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变化知多少
中国从新千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内,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机遇、发展都非常多,而回顾这十年我们发现,十年中尽管遭遇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挑战,但是在政府的领导和号召下,我们都迈过了这些坎儿,并且得到十分迅猛的发展。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强国,并且鼓足尽头有赶超美国之势。这也令美国惶惶不安。且不管美国如何,回顾这十年,值得分享和思考的大事件有太多太多,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的收获同样是太多太多。
十年前,我国的GDP首次突破了十万亿大关,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据统计,目前我国GDP接近五十万亿,不但震惊了我们自己,更是让全世界叹为观止。十年前,我国刚刚完成与美国欧洲的谈判,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然谈判是很艰难的,所幸我们攻坚克难,以“过五关斩六将”迅猛之势打开了世贸的大门。经过十年的时间,今天,我国贸易额和GDP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
十年前,我国面临转型期,下岗和失业给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在政府和各界的扶持下,许多下岗工人自立根生,从小生意做起,做到了大生意,每个人都自足自
给给书写了一本生意经,经过十年的积累,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覆盖亿万人民。相比我国,再反过头来看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兼职是五味杂陈。
除了以上这些铁铮铮的事实,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在建设、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样令全世界瞩目。2001年青藏铁路正式开工;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2009年三峡大坝工程全面完工……这每一项壮举都将被永久记入人类史册,这每一项壮举都在向全世界证明着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这十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鼓励加大农业建设,减轻了农民兄弟的生活负担。免除了学杂费,鼓励加大教育发展,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建立了社保体系,从养老、医疗、工伤、事业、生育等方面给予众以保障,使得民生建设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家明显感觉生活好了,家庭富了,吃穿讲究了。
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经济腾飞的十年,更是国家强盛的十年。在十年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有所改变,注意力相对于十年前都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吃来说,吃更强调要健康、要绿、要无污染。而穿同样的,
要环保、要舒适、要大方。而十年前,我们所关注的绝不会在这上面,我们或许关注的更多的是实惠。而这些细节就完全可以显示国家发展得多么迅速,社会进步得多么有力,众收入水平的提升又是多么势如破竹!
当然,在这十年中,我们也经受了这样那样的困难。2002年,我国广东佛山爆发出第一例非典病例;2008年四川汶川爆发八级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爆发七级大地震;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挑战尽管很大甚至是极度“凶猛”,但是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和众的积极斗争下,终于化险为夷。
这些困难甚至说灾难让中国愈挫愈勇,在挑战面前绝不低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抵抗苦难,最终一次一次地将困难攻克。壮举不仅留下一段段佳话,更成为积极发展的“加油站”,让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对抗挑战,勇于向上,勇于发展!
而回头分析为什么在短短十年的时间,我国可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将发现与几个方面是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改革,转变,创新,突围。事实上,无论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微观的企业管理方面,这四点是一直强调强调再强调的。如果没有这四点,很难说今天的我们和过去十年前的我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而事实上很有可能没有本
质上的变化。
改革在我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十年中,包括遭受经融危机、下岗危机等挑战,也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形下,改革显然是必要的。只有深化改革,以大刀阔斧的勇气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在重点领域的突破。在党中央“改革”号召下,我国的司法制度、政务工作、教育之路、医疗问题都得到巨大的、全面的改革,最终获利的显然是众。也正是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号召下,大大地改善了民生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显然“改革”在我国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转变同样对于推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有了“转变”的观念甚至说是号召,才让发展进行的更顺利。当然,转变的前提是方向正确,如果失去引导、走错了方向,那么结果将是相反的。以改革为前提,积极转变,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引领下,才从认识开始变化,从观念开始变化,从格局开始变化。
创新我想是听到最多的词了。创新要求直面挑战,主动变革。而在创新方面,我国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壮举,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新,经济创新从到管理创新。据统计,再过去的十年内,我国的网民从不到六千万增加到超过五亿一千万,这就是科技创新的一个侧面例子。可
以说,“放权松绑”、“共建共享”的观念解放,让我国走上一条“绿”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以说,“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时间,我国不仅从理论上谋发展求进步,更是在实践中将理论落实成实际,理论实际相结合,推动了我国的各方面综合发展。无论是民生问题、建设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事实上,每天都在出现新的因素和变化,任意一个发达国家都不可能彻底解决这系列问题——但是却在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正如外国媒体评论我国说的:“改善民生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让人民幸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
张一山 
喜迎十八大,从身边看十年变化
 十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十年,用记忆刻录着成长的变化;十年,从迈开青春的第一步,走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回首记忆的片段上,从身边感受十年成长,十年变化。
  十年前,我十三岁,读初中,刚刚学会珍藏记忆,那时的我天真、活泼也很淘气。记得爸爸当时很“洋气”,拿着手机打电话的样子很帅,不是爸爸长的帅,是手机有气场,就像女人
的化妆品,很能衬托帅气。我对拥有手机的爸爸羡慕嫉妒恨,偷偷地耍起来,年纪虽小,却不是文盲,很快就上手了,兴奋之余想愚弄老爸,我设置了PIN密码,如我所愿,爸爸被气到了,我也挨了一顿棍子,因为密码解不开了。其实,我现在都没明白,是手机质量问题,还是我忘了密码。走过匆匆十年,我爸换了六部手机,从波导,到诺基亚,再到三星,现在用国产。我也换了三部,现在也用国产。看过新闻,我才知道,那年我们国家加入世贸,也是我国的手机普及年。
  手机,这是个最能印证十年中国经济变化的词语。高速发展,加快转型;开发西部,全面富裕。中国经济漫过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10年,也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10年,更是中国百姓得到巨大实惠的10年。但从手机市场的繁杂和中国高端手机竞争力不足等方面,凸显出我国高端经济发展不给力,创新能力不足。
  十年前,我极其崇拜成龙,把他当成真龙一般的存在,跟电影《寻成龙》中的张一山梦想一样。记得看到电影《我是谁》中的一个场景,成龙从百余层的高楼滑翔而下,令我小时候的几个玩伴兴奋不已,我们就比起来“跳楼”,确切点说是“跳房”,因为我是北方人,家里都是平房。我是第一个从楼顶跳下来的,平稳着陆,就是膝盖缓冲时碰到下巴,牙齿磕破了嘴
唇,留了一点血。回想少年时代,我感到很幸福,因为那时的我纯洁、胆大,而且思维很活跃,开创了很多游戏,是伙伴中的娃娃头。现在的我思维有点僵化,再看成龙大哥的老电影,感觉枯燥乏味,反而越来越喜欢张艺谋主导的片子,用一句俗话说,这叫艺术。
  电影,这是个最能体现十年中国文化变化的词语。经济的高度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生了诸多新元素,《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在过去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创造力。十年前,中国的电影院几乎频临崩溃的边缘,而如今,大中小城市都有自己的电影院,3D电影更是吸引了人们的兴趣,场场爆满为电影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更有品位了。但也不得不看到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自身文化面临生存挑战,古典四大名著成为诸多网友吐槽的平台,如何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容相近,是我们国家未来文化前进的方向。
  十年前,我家里最高级的电器是VCD,是花了三千多买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万的价格,为此,老妈还大闹一场,骂我爸爸不会生活。现在不再用VCD了,当然VCD也没坏,质量很有保证。家里加置了空调、洗衣机、冰箱、液晶电视等这些当年难以想象的电器,生活也富裕了,两三千成了过去的两三百,虽然物价有点不给力,但总体上,家里过的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我父母都开始学跳舞,锻炼身体,延年益寿了。
  幸福,这是个最能体现十年中国民生变化的词语。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家电下乡、新农村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卫生环境整治等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政策给了老百姓适应新生活的勇气和机遇。但不能不看到医疗改革力度依然不足,教育中重考试,轻能力的现象仍旧存在,革命尚未成功,改革仍需继续。令人欣慰的是国民意识形态开始改变,这也给我们国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铺好宽阔的道路。
  翻阅完脑海中的相册,我发现,十年中国的变化和我的成长好像,从稚嫩走向成熟,从瘦小走向强大,充满着艰辛与快乐、挑战与激情。十八大即将召开,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十年起点,接受时间的考验。祝福中国,祝福新的十年。
十年新变化 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吗
中青在线经济频道 l 2012-11-06 15:32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10年间,中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扬帆远航,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项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力、财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11月6日新华网)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10年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你吃了吗?”“民以食为天”,对于物质相对匮乏的中国人来说,吃是第一位的,当时的中国还只是处于满足人民众物质需要的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今年10月,央视在新闻联播中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幸福是什么”特别调查节目,记者实地采访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提问“你幸福吗?”“你幸福吗”遂成为一句流行语,现在很多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由“你吃了吗”改为“你幸福吗”。这种转变看似简单,但背后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