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提升竞争力
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去做好。下面为你分享一下银行如何提升竞争力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前,很多金融产品开始与场景合为一体,单靠传统产品本身实现差异化,已经变得很难了。因此,只有将产品、场景及时地与用户需求相结合,才能被客户认可——因为如果还只是停留于将线下业务线上化,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将更加恶化。因此,做产品要以“用户思维”出发,注意以下 5 个重要的方面:
1. 赋予产品内容和精神。
以银行跨行资金归集业务为例,如果我们赋予这项业务“老公管账神器”的内容和精神,对于那些在监视老公省钱,或者要将夫妻两人的工资搬到共同账户的小媳妇来说,“老公管账神器”要比“跨行资金归集业务”更有吸引力。同样的内容,有了不同的包装,效果就不一样。
2. 让业务“软化”。
在业务中增加适宜的游戏和互动,而不是冰冷的金融交易,会让客户觉得更有趣。例如七夕到了,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转账传情的气氛,“5.20元我爱你”、“13.14 元一生一世”等,或者还可以设置财富成长记录图,让客户可以看到自己在储蓄账户里每存入一笔钱时的财富增长。这样直观的感受,客户会觉得有用、有趣。
3. 跨界合作。
充分利用自己的商户资源,并将其与银行的产品打包营销。如银行可以针对在其网点办理生活代缴业务(水电煤等)的客户,告知他们到达一定条件就可以获取抓奖时机,奖品那么是和商户合作推出的优惠券或其他奖品(可以和网点附近的小区物业、洗车店等
商户合作,定制一些小区物业费限时代金券、小区周边洗车优惠券等大礼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客户得到实惠,增加客户黏性;而且,银行和商户本身,也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 植入社交属性。
如推出“定期存款利率助力活动”,客户在朋友圈邀请好友助力自己,提高存款利率;或者“贷款利率砍价活动”,通过好友助力,降低贷款利率;或者“助力信用卡额度活动”,通过好友助力,实现产品自动传播。
5. 重视反应。
建立便捷的反应和及时回馈的通道,鼓励客户及时反应对产品的体验结果。为了增加客户的积极性,银行还可以为被采纳反应意见的客户,授予“产品品鉴官”称号,让客户拥有更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客户变粉丝,亦让粉丝变客户。
“得渠道者,得市场,得未来。”渠道对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打鱼模式”、“换养鱼模式”的渠道策略中,可以分为和“节流”、“开源”两步操作:
1.“节流”:
迅速寻已有渠道(网点、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机具,等)中获客慢、客户流失快的原因,加以完善;并想方法激活客户、留存客户。
可以利用中小银行本地网点多的特点,线下全方位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全功能、综合性的营销效劳平台和前端经营机构;线上电子银行渠道,那么在原有功能和效劳外,优化信用卡与分期付款、个人贷款、小微贷款等业务,在线申请和办理的流程体验,向客户提供方便、高效的体验,减少客户流失。
2.“开源”:
借助第三方的成熟渠道,开展业务。现在很多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普遍利用银行网点渠道开展业务,其实,银行也可以借助他们的.渠道,拓展客户,培养一批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便利店(如健身房、药店、足疗店、美容院)汽车 4S 店、大型商场等合作渠道,成为银行业务拓展延伸渠道。
如可以和主流品牌汽车经销商开展合作,以打响“汽车金融效劳”为切入点,有
力推动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开展。也可以创新合作方式,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功能,实现任何一家 24h 便利店或合作商户,可作为银行 24h 存取款业务受理点等,打造真正多渠道、多入口的外乡生态圈。
有人觉得,“效劳是为了促进产品销量,效劳好了,产品更有竞争力”。也有人觉得,“效劳是给产品弥补缺陷的,产品质量不高,就得靠售后哄客户开心”。其实笔者认为,产品和效劳是平等的,不管什么行业,产品的价值必须靠产品,但效劳可以额外为产品增值,甚至创造出产品之外的价值。如苹果的天才吧,它专门解决任何苹果手机应用问题,为苹果产品增值。还有大家熟知的迪斯尼乐园,多年来,迪斯尼的唐老鸭、米老鼠形象长盛不衰,相比专卖店的唐老鸭和米老鼠不能同日而语,答案就在效劳上。因此,只有把效劳和产品放在同样的高度去对待,才能赢得更多时机。这方面恰好是中小银行可以做得更好的,即充分挖掘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资源和员工资源,将效劳做到别具一格。
将产品与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结合,以银行为纽带,融合海量级的客户资源,形成一个内部生态圈和体系内的大平台,效劳客户
及客户的子女。客户可以用积分为其子女兑换实践、游学、兴趣班、夏令营等时机,或者兑换在银行或银行企业客户处学习、实习、实践或勤工俭学的时机等,为孩子们建立一所“第二学堂”。这样的做法,不仅帮助到了家长,更为商家开辟了新的客户流量入口;同时还在较高层次迎合了客户需求,更是提前培育了下一代忠实的客户。
因此不局限产品本身,尽量扩大产品外延,努力让效劳创造产品之外的价值,银行才会有更多出路。
员工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一般有 5 个原因:
1. 不知道干什么;
2. 不知道怎么干;
3. 干起来不顺畅;
4. 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5. 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害处。
一般而言,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在员工待遇、员工福利、员工培养等方面所做的一切,大多相似。但遗憾的是,在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上,大多都无视了一个最该做到的大问题,即唤醒员工的内力觉醒。一切的员工管理工作,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的潜能,如果最终不能唤醒员工的心理力量,一切管理都是失败的。
因此,在工作中就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鼓励到位、考核有效”。尤其在绩效考核
中的绩效沟通环节,做好三次沟通(目标沟通、过程沟通、结果沟通)定会事半功倍。经过实践,这些是激活员工个体,让员工内力觉醒、协助员工达成目标、最有效地管理方法。人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人员队伍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其实这话的意思,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将其形成了一种文化。企业与个人都在这种文化的引导、约束、凝聚、鼓励下努力工作,卓越的文化,才是企业开展内生持久的力量。
小银行在实力与规模方面不能与大银行抗衡,但在创新方面却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结合实际寻创新灵感,完成创新工作,赢得掌声。
1. 反常:
如何办理网上银行
通过反常现象到创新灵感。如我们在做数据分析时发现,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的速度,与交易量增长的速度不成正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银行绩效考核的标准,是考核客户的数量,而非交易量;二是客户大多不愿主动安装,觉得安装既繁琐,又费流量;三是客户对手机银行的功能不熟悉,觉得操作不开心。
面对这一情况,如果我们改变考核标准,同时要求一线员工尽可能在网点时,就帮助客户完成安装,并教会客户使用手机银行,那结果可能就会好很多。这就是在反常中,寻管理创新。
2. 挫折:
往往生活中的挫折,也会产生创新。如理财经理喜欢用非常专业的术语和客户交流,而很多客户大多都听不明白,也不太愿意听,听着也觉得心情糟糕。针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平台上开一个栏目,专门用生活化的语言,向客户推送实用的理财知识和信息。客户什么时间需要,就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间去听,这样也就会解决客户听不懂和不愿听的痛点。
3.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