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防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材分析:《反病毒、蠕虫和木马》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七模块“系统维护”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传播途径及其对计算机安全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掌握必要的防范措施。
学生分析:高一(6)班是计算机网络班,高一的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而对计算机病毒一知半解,使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危害;
(2)了解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主要症状;
(3)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
(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不制作病毒,不传播病毒,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治措施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法: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计算机维护就要真正学会原理并且动手取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在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任务驱动法:把要讲授的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并且有层次地任务分解,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
小组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法:
学生“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由于本课内容与日常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例举日常生活中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中毒了该怎么办?”
2、教师与戴口罩的学生对话“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人会不会感染上计算机病毒?”引
发学生讨论。
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分析“熊猫烧香”这一典型的病毒,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三、教师以自己上Q不小心点击了链接,导致电脑系统被强制关机的例子,提问学生“这是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怎么回事?”,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提问“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中毒事件,电脑会出现什么症状?”
从而,引出学生描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主要症状(小组讨论),教师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四、治病毒
小胖想出了一个不用杀毒软件,而且低碳环保的杀毒方法,是什么方法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小胖vs计算机病毒》
小胖的方法行不行,能否饿死病毒?
不行的话,那我们应该怎么杀毒?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杀毒的解决方法
五、没有任何一个杀毒软件是万能的,反病毒、蠕虫、木马都要以预防为主。
一起来看看《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我们来总结一下,怎么防范病毒。
整个教学过程,精心选取的图片、动画、视频资源等信息技术融入了教学的各个要素中,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也是重要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与传统的书本教学相比,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含量,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板书: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病毒的特征:程序性、精巧性、欺骗性、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危害性
治病毒:
防病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