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物理
学校
年级
八年级
设计者
指导者
课程标准模块
“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下的二级主题“声与光”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
单元名称
声现象
单元课时数
5(4课+1小结)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
声现象
主题概述
(一)核心内容
声音是我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学习主题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
首先创设有关于声现象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初级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这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探究活动熟悉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声音的特性即加强型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后,再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此过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三)育人价值
本单元内容力求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声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及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 、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和兴趣。
主题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方面:《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的存在,但不是很了解。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声速、频率、音等,对一些相近的概念区分不清,如声音的高低和声音的大小,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二)能力基础方面: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很多现象充满好奇,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掌握欠佳,同时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相对薄弱,在他们的逻辑思维上,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实验器材: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烧杯、直尺、橡皮筋、小鼓、细线、细砂、小发声器、小石头、塑料袋等。
2、音视频资料:各种动物叫声音频、真空不能传声视频、各种声的利用视频及图片资料、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音视频资料。
3、希沃白板5软硬件(展示)、班级优化大师(评价打分)
4、学习小组的合理建设
5、网络信息资源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一)物理观念
1、能归纳并阐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能描述并识别声音的特性。
3、能说出并识别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能阐述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二)科学思维
1、科学推理:能应用科学推理法归纳出真空不能传声。
2、初步科学论证:能应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实验并归纳得出结论。
3、通过体验、观察、讨论和分析,能说出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探究声可以传递能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4、增强环境保护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主要内容
活动目的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让学生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4、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5、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 用力敲击鼓面,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张一山
现象:碎泡沫上下振动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碎泡沫的作用:把鼓面的振动放大
6、我们在桌面上放装水的烧杯, 用力敲击桌面,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现象:水面上下振动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水的作用:把桌面的振动放大
1、第1、2、3实验为让学生体会“观察与思考”的物理研究方法,为接来的猜想创设情境依据。
2、第4、5、6、为通过探究活动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实验验证”的物理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体会转换的实验思想。
2、探究声音的传播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视频)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视频)
3、把正在响的发声器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4、同学轻敲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1、分析抽气机往外抽气后导致声音变小的原因
,锻炼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结合推理法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空气水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培养科学思维。
3、讨论有关声速问题及应用声速解决问题
1、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2、布置利用回声解决问题的任务
1、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探究影响度的因素
1、请同学们用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尺端,使刻度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1/4锯条长振动和3/4锯条长振动时音调高低以及振动情况,记录于表格中。
2、观察拿硬纸片用不同的速度划梳子。观察其振动快慢,并听声音的高低。
3、演示:用不同力击鼓,
现象:鼓面泡沫球跳越高,响度越大。
泡沫球作用:反应振动及振动幅度
4、音叉响度不同时,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
1、第1、2、3、4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是获取物理规律的方法,渗透了物理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体会小组合作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