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张先令,但珍,张母,蒲树林
非主要人物:婆媳吵架中的媳妇,因触电而亡的人的家属……
关系:张先令是本片主人公,背篓电影院的负责人,但珍是其妻子;蒲树林是其帮手,放映员之一。非主要人物则是主人公在担任乡宣传员期间出现的。
放映电影
作用
今年的第一次放映《双李向阳》和婆媳吵架之后的《喜盈门》
为“背篓电影院”的描述做了提示,以及张先令作为利用电影做乡宣传员的一个实例。《喜盈门》刚好就是给那个媳妇看的教育片,播放的正是子女有赡养老人,孝顺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安排合理巧妙,又不失真实。
去别的村子市场时放映的《小兵张嘎》
主人公在历尽艰辛、跋山涉水走吊桥放映的,表明张先令对电影的执着和热爱,与影片后半部分当他失去放映电影这份工作时所体现的痛苦形成互应。
放映《农村安全用电》科教片
说明电影不只是借以娱乐的物品,也是传播知识的渠道,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乡亲们做点事情。他通过电影向乡亲们传播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利益,而是让别人更幸福的生活。悲剧的发生是因为科技、文化的落后,现状的改观预示着传统电影放映方式的流失将是一种必然。
邻村老人大寿当天放映的《五女拜寿》
张先令在得到包场费和红包时表现出来的喜悦,体现了他也只是一个平凡人,也会追求世俗的快乐。也为他的电影院有用武之地感到欣慰。正是因为他的平平凡凡才让观众感受到他内心的伟大。
最后,张先令受到小学邀请放映的爱国主义电影《敌后武工队》
张先令在给中小学生放映教育片,此时放映电影不再是他的谋生手段而是对他的梦想的一种延续。放映之前他仔仔细细反反复复擦拭着他的放映机,为传统电影放映方式没有彻底被人们所遗忘而感到一丝欣慰——他可以重拾自己挚爱的电影,这个结局不算悲哀,也是必然。
访问
作用
第一处谈话是张先令和一个与婆婆吵架的媳妇的对话。张先令做访问者。
这次访谈给影片增加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同时反映了张先令的工作状态(表现张先令是如何做乡宣传员的,然后利用电影宣扬尊老赡养父母的美德)
第二处谈话是张先令和他母亲的对话。
就“在母亲心中张先令是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做出回答,而且母亲要求去世后把她的衣服捐献给贫下中农。从母子的对话中,母亲对儿子是肯定的,儿子也正是在母亲忠厚善良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第三次谈话是与一个因违规用电而身亡的家属的谈话。亦是张先令做访问者。
这个地方科技与文化的落后,也预示着新的文明、新的技术将要到来。
第四次访问是张先令的自问自答。
张先令自言自语甚至有点语无伦次,表现了他无法接受电视取代电影的现实,个人力量的渺小无法与时代的快速发展相抗敌。正是因为张先令懂得科技必须向前发展才体现了他此时此刻的无奈与宿命感。
文中穿插了三次张母对镜头的自述。(在安光纤一事中)
母亲对于张先令只喝酒不吃饭行为的陈述,借他人之口表现张先令对电影深爱的程度更有说服力。
第八次访问张先令与其母亲的对话。
电视的出现改变了农村现状更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正如张先令母亲所说的“电影也好,电视也好”,从母亲的角度可以映射人们都开始接受科技的成果,而不是像张先令那样仍然对电影痴情不忘。
开始点:本片以打快板的形式作为出发点,一步步对主人公进行深入了解,打快板是主人公所擅长的,恰当的与影片相结合,始终贯穿于整部影片,得体而又不显突兀
结束点:本片以放映爱国主义电影为结束点,明确的传达出张先令的结局,揭开了谜底
娱乐电影
事件
关系及信息提炼
事件一,在影片的开头,讲述了露天电影院放映电影。张先令夫妇开春第一次放电影,以及作为乡宣传员的张先令为调解婆媳关系的放映《喜盈门》,还有为了到更为广阔的电影市场,张先令夫妇电影院到外村寻机会。
影片开头对第一次活动的描述,拉开了影片的帷幕,起到了承接下文的作用,对张先令及他的电影院的描写起到了引导作用。
事件二,是在影片开头稍后,介绍的是张先令在家里的活动,比如母子的对话、对张先令多才多艺的介绍、还有张先令酗酒的坏毛病的描述等。
对于张先令家里活动的介绍,母子对话、多才多艺、酗酒的交待,更是从侧面对张先令做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对其性格进行了整体的概述,从而为整个影片的进行做了一个背景的概述,为整个影片做了铺垫。
事件三:张喝醉酒,和妻子吵架,要和妻子离婚,酒醒后又用打快板的方式向妻子认错,并保证不再酗酒。
   
因无法放映电影苦闷喝酒的心情是不可避免的,但他酒醒后却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承认错误,说明他也是个挺会讨老婆欢心的人,不失情调。也展示了他特有的技艺。
事件四,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张先令收到乡里的邀请,为电击事件放映科学教育的影片,使村民们更好的了解用电知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以及邻村人祝寿时被邀请放电影。
影片中一直都贯彻的一件事,揭示现在的露天电影院随着社会的发展,处境越来越不乐观。
事件五,是在影片的最后,讲述了六年的发展使张先令的背篓电影院渐渐被淘汰的局面。
进一步对现实状况进行了证实,酷爱电影的张先令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放下了电影事业而做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小买卖。光纤的接入及普及,更是让不容乐观的状况雪上加霜。
事件六,零三年,通光纤,看电影人少了,张心情失落喝醉,和母亲争执,爬树上耍酒疯
张对自己露天电影院事业的挚爱和对通光纤的潜意识里的反对。也为电影院的注定艰难奠定了基础。
事件七,是在影片的结尾,点明了张先令的露天电影院举步维艰,但又到了另一条道路——为中小学生放映教育片。
是对事件五的答复,告诉观众张先令电影院的现状——只能为乡办小学放映爱国主义电影。
注:
虽说这片应是以“电影”为主题,可快板却频频出现,也让影片更加有吸引力。从片头到剧终快板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首场电影开播时张先令为提醒观众而表演的。讲着诡异的月光在黑夜中响起,第二次是是因为酗酒和妻子争吵,第二天酒醒后向妻子道歉而编的。第三次很幽默诙谐似乎是在给青蛙写“悼词”。第四次给邻村的洪发老人祝寿而演,也算是给电影加上一点特别的韵味和特。这四次中,他每一次都非常认真,就如同放电影一样,热衷、执着,丝毫不马虎,语言质朴得很,也实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