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早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领悟能力还未形成,而聆听恰恰是接触音乐最基本的一步,我们可以从“聆听”入手,让音乐教学更有效果。
一、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如何审美,是聆听音乐的目的。很多时候老师们会发现:学生们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总是漫不经心,觉得欣赏课就是溜号和无事可做,如何上好一堂欣赏课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课前准备。在深入理解乐曲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欣赏重点,这是成功的音乐教学的第一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目标,就必须准备充足,清晰而周密的思考教学环节。
2. 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具体而丰富的课堂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聆听、演唱、表演等。也可以挖掘乐曲背后的故事、趣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有助于他
梁祝的歌词们更好的理解音乐。
3. 注重创新。为让课堂活泼生动起来,每节课教师都应多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
二、聆听配合想象,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
想象力是通往音乐世界的一条通道。欣赏音乐是一个联想与想象同时进行的心理过程,而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孩子们的天性便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试图引导学生聆听音符中的隐含情绪,让他们说出自己听到音乐时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勾勒自己听到的故事,师生互动,从而形成音乐欣赏的热烈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如,聆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勾勒在优美、流动的音乐之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肯定他们的想象,发散他们的音乐思维,再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曲子所要真正表达的内含深意。
三、曲词搭配,引导学生学会聆听
聆听一首乐曲,不仅要听它优美婉转的旋律,还要品味包含在曲词中的意境。要想教会学生
们在歌词中感受出文学之美,就要把音乐教学同语文教学结合,教师要有较高的水平能够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描绘乐曲的情绪、感受等。小学生音乐教材里的歌曲,歌词鲜明生动,达到了文学、声韵和意境美的统一。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歌词,带领学生分析歌词所呈现的意境和故事,可以使学生较顺利地进入想象空间。歌词教学是聆听中较高的层次,对于小学生的指导不能急于求成,应秉承循循善诱的原则,耐心地给予引导。
四、运用高科技手段,拓展聆听渠道
如今是全媒体的新时代。作为信息社会的音乐教师,必须全方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勤于学习、接触新事物,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拓展音乐教学的渠道。音乐欣赏有时比较抽象,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传达着情感和情绪,通过节奏、乐器、旋律感染着听众,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听懂音乐的伶俐耳朵。这时我们就要动用其他的感觉器官,比如视觉和听觉就是很和谐的合作伙伴,多媒体使可视音乐成为可能。通过音乐作品mv中视觉的展现、故事的直观呈现,对学生的感觉造成冲击,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音乐欣赏中重要的一环便是设计恰当的情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梁祝》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就可以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了解故事的经过和情节,再通过聆听
笛子版、二胡版、钢琴协奏曲、交响乐版等不同版本的演奏,这样比单纯讲解效果更好。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为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提供方便,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直观感受,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聆听中感受音乐,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的秘笈在于不仅学会用耳朵去听,更要学会用心去聆听,这也同时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形成整体积极氛围的基础上,了解孩子们的独特个性,耐心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