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其一》鉴赏练习(原卷版)

《秋词》鉴赏练习一、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对刘禹锡《秋词》赏析有误..的一项()天净沙秋思赏析A.诗人开篇两句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B.“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体现了诗人的强烈的主观彩,因此,对后人的影响不大。C.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D.虽然这鹤是孤独的,但它所呈现出来...

2024-01-15 37 0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资料范本【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答司马谏议书【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文章...

2024-01-14 58 0

王安石变法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变法阅读答案王安石变法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①不可任耶?经术②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③,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④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以急也。...

2024-01-14 43 0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阅读习题【部编版...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

2024-01-14 39 0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高一语文下学 ...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阅读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和写作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及句式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论证思路,把握文本的论点。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的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把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

2024-01-14 28 0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案例(1)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案例:“王安石”专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专题确定     1.此前,学生进行过“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专题学习,对洋务运动、康梁变法、慈禧新政等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改良)运动比较熟悉,对作为改革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改革过程中会遭遇到的问题等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为“王安石”专题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23-12-29 54 0

苏轼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l

苏轼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l 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是有文化明大义的女子。少年苏轼在父母的培育下,勤奋好学,博通经史。他成长在一个表面承平而内里各种社会矛盾渐趋尖锐的时代。这时代一方面号称“百年无事”,经济文化都有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既有辽、夏入侵的外患,又有豪强兼并、人民困苦不堪的内忧。社会危机四伏,积贫积弱的形势日益严重,改革的呼声,在士大夫层中...

2023-12-28 38 0

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

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测验题一、选择题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

2023-12-18 39 0

宜君战国魏长城的历史内涵

1、宜君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咽喉之地,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黄河在陕西境内由北往南走向,黄河以西称河西之地,所以战国时期宜君地区又属魏国河西之地。二、魏国的由来及形成。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沦...

2023-12-18 49 0

皇帝故事-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几次变法?他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皇帝故事-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几次变法?他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前362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一继位,年轻气盛,就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于是就广招贤士,将很多人才都收纳到秦国来,为秦国效力,商鞅就是慕名而来的人才之一。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在一众国家中还很弱小,弱小到那些大国根本就看不上秦国,也没想过要将它吞并了。秦孝公不满这种现状,他想要让秦国强大起来,不...

2023-12-16 59 0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1  总体而言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后面的文言文用了前文一半的时间读了个大概,对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有了更深的认识。  1.秦孝公的确有身为人君的魄力和赤子之心他与商鞅携手的变法,奠定了秦的百世根基,很认同秦国灭亡不是因为秦法而是秦政。  2.尽管苏秦和张仪的言行有些诡辩的意味在,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推动了战国的历史进程。 ...

2023-12-16 39 0

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

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最强大、最有条件一统中原的楚国,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条件,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不仅可证楚国音乐不凡,还足以证明炼铸造业发...

2023-12-16 36 0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理解性默写汇编及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理解性默写汇编及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

2023-12-16 46 0

2021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背多分)

2021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背多分)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笔记(背多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战争1 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在林...

2023-12-13 43 0

XX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XX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课)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

2023-12-13 66 0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

2023-12-01 20 0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近代史人文汇 中国近代史论文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农村淘宝枸杞的功能2012年家人幽默名  月  日天津,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天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

2023-11-20 44 0

天气预报广播稿

天气预报广播稿天气预报广播稿【篇一:天气预报广播稿】歌曲1《生命因诚信而美丽》甲:有人说,生命因探索而美丽,因为探索的成功点缀了生命的颜;乙:有人说,生命因拼搏而美丽,因为拼搏的汗水浇灌了生命的花朵;甲:有人说,生命因执著而美丽,因为执著的信念透射出生命不屈的光泽?? 合:而我们觉得,生命因诚信而美丽。乙:诚信是山,撑起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甲:诚信是水,养育了华夏子孙非凡的人格。乙:诚信是秋风...

2023-11-06 39 0

王安石与司马光磊落坦荡的君子之争

王安⽯与司马光磊落坦荡的君⼦之争王安⽯与司马光磊落坦荡的君⼦之争还是在孩提时代,就听家长和⽼师讲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并多次讲给年幼的孙辈们听。sf顺丰快递查询单号及⾄进⼊中学,历史⽼师讲授的“王安⽯变法”,更是印象深刻。⾼中语⽂课本上的⼀篇《答司马谏议书》,使王安⽯主张⾰除旧弊,锐意改⾰的⼈物形象跃然纸上。司马光出⽣于公元1019年,王安⽯⼩他两岁,⼆⼈都于公元108...

2023-10-30 34 0

第三单元 第5课 《言出必行》

第5课 《言出必行》教材分析: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有效方法。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从而让同学明白人际交往中建立诚信重要性,那么从小就要做到言出必行,行则必果。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文意提示理解《言出必行》所选名句的意思。2.熟练背诵课文。...

2023-10-30 45 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导学案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培养“历史解释”素养。2.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培养“唯物史观”。3.了解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的特点。【学习重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学习难点】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评价【自主学习】一、宋初中央集权的...

2023-10-28 47 0

中国通史50-60集笔记

中国通史50-60集笔记麻婆豆腐的做法 家常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文明给世界历史、世界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朝的生威.上超过了同时期的世界强国一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唐诗人王维的诗句,描绘了各国使节到大明宫朝拜唐朝皇帝的盛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的文化在...

2023-10-28 131 0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5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1张铎陈松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二、经过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三、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2023-10-28 31 0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习题...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8023是什...

2023-10-28 123 0

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皇帝简介:一、北宋: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

2023-10-28 31 0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本单元课标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⑴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⑵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点学纲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一)北宋建立和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二)▲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1...

2023-10-28 39 0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素养目标】    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宋朝政治“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相互制约”、“崇文抑武,文人治国”等特点。    2、结合宋初加强中央...

2023-10-28 27 0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讲义复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点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变...

2023-10-28 48 0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樱的拼音和组词朝代:清代作者:***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

2023-10-24 34 0
草根站长

伊风尚

伊风尚是一个百科类的综合站,包含各类知识和经验,内容丰富,打造一个高端综合网站 ,覆盖各行业百科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