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目前,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解读
地方标准化长廊
Tianjin
Anhui
Jiangxi
GuangDong
浙江
美丽乡村有标准
ShenZhen
ShangHai ZheJiang
JiLin
一、标准的基本框架
美丽乡村包含了哪些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但总体上讲,美丽乡村并非单纯为了“美丽”,而是要让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因而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
安吉县的农民这样说:“美丽乡村,就是有房住,能吃好;能医病,能养老;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说到底,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生
怎么建设?浙江省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配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落实,于2014年3月发布推荐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4,以下简称《规范》),首次以标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
活、生产、生态这三者的关系。其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硬杠”,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基础,文化文明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基于以上要求,《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生态、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为主线,构建标准的整体框架。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四美”)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为目标,确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规范》由11个章节组成,主要框架分成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7个部分。标准的整体框架见图1。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根据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及所处阶段,优良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业发展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因此,标准的核心和重点落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文化建设方面。
《规范》强调了规划引领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在规划布局方面,标准中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把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融合。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必须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与主城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在空
基本要求村
布局规划
障土
道路建设
绿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标准
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商贸设施、文化娱乐等。
《规范》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对涉及经济、环境保护、安全等内容设置了36个量化指标项,量化指标值40个,具体见表1。特别
是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清洁能源普及率等环境重要指标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其中涉及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共11项,占量化指标总数的30.6%。同时,标准还从彰显乡村特,按照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对于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领
域,则用定性方式明确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以预留乡村发展的自由空间,适应不同村庄的发展情况。
《规范》从常态化管理模式和机制、监督考核制度等方面对美丽乡村的常态化管理提出了要求。农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十分普遍。如农村改厕的项目推进,由于使用管理不当,无人看管、无人维护等原因,环境卫生状况恶劣。安吉县等地的实践证明,运行维护与管理是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得以固化和持续的前提和基础。
《规范》强化了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受益的也是农民。因此,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是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规范》从两个层次就村民这一美丽乡村建设主体的参与程度提出了要求:一是注重开发村民智
慧。重视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农村文化设施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重视对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素质教育、技术培训和生态环境教育。二是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规范》提出了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及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的要求,以此全方位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充分反映美丽乡村建设保民生、促民生的宗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综合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浙江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只是一个通则性的标准,是标准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还有不足,但对于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从标准的角度,回答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管?如何评价?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