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全文翻译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子不教父之过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
    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很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长大后,每个人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于是原本都相近的善良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来越远,形成有善有恶的分别。
    【相关故事】
    曹操的四个儿子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即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称魏王。
    曹操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有四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和曹冲。
    虽然四个孩子成长在相同的环境下,但性情各异:
    长子曹丕,字子桓,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8岁即能为文。曹丕喜欢舞刀弄,尤精剑术,在武术史上留有名声。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次子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宠爱。曹植与曹丕习性有异,曹植有建国保家的理想,性情温柔敦厚。他喜诗书、富才气。
    三子曹彰,字子文,是员猛将,可当三军之帅。他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能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把一头小象按倒在地。
    小儿子曹冲,字仓舒,是有名的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今天的孩子们几乎无人不晓。可惜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当时年仅13岁。
    曹操的四个儿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生长环境,但性格却不相同,自然是时势造成的。同时,这与他们的习性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