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单元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起始阶段:小说通读,提纲挈领
小说通读基础学案
前五回:小说的纲领
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结构脉络;
3.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画册、判词的含义和作用;
4.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跳读、归纳等阅读方法。
自主预习
1.查曹雪芹生平资料;
2.阅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5回内容;
3.阅读周汝昌《<红楼梦>导读》;
4.记录在查和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并进行初步思考。
课堂探究
活动一:破解地名、人名、画册、判词中的玄机。
1.“大荒山无稽崖”有“荒诞不经”的意思,此处体现了“谐音”的创作方式。试着用这种方式猜猜下列地名、人名背后的意思。
青埂峰—
十里街—
仁清巷—
葫芦庙—
甄士隐—
甄英莲—
贾雨村—
娇杏—
2.请梳理列举出前五回中其他谐音现象的例子,并归纳谐音的运用与人物、情节、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3.根据画册中的形象和判词,尝试用谐音法、隐喻法大胆猜测对应的人物及其结局。
活动二:梳理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经纬。
1.概括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
内容概括
石头补天
绛珠还泪
太虚幻境
甄士隐失女出家
贾雨村得官纳妾
林黛玉初入贾府
冷子兴演说贾府
  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活动三:阅读、参考周汝昌《<红楼梦>导读》中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情节划分,浏览全书回目,跳读部分内容,小组合作自定划分标准,对全书结构进行初步划分,设计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评价反馈】
班级要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写一段宣传语,以达到介绍全书内容主旨、结构手法、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2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请依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画出贾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课后拓展
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7本布局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4)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
(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7)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8)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9)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10)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
(11)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
(1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2.下列哪一个不是《红楼梦》的异名?(  )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情僧录》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
3.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4.对《红楼梦》情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B.《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红楼女子
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一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C.元宵佳节时,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灯,结果英莲丢了,一场大火又烧尽其家,甄士隐悟得《好了歌》之真谛,遂离了家人随疯道人而去。
D.贾氏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府的罪孽超过荣府。
5.对《红楼梦》情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认为“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虽说消极悲观,但也体现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
B.小说中最早介绍荣、宁二府的情况的是古董行中做贸易的冷子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是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C.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D.《红楼梦》中贾雨村集中了古代读书人丑恶的一面,他“乱判葫芦案”,以此作为投靠贾府的资本;后来贾府被抄,也是由于他“狠狠的踢了一脚”,以求自保。
6.(2008·江苏卷)《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7.(2009·江苏卷)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作用。
8.(2011·江苏卷)《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参考答案
课后拓展
1.(1)宝钗、黛玉 (2)贾元春 (3)贾探春 (4)史湘云 (5)妙玉 (6)贾迎春 (7)贾惜春 (8)王熙凤 (9)巧 (10)李纨 (11)秦可卿 (12)晴雯
2.D
3.B 解析:《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相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当时的人们很少有这样的认识,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厌恶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呢?
4.D 解析: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
5.C 解析:贾政、王夫人不喜张扬,贾府并非刚发迹的新贵。
6.金玉良缘:宝玉生来就口含通灵宝玉,宝钗有一块金锁,上面有和尚给的两句话,正好和宝玉玉上的话是一对,而且和尚说宝钗要等到有玉的人才能嫁,贾府上上下下都认为他们比较配,是为
金玉良缘。木石前盟: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宝玉前生是补天石,做过神瑛侍者,浇灌了快死的绛珠仙草,绛珠仙草说要下界把一生的眼泪还他,是为木石前盟。
7.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8.判词所指是袭人。“优伶”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
小说通读提升学案
草蛇灰线,网状叙事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能用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
2.能解说长篇章回小说的叙述方式,用所学方法进行小说创作,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3.能够选择某一人物形象,鉴赏形象特点、意义和塑造方法;
4.从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的角度解读小说主题。
自主预习
1.课前整理阅读时感兴趣的问题,凝练后作为专题研究对象;
2.完成《红楼梦》学案;
3.选看《红楼梦》影视资料;
4.学生4~6人组成学习交流小组。
课堂探究
1.听曲品词,初尝悲音
欣赏《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曲《枉凝眉》,从歌词中初步感知故事主人公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2.草蛇灰线,网状叙事
任务驱动,活动设计一: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任务驱动,活动设计二:请根据贾府盛衰,在贾府族谱后记上写一段文字,交代贾府盛衰变化的这段家史。
(活动目的:从更加宏大的视野来审视宝黛爱情的社会背景,更加深入地理解爱情悲剧的原因,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审视家族史与个体成长的关系。)
任务驱动,活动设计三:袭人进言王夫人,王夫人欣然采纳并且从心底里感激袭人。请选择一处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活动目的:通过品味小说语言,感知人物的复杂性,理解人性的复杂。)
任务驱动,活动设计四: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并以话剧或微电影的方式呈现。
(活动目的: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而用话剧或微电影的方式呈现,符合跨媒介任务的学习要求。)
  【课后作业】
(1)任选一个人物,为其作传。阅读完整本书,能够从整体出发,从人物的命运出发,选择典型事件,重新呈现人物的一生。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设计能够考查学生对情节的熟悉程度以及选取、组织材料的能力。)
(2)阅读完整本书,从中寻一个主题,并据此做一套书签。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套”。基于《红楼梦》这部书内容繁杂的特点,“套”就有了梳理、概括的要求。“套”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创意,例如“金陵十二钗”“元迎探惜”“最具诗情的场景”“丫鬟系列”等。
(设计意图:书签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都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对小说的熟悉程度和对内容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