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篇吴茱萸汤
人体阴阳转化机制的正常运行是维持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机能。人体白天属“阳”,身体的能量呈外放状态,因此去行动思考;晚上属“阴”,能量呈内收状态,主要是静止睡眠。从阴阳五行图上可以看到,人体的阴阳转化要呈一个“圆”的状态,只有是“圆”的状态,阴阳的转化才是“缓慢和柔和”的,人体才会感觉到舒服和自然。
“水”和“火”是人体阴阳的两极,水对应肾,是一天主收藏的状态和对应收藏的内涵;火对应心,是一天主释放的状态和对应释放的内涵。水向火的转化通过木来实现,即人体的肝。肝在五行中对应木和春天,肝木的生长需要阳光和雨露。在“奔豚篇”中了解到,人体的肝血匮乏后,肝阳发动很容易化热上冲,导致头晕,肝气过分上冲影响胃气下降导致呕吐。如果肝阳发动不足,或者是寒邪入侵人体导致肝木无法正常上升,那么人体的阴阳转化机制就会失常,“阴”就不能正常转化为阳。
人体的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脾胃的升降依靠肝木的上升和肺金的下降作为“斡旋”来让脾胃升降有序。如果肝气受寒无法上升,则脾胃的运化就会失常,就会“滞留不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食物进入肠胃后,依靠肠胃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血来促进肠胃的循环。静脉回血和动脉供血实际上是一对阴阳和相互促进的作用,静脉回血力量强,也会间接的促进肠胃的动脉供血,肠胃的运化也会加强。从解剖学上看,静脉回血与肝脏的动力作用密切相关,肝脏温暖则肝系统的运动会比较有活力,其静脉回血力量也强,肠胃运化也比较有活力。如果肝脏特别寒冷,肝系统则处于低代谢状态。静脉回血无力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和营养物质无法有效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动脉供血也会缺乏来源和力量。这时食物在肠胃中很容易运化无力,肠胃升降气机失调,出现《金匮要略》所说的:“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如果肝气非常虚
寒,病人经常无法吃下饭,如果受到外界寒邪刺激以及紧张等因素(紧张会导致血脉收缩,令原本无法条畅上升的肝气更加凝结郁结),会出现类似“癫痫”的症状,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茱萸汤方由“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构成,“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在243、309和378条也提到了吴茱萸汤的适用证。第243条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
第309条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378条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243条阐述的意思是肝寒导致人体的气机不能上升斡旋引发胃气升降机制失常。378条是肝气虚寒导致的气机上逆而呕吐,由于头顶的最高位置“百会”是肝经到达的地方,肝气肝血如果不能到达则会出现头顶痛。309条是肝气虚寒不能到达四肢引发的四肢厥逆。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组成。
1. 吴茱萸。《神农本草经》说:“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本草纲目》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吴茱萸有很强的膻味,从生活常识我们可以体会到,膻味具有很强的发散性。西安的著名小
吃羊肉泡馍风靡全国,但很多南方人并不是很习惯其味道,尤其是羊肉的膻味。在西安远远路过羊肉泡馍店时,经常会闻到很浓郁的羊膻味。浓郁向外扩散的味道属阳,偏于木火之气。所以在“当归生姜羊肉汤”的篇章中用羊肉来助肝气上升,滋养肝血并促进肝阳生长。吴茱萸兼有浓郁的膻味和温燥之气,所以特别善于抗击邪气和驱散肝系统的寒湿之邪和浊气。所以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是阴历的9月9羊肉的膻味主要来源于日,从《易经》数字的角度看,是阳数最大的两个数重合,9在《河图》当中是肺阳之数,从季节看,阴历的9月9日正是秋天最后的时间。肺金到了极点就要向水转化,阴气马上就要袭来。我们经常说“秋高气爽”,秋天的肃降之气会让天空看起来更加清新爽朗,更适合望远。而这时候中原以北地区的树叶已经变,看上去一片五颜六,随着深秋的来临,树叶纷纷坠下,大地染上了厚重的金秋之,让人沉醉于秋之中等待严寒的降临。金秋的肃降之气也会让河水和湖水变得更加清澈。因此古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经常登高望远观景,而9之数在数论中又是单数最大的数,重阳节也因此定为“老人节”。这时候的天气已经转凉,早晚温差特别大,阴邪入侵人体会导致疾病,因此将温热外散的吴茱萸佩戴在身上可以驱赶阴邪入侵人体。
吴茱萸汤中将吴茱萸作为君药的目的就是用吴茱萸的膻和温燥的性质来祛除肝寒,助肝阳生发。
由于吴茱萸有很强的促进身体由阴转阳的功能,因此当人体阴阳转化失常,肾水不能通过肝气上升而滋润人体面部导致咽喉疼痛时,可以用吴茱萸外敷来进行。《本草纲目》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
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2.人参。《神农本草经》说,“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人参可以“峻补”心神和津液,反佐吴茱萸的燥热之气,让肠胃“阴阳既济”的运转起来。
3. 生姜。生姜的味道是辛辣温热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生姜有发汗散寒的作用。生姜温热的作用可加强肠胃的运动和循环,其发散的性质可以扩张肠胃中的毛细血管,促进营养物质进入血脉被人体吸收,因此生姜还具有强健肠胃和消食的作用。仲景在用到止呕的药物时,生姜是重要的常用药物之一,有了生姜的温暖、发散和扩张血脉的作用,人体的肠胃会运转起来。
4. 大枣。大枣的味道是甜的,其甘缓滋补的特点和炙甘草有相似的地方,但大枣的滋补作用更强,保留水分和滋补津液的特点更明显,而且大枣有典型的补益津血的效果。吴茱萸的性质很温燥,大枣养津血的效果通过肠胃进入肝脏也有养血润肝的作用。
吴茱萸汤通常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应用。
1. 癫痫。西医的病名和中医归类不完全一致,就癫痫来看,通常有痰饮、血亏等多种原因。其中有一种癫痫是肝寒导致,肝气虚寒不能上升,发作时会出现“干呕,吐涎沫,头痛”,身体抽搐不能控制自己。这种脉象常见非常弦紧,病患脸常呈现青黄。这种情况还见西医所说的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发病时眩晕得非常厉害。
2. 嗝逆。肝气虚寒不能上升,会导致无法正常的“疏导”胃土,胃气上逆会导致嗝逆。这种嗝逆常见非常连续,脉象沉、弦、紧,往往是吴茱萸汤的辨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