏经过他加工即成为精品,如《三击掌》。程砚秋身材高大,中年以后开始发胖、习惯弯腿行走,并用水袖遮身侧步而行。一些学习程派的人只知一味模仿,连习惯和特点也照学不误,程砚秋为之十分生气,可见程派的艺术观也是主张活学活用的。程派的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玉堂春》、《柳迎春》、《英台抗婚》、《文姬归汉》等等。主要传人有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李世济等。
荀派。荀慧生(1900—1968)河北省东光县人。荀慧生八岁开始学习河北梆子,后改学京剧。他青衣、花衫、花旦、刀马旦都能演,尤其擅长开朗活泼、洒脱伶俐的花旦戏。他的演出风格清新,不受约束,追求生活化,讲究剧场效果。他编演了许多新戏,创设了许
多新腔,特别是表演方法上,开拓了一条新路子。他在身段上突破了旧有的形式,增加了许多生活化的表演,面部表情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杜十娘》、《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霍小玉》、《勘玉钏》、《花田错》、《大英杰烈》等。主要传人有李玉茹、童芷苓、赵燕侠、宋长荣、刘长瑜、孙毓敏等。
尚派。尚小云(1899—1976)河北省南官县人。尚小云早年学武生,后改旦角。因此他有扎实的武功基础。尚小云的嗓子很好,而且刚劲有力,演唱高亢、顿挫分明。他的念白爽朗流利,尤擅京白。尚小云的表演主要是刚劲有力,不但体现在唱念上,在做工方面同样也体现这一特,无论是水袖的使用,还是身段的运用都大刀阔斧,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尚小云的主要代表作有《乾坤福寿镜》、《摩登伽女》、《汉明妃》、《祭塔》、《双阳公主》、《林四娘》等,主要传人有尚长麟、杨荣环、孙荣蕙等。
(三) 净行及丑行
同生行和旦行相比,净行和丑行由于作为配角的戏较多,它所产生的流派相对要少一些,但同样有一批艺术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早期的何桂山、刘永春、金秀山、裘桂仙等都具备了相当深厚的造诣。随着京剧剧目日益丰富,所需人才日益增多,新生的净行及丑行的流派也
应运而生,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郝(寿臣)派、侯(喜瑞)派、肖(长华)派、叶(盛章)派等。下面就介绍几个净行流派的特:
金派。金少山(1890—1971)铜锤架子都很擅长,他嗓音洪亮浑厚,高、中、低音都很响亮。对吐字、润腔、气口的运用都很精心细致。代表剧目有《连环套》、《草桥关》、《锁五龙》、《铡判官》、《断后龙袍》等。
裘派。裘盛戎(1915—1971)的最大特点是将净行的演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裘盛戎在继承前辈净行名家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汲取了老生甚至旦行的某些长处,创立了一种韵味醇、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唱法,在净行中影响相当大。代表剧目有《姚期》、《铡美案》、《赤桑镇》、《将相和》、《盗御马》、《除三害》等。主要传人有方荣翔、王正屏、等。
郝派。郝寿臣(1887—1961)以架子花脸戏见长。但演唱也极有韵味,且气魄较大,同时刻画人物细腻,尤擅演曹操,从脸谱到步伐郝寿臣都精心设计,被誉为“活孟德”。主要代表剧目有《牛皋招亲》、《英会》、《李七长亭》、《野猪林》等。主要传人有袁世海、周和桐等。
袁派。袁世海(1916—)继承了郝派的风格,并塑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袁世海受麒派影响很大,因此演出中十分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他所塑造的鲁智深、鸠山、曹操、张定边等人物在观众中影响颇大。主要代表作有《九江口》、《野猪林》、《黑旋风李逵》、《横槊赋诗》等。
三、 对流派的认识
流派的出现是戏曲前进的标志,为了做到使流派真正为京剧革新服务,必须正确认识流派。首先,唱腔是流派的主要标志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京剧的表现手段是多样化的,流派的体现只能是全方位的,演员的创作个性应该融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其次,流派的形成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流派的创立过程,其实是该剧种对自身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不断地剔除不合理的因素,丰富加入新的内容,最后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经过检验后,通过追随者和拥护者不断扩大影响,继而改变该剧种的某些方面,促进该剧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流派一旦成为经典,后人在继承其过程中,只盲目的再现,而不深入分析,流派则成了该剧种前进的绊脚石,流派的真正意义也就失去了。但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流派的意义还是积极的。通过流派形成原因及过程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在振兴京剧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