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
B. 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 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丁图:人戴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
2.某同学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B. 乙图中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丙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 丁图中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 推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会发生变化           D. 推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发生变化
5.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现象中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张一山B.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
C. 电话铃响说明有电话打进来                        D. 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6.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相同                                    D. 丙、丁的音和响度相同
7.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8.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
1 000~120 000 Hz
海豚
150~150 000 Hz
60~65 000 Hz
大象
1~20 000 Hz
A. 蝙蝠                                      B. 海豚                                      C. 猫                                      D. 大象
9.小科在学习《耳和听觉》这一节时做了一些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是听觉器官,所以在耳中产生听觉                  B.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
C. 人们将响度、音调、音称为声音三要素           D. 优美的音乐在一定时候也会成为噪声
10.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 在管上装一消声器
C. 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                                           D. 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
1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2.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
C. 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隔离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噪音入耳
二、填空题 
1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从钢琴和长笛
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________。如图所示,蝙蝠靠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1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
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三、解答题 
1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解析】【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2)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3)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A.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鼓皮的振动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但是振幅增大,即产生的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
B.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故B正确;
C.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丁图:人戴耳罩是用防止噪声入耳的方法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调由频率决定,音由发声体的特点决定;
(4)根据回声测距的原理判断。
【解答】A.月球上没有空气,即没有传声的介质,因此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杯子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轮船的声呐系统向水下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发生反射,反射回的超声波再被接收,利用公式s=计算海水的深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2)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
(4)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
【解答】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大,也就是响度大,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