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2007年/12月/20日/第003版
自由谈
钱塘江观潮地点它几乎是一个必然成功的俄罗斯套盒:最外一层是李安,套着张爱玲,套着三十年代上海,里面套着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案
《,戒》:身体・政治・国族
从张爱玲到李安
戴锦华
王刚儿子今天是一个很时髦、很媚俗的题目——讲《,戒》,讲张爱玲和李安。为了做这个讲座,我上网去看了一些资料,非常惊讶地几乎是感到恐怖地发现,在上海电影放映完毕以后,据说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同时欢呼“李安万岁,万万岁!”(大笑)这种反应的状态和一周4000万票房的纪录。我们可以说李安到这个时候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神话和奇迹的高度,它已经超过了一部电影,超过了一个导演,就开始成为了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考虑到李安是相当成功的世界级导演,所以这又不仅仅是华人的、华语的、东亚圈的一个文化现象,应该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文化现象当中来思考。
周韦彤透视
直接来说,好的电影对我来说分成两类,一类是我欣赏的,一类是我喜爱的。区别在哪里?就是欣赏的我是用眼睛和脑子在看,喜爱的我是用身体和全部的情感在看,那么这部电影是我所欣赏的电影,不是一部我喜欢的电影。
这部电影近乎完美,或者说是十分完美。李安把张爱玲的一个不无破绽的故事,一个张爱玲晚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江郎才尽之后的一部小说拍得极为华彩,而且滴水不漏。那么我们试着从几个路径进入这部影片。华晨宇爸爸
解读路径一:一个在不期然之中遭遇真我的故事
我在港台的重要影评当中,看到了大量这样一个阐释:这是一个在不期然之中遭遇真我的故事。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在表演,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在扮演,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迷失之中,我们不知道我是谁。可是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些巨大的压力,某一些巨大的张力,迫使你遭遇到真实的自我,遭遇到你的本真,亮出你真正的身份证来。那么这个故事就被解释为一个人性的胜利,一个人性战胜历史的扭曲的故事。那么这种阐释如果成立的话,故事就离张爱玲很远了,张爱玲从来不讲这样的故事,她从来不讲“真我”,不讲“人性”战胜“扭曲”,从来不讲扮演与真实,她从来不讲这样的故事。对张爱玲来说,人生的残酷在于我们为了艰难的生而不择手段。这又是一种阐释路径。
解读路径二:一个身体战胜了头脑的故事
还有一个阐释路径,刚才我们说的有忠奸意味的故事,一个“漏洞”的故事,“裂缝”的故事。什么意思?是指一个安排得非常完满的计划、阴谋,在最后时刻、在最关键的地方裂开了,致使这个阴谋完全流产,这个阴谋的策划者、指使者、执行者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无疑也是一个阐释路径。联系到157分钟和148分钟,关于这个影片的讨论会集中在“性”、“身体”、“性爱”上面。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王佳芝的失败在于她在不期然诱易先生的过程中,事实上经历了一个身体的和性的启蒙,最后身体战胜了头脑。用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很矫情的台词来说,就是“身体不参加欺骗”(笑)。当身体的体认是如此的真实的时候,一切的理性、立场、国族、忠诚,都没有力量了。从这条路径我们也可以进入到弗洛伊德,我们看到在整个影片当中给王佳芝这个人物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大动乱的时代,在血雨腥风当中,在人海茫茫当中漂泊,孤苦无依。
父母的不在身边,父亲的再娶,而她作为一个女孩子如此伤痛的又如此沉着的处理,就是给父亲送去一个祝贺,这好像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美貌的、充满了魅力的女性,如何爱上了一个中年的、秃头的、矮小的、一脸鼠相的(笑)——这是张爱玲小说中所写的,对吧?这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解释——恋父。这是又一重解释。
解读路径三:一个女人和钻石的庸俗故事
但是这个影片也可以有一个非常形而下的解释,尽管这个解释太庸俗了,但是显然它可以构成这个影
片的一个解释,叫做女人和钻石的故事(笑),就是没有什么女人能在钻石面前保持冷静(大笑),保持忠贞,更不用说国族大义,春秋大义,政治使命,政治立场。在小说中,王佳芝拿着这个硕大的钻戒,然后心情开始恍惚,然后在心里涌出说,“他真的是爱我的”(笑)。在电影当中更为直接,那个硕大的真钻石的光影在王佳芝脸上晃来晃去,把王佳芝晃晕了(大笑)。她就急急慌慌的说出那句“你快跑,你快跑”。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女人和钻石的故事,关于女子无忠贞的故事。可是考虑到叙事人张爱玲、李安,这样的解释一定不是他们的初衷。但这显然是这部影片可能的阐释路径。
解读路径四:一个标准的间谍故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阐释路径,就是这部电影由于157分钟、148分钟的宣传,为李安赢得了巨大的香港票房(笑)。因为对于香港的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来说,李安和张爱玲都太过艺术,都是纯艺术,通常不会引发人们如此大的兴趣。但是在1997年后的香港,这个157和148分钟引发了非常复杂的社会情结和心理情结,于是大量观众涌进影院,去享受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大笑)。由于这样一个时间差距,以致几乎所有讨论,包括台湾最早的一批影评就全部是围绕着这个床戏、体位、身体姿势(笑),弄得李安非常尴尬,让李安尴尬到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当众痛哭失声(笑),为不能得到理解,为所有人都在这儿把他当作一个三级片导演(大笑)而感到悲愤。大家把所有的注意力、思考、关注都导向了这个床戏,然后都自觉不自觉的,所有的观众都把自己安置和定位在一个窥淫者的位置上(笑),以致人们就忽略掉了这部影片实际上是一部间谍片。它是一个间谍故事,一个标准的间谍故事,而李安强化了这
个间谍片的因素。
它几乎是一个造成它必然成功的俄罗斯套盒:最外一层是李安,套着的是张爱玲,套着三十年代上海,里面套着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案
那么,我们说一部简单的电影,一部成功的、成熟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规中矩的电影,何以赢得如此的辉煌?在欧洲三大A级电影节上摘得桂冠,然后在全球旋风一般地带来巨大的票房成功。后面我将讲到,李安作为一个神话,作为一个奇迹,当然首先是叫做好莱坞的华人,好莱坞的华人明星背后有巨大的——我们的美国崇拜,我们的美国想象,我们对美国作为权威的仲裁人和评判者的一个这样的身份估价。李安是被这个权威的仲裁人、评判者肯定了的导演。
这个电影一方面说,它的成功多少有点匪夷所思。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成功又有充分的理由。为什么?因为我说它几乎是一个造成它必然成功的俄罗斯套盒,一个俄罗斯娃娃。那么这个套盒是什么呢?你可以说最外一层是李安,套着的是张爱玲,套着三十年代上海,里面套着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案。你也可以说,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案包裹着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生,张爱玲的创作,张爱玲的故事传奇包裹着李安,你可以说他们互为表里,互为皮核。而这三个元素,已经足以在华语地区和广义的东亚地区构成一个巨大的成功的票房感召。当然李安作为极端内敛的、极端温柔敦厚的、极端自制的一位导演,这一次口出狂言,说我拍什么不重要,我不需要寻卖点,我就是卖点(哗然)。我们现在稍稍作
一下梳理这个李安神话或者叫李安奇迹。李安的成功,首先,他在今天的世界上意味着一个跨界,或者叫越界者。因为他跨过了华人世界和好莱坞世界,这是最重要的。几乎几十年来,华人在好莱坞当中打拼而绝少成功。我们大致可以想见,李安从华人世界跨进好莱坞的故事是多么地迷人。还不仅如此,李安不仅跨过了华语世界和英语世界,李安还跨过了东方和西方。这是不断被描述的,不断被讨论的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双方的冲突及理解、融合。而李安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以一个华人导演身份在好莱坞成功,而且在于他把东方
文化带入了西方世界。他在西方世界的成功是由西方的主流、经典所认可的。
所以我们说李安对于东西方的越界,对东西方的跨越,是空前的,是惊人的。还不仅如此。李安的成功还在于他达成了一个人人梦想而难以达成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跨越商业与艺术,跨越叫好与叫座,跨越雅俗而达到雅俗共赏。这样一个每一个艺术家都心向往之而难以达成的目的,比如说《,戒》这样的电影,作为金狮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票房前锋。实际上中国电影获金狮奖、金熊奖、金棕榈奖已经为数不少了,但是到今天为止,基本欧洲国际电影节奖项,还约等于票房毒药(大笑)。而李安跨越了这个人人向往而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我说李安到了这里就成了一个神话,成了一个奇迹,成了一个仰望的高度,所以李安可以说“我就是卖点”。
但是如果仅仅以李安为卖点,这个电影至少在华语世界也许广义的东亚区还不会这么成功。那么作为
一层核或一层皮,下面是张爱玲。张爱玲和李安的双重品牌效应,已经足够造成这个影片的票房感召。
我说还不仅如此,这后面还有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我看到中国的一个权威杂志专门作了这样一个阐释性的报道:《,戒》作为张爱玲的晚期小说之一,是张爱玲小说写作史上创作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1950年完成初稿,一直到1977年在台湾的《皇冠》杂志上发表,直到1983年,才收入《惘然记》。多次改编,数易其稿。一个解释说,张爱玲之所以写得这么久,是因为张爱玲在写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故事。张爱玲借了郑苹如刺丁默村案在写自己,在写自己这段不堪的、不能回首的、难以忘怀的情感。张爱玲同时想对整个世界讨论、阐释也许她忏悔她爱上了一个汉奸的故事。到今天当张爱玲成为了一个传奇,成为一个奇迹,被描述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的时候,张爱玲胡兰成传奇也就开始一波一波地变成通俗文化或者小资修养的组成部分(笑)。
很有意思的是大家都会记得一部影片,叫《滚滚红尘》(哗然),它叠加上了另外一个传奇女子三毛,然后又叠加上了林青霞,来演绎了胡兰成和张爱玲的故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个插曲,这个影片拍摄完成,在香港制作完成,成功地在两岸三地同期上映。不久以后,是当时的台湾当局率先禁止这部影片,因为美化汉奸。继台湾当局禁止《滚滚红尘》之后,大陆也禁止了《滚滚红尘》。换句话说,在不远的从前,春秋大义和汉奸问题还是一个不可触及的问题。但是接着,我悄然地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今世今生》《山河岁月》已经在大陆出版,已经开始成为小资经典。而且我看到人
们盛赞胡兰成的才情,胡兰成的文字的时候,在人们用艳慕的、传奇的、浪漫的口气谈论胡兰成张爱玲的时候,好像没有人谈到两个东西,一个东西是汉奸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胡兰成的无耻和背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实。
但是在这儿我要稍稍带开去一点,胡兰成和张爱玲的这个传奇何以深刻的缠绕在张爱玲的阐释当中?比其他艺术家、作家的生命中的爱情故事更深的缠绕?是因为张爱玲同时在当代中国,在整个华语世界联系着一个大时代,一段大历史,那么这段历史就是冷战的历史。这个时代就是两岸在美国第七舰队的隔绝和保护之下残酷对峙的这样一个时代。而张爱玲的著名故事在大陆经常是欲说还休、欲语又止,其中包含了张爱玲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最终离开,定居香港,并且在香港撰写了两部毫无疑问的反共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于是张爱玲就在冷战的世界当中,成了自由世界的旗帜,一个逃离了共产党员统治,英勇地反抗共产党统治的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但是这种冷战的格局当中,被派定的这样一个位置,显然和张爱玲的个性极端不吻合,所以她去了美国。大家可能知道,她第二任丈夫是美国共产党员,是美国的左翼作家、思想家,这一段在“自由世界”就被隐而不论了。
张爱玲的这样一个脉络,首先赋予了她在冷战叙事当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所以当张爱玲被作为沦陷区的女作家,作为和汉奸不清不楚的女人,作为反共急先锋,在整个大陆文学、文学史上完全消失了的时候,她在台湾,在海外中国学当中,早已脱颖而出,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海外中
国学的脉络和文学的脉络,在1990年,中国社会的再一次巨变当中,再度涌入中国大陆,而且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光彩被迅速的放大,到处都是张爱玲,人人都在谈
张爱玲,接着对张爱玲的高度评价成了重写文学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现代文学百年经典讨论的时候,一度张爱玲要直逼鲁迅甚至要超过鲁迅或者取代鲁迅。
所以我说张爱玲有这样一个深刻的、极端复杂和缠绕的冷战的历史脉络。但是她却在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历史当中被赋予了一个奇迹般的位置。而接着她以文化市场、文化消费对于优雅的上等人、优雅的精神贵族、优雅的小资生活的向往,张爱玲成为了被广泛阅读,被广泛接受和爱戴的这样一个偶像,一个明星。
接下来我要稍微短一点地说,《,戒》的故事还叠加了一个重要的元素,我想成千上万的观众,中国的,外国的,亚洲的,欧洲的观众涌进影院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他们还在看另外一组表象,另外一个重要的空间,那就是老上海。抛开整个的殖民的历史、全球化的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不谈,我们说老上海在90年代开始成为全球怀旧潮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怀旧表象。而老上海的表象,通过怀旧产品的复制再生产,通过电影人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拍摄,它慢慢地凝聚成了一些意象。
如果说在世界的范围之内说老上海的怀旧是一个全球性的世纪末效应的话,那么在当代中国,老上海怀旧毫无疑问的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症候,这个东西是什么?——
就是告别革命。老上海的怀旧负载着这样的内容,而张爱玲成了老上海怀旧热当中的一个核心的景观,它在老上海的怀旧热中不断地升温。我坦率地告诉大家,我非常热爱张爱玲,但是我无法热爱此后对于张爱玲的这个不断地放大,和不断地把这个政治的实践、政治的想象附加到张爱玲的写作以及张爱玲的人生故事中去,我更不能认同对张爱玲的这样一个欲加夸张的已经完全丧失了历史的定位和文学史的基本常识的这样一种经典化的过程。
下面我们非常简单的说一下郑苹如。因为《,戒》,郑苹如这个被遗忘了的女人开始被人们反复地谈论。郑苹如是上海滩上的社交名媛,在她18岁的时候,已经开着一辆三牌跑车去上学而成为上海滩上风头最劲的女人。而她的身份非常有趣,这会带出我们最后的关于国族的讨论,那就是她的母亲实际上是个日本人,她的父亲是上海的成功人士,她自己也曾经在日本生活过很长时间,所以她19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被中统招募为情报员,因为她有太好的条件,她的美貌、她的身世、她在上海滩社交场合这个成功的位置和她极端流利的母语一样的日语,据说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谍报员。关于她的另外两个重要的故事就是1937年7月,她成为《良友》杂志的封面女郎,想必大家已经在很多传媒上看到这张照片了,相当的30年代(笑),在30年代的审美标准当中相当的美艳。其他故事我们就不去讲了,我们只讲她受命诱丁默村——这个汪精卫政府的情报负责人,一个铁血的,两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到1939年12月21日,郑苹如和丁默村同出,她说她要买皮大衣,然后两个人就进入商店,刺客埋伏在那里。然后人们看到的就是丁默村突然之间仓皇出逃,然后埋伏的手连开4,没
有击中。接下来的事实就是,郑苹如再次和丁默村约会,就约会在著名的魔窟76号,郑苹如把自己送进去,然后立刻被关押。1940年的2月,郑苹如被杀害,被杀害的时候她只有23岁。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丁默村作为汉奸,作为两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被逮捕、被公审、被决,审判和决他的重罪之一,就是杀害郑苹如。也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政府给郑苹如授予烈士的称号,就是一代忠烈,而且当时的说法是满门忠烈,因为他哥哥是空军,死于空战。这是官修历史上的故事。那么民间故事的版本,有一个是说之所以丁默村从百货商场之中落荒而逃,是郑苹如说“你快跑吧”(大笑)。另外一个版本就是郑苹如被逮捕她自始至终也没有供认她和中统之间的关系,而整个的日伪情报系统不能确认她的间谍身份,于是整个的案件和卷宗始终在一个情关系的纠缠当中,郑苹如的被杀是由于汉奸们的太太不能容忍一个小狐狸精勾引他们的丈夫,破坏他们的家庭。这是另一个版本。
那么,这样的三个故事,像俄罗斯套盒一样地套在这个影片当中时候,这个影片就具有了足够的感召力和足够的卖点,而且它就具有了一个奇特的接受和阐释结构当中的一个复杂的关联。而更有意思的是,张爱玲本人是一个酷爱讲述自己小说原型来源的人,她所有的故事都有原型,
她的大部分的写作是身边人、身边事,是她自己坎坷的、辛酸的整个的成长历程当中的对人情世故的体认。所以她很愿意告诉你们她小说的每一个原型是什么,但是只有《,戒》,张爱玲矢口否认有任何原型,她极端憎恶人们把这个故事和郑苹如刺杀丁默村案联系在一起。为此,张爱玲还打了两场笔墨官司,当然其中一场不是关于原型,而是关于是否为汉奸论辩。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作家书写了这段故事,李安作为一个男导演改编了这段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有性别意味的
青春娱乐国产精品2回到具体的这部电影当中。我自己认为电影比小说好。首先在这个电影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发生了,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作家书写了这段故事,李安作为一个男导演改编了这段故事。但是在我看来,在这个故事当中,是性别意味的。张爱玲以她的练达,以她的精明,以她的灰黑的人生视野,以她的冷酷,写出了一个决绝的故事。而李安以他的温存(笑),以他的敦厚,以他的敏感,以他的细腻,重写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结局的改写。在张爱玲看来,主流社会的逻辑是极端清晰的,我再念一次大家都可能烂熟的一个说法,在《倾城之恋》当中,她说本来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一个女人给男人当上那就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给男人当上失败了,结果上了人家的当,就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还嫌污了刀——这是张爱玲的透彻,张爱玲的练达和冷酷、决绝。所以这个故事郑苹如是个刚好吻合所有这些叙述的(大笑),她给男人当上还上了男人的当,结果就杀了她还污刀。张爱玲在这个小说当中她给了一个什么样的结尾,说王佳芝刺杀失败落到了易先生手里,易先生立刻就把她杀害了。易先生决不手软,决不恋旧,易先生决不温情。他立刻把她杀掉之后,他就面露春,喜滋滋地回到了家里。他的太太看到他神情恍惚又面有春意,于是太太猜想说,莫非得手了吗?第二条是易先生的内心独白,张爱玲写出了易先生的内心独白。她说他觉得她(王佳芝)的影子会永远依傍着他、安慰他,虽然她(王佳芝)恨他,她最后对他的强烈感情与是什么感情不相干
了,因为只是感情。她说他们是原始的猎人和猎物的关系,虎和伥的关系,最终的占有的关系,她说这才是“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是张爱玲的结局。李安的结局回到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的高度(大笑),或者人道主义的低度。李安最后给出了一个古老的阐释——个人是历史的人质。王佳芝一个小人物,一个演员,一个业余侦探,一个对戏剧的成功迷恋,而误入到了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大漩涡当中去了,她的悲剧固然是个人在历史中的悲剧,但是易先生是大权独揽,凶狠残暴,但他也是一个人质。李安添了那一笔,第一次刺杀被中统情报局洞若观火,第二次刺杀被中统情报局所操纵而被日本情报机构洞若观火。之所以他们完全不动,是因为他们照顾易先生的情欲满足。所以最后那个非常有力量的那个巨大的钻戒返回来,他的部下把它扔在他面前说“你的钻戒”,然后易先生非常孱弱地说“不是我的”,人家根本不予解释,扬长而去。最后易先生坐在王佳芝住过的房间里,无助的、软弱的抚摸着那个床单,怀念着这个永远失去的恋人。大家注意到他使用了黑电影——光影移过来遮住了他的半边脸,他的眼睛完全隐没在黑暗中,但在黑暗中,我们还是看到了泪光。
我说性别意味,冷酷的张爱玲、铁血的张爱玲(笑)、透彻了人生的张爱玲和温情的、信仰人道主义的、相信人间真情的李安。但同时性别意味表现在那9分钟上面。张爱玲的故事当中,张爱玲把故事起名为“”——逗号——“戒”,她没有写到,并没有真的书写到情欲,并没有真的书写身体,但是当她以“,戒”为名的时候,她其实潜在的欲语又止、欲盖弥彰地带出了故事当中的诱、情间谍、身体关系、性欲、满足、情欲这样的主题。但是一个重要的性别意味是,在张爱玲的故事当中,是
诱者为所诱,王佳芝来诱好的间谍,而她自己却在这个也许是年长的花花公子,一个登徒子的性启蒙之下,被她自己的身体弱点所击溃。这是张爱玲的故事。
而李安的故事,却变成了“这是女人的身体”“这是男人的身体”。这是在一种权力的——S&M ——施虐与受虐的角逐当中,最后双双溃败,两个人都成了被所诱的牺牲者,两个人都以一个性的交易,身体的交易,身体的关系,最后变成了一个绝对不期然的由而心。由身体而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