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介绍了1例儿童对立违抗障碍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描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实际状况,经过讨论分析,作出诊断,确定来访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人格障碍。在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后,经过三次咨询,一次随访调查,认为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效果良好。
来访者基本情况:晓月,女,汉族,10岁,身高1.4米,小学五年级学生,独生女,成绩中等。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原为工人,文化水平较低。该女孩在三岁时曾寄养在姑姑家一年,因姑姑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将两岁的表弟关在柜子内,并将其耳朵严重咬伤。上学后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只喜欢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常发脾气。经常在学校厕所内书写过激言辞,威胁老师同学,并偷窃成绩优秀学生的书本用品等。在家里经常与家长发生冲突,脾气暴躁。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被动求助,无躯体症状。
主诉: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妈妈说了,大家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我们班的小于、小徐、小杨、小霏成绩太好了,他们太受宠了,老师只喜欢他们。只有让他们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奴仆,永远无法翻身,
才能解我心头之恨;把班级搅乱,让老师也伤心。
个人陈述: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大家全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周围的人。在她眼里,自己的父母很差,没文化、没钱,和他们出门很没有面子,希望家长是富翁,自己可以像班里条件好的同学那样有很多零花钱,打扮得花枝招展,让大家羡慕。班里于、扬、许、霏四位同学成绩优异,家庭条件好,很受老师和同学喜爱。家长经常以这四位同学为榜样,让她努力学习,并教育她说,只有超过他们,老师才会喜欢她。使得她对这四位同学十分嫉妒,便到厕所写字泄愤。看到同学十分慌张,成绩受影响,便很有成就感,结果写字的频率更高,语言也更恶毒,同时还偷窃他们的学习用品,以使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永远无法翻身,大家就不会喜爱他们了。
观察和他人反映:来访者在班级成绩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将双臂抱在胸前,呈防御状,如果老师批评某个学生,她的情绪就会紧张,眼神充满敌意。课堂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与课下打闹和发脾气时判若两人。做事不认真,无论打扫卫生还是做间操,都是应付了事,老师批评后,十分烦躁,常发脾气。说老师偏心眼,为什么只盯着她的缺点,别人做错了就不批评呢?对学习好的学生非常嫉妒,常说要杀了他们和老师。
据其母反映,该女孩与家人关系冷漠。自从三岁送到姑姑家后,孩子变化很大。将表弟咬伤后,
huangling没有一丝愧疚和不安,反而很得意。不爱说笑,不愿和家人亲近,在家人生病时,从不主动问候照顾,反而责怪父母偷懒装病。平时在家很任性,从不做家务,认为干活是“粗人”。很难发现别人的优点,经常关注别人的缺点并放大,如爸爸个子矮小,妈妈唱歌跑调等,都是她抨击父母的“工具”。对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很反感,从不主动完成。家长望女成凤心切,常批评她的不良行为。该女孩对父母家人常表扬其他人很反感,常发生冲突,并用大喊大叫、摔东西等方式泄愤。在家里经常因父母的批评打骂而报复,如故意剪妈妈最喜欢的窗帘,在父母的衣服上泼墨水等。对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几位同学十分痛恨,经常一提到他们就气愤难耐。对物质上很在乎,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父母不满足,就发脾气。以前父母常因她不听话而打她,近一年发现孩子问题逐渐严重,不再打骂,与其沟通无效,遂来咨询。
评估与诊断:来访者年龄10岁,未做心理测试,资料主要来自会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来访者的陈述、观察和调查了解,来访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人抱怨和不满、抵抗他人、对成人不信任。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从上述摄入性会谈中得到以下资料:
(1)来访者经常发脾气。
(2)来访者常常与大人争吵,常常主动对抗或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规定。
(3)常常责怪别人。
(4)常常为小事生气或容易被别人惹恼,常常发怒或怨恨他人。
(5)常常出现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等现象。
2 根据病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知情意统一、一致,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3 社会调查显示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正常。
4 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良好。
5. 鉴别诊断:根据以上表现,且这些现象出现的时间超过6个月,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心理因素。对立违抗障碍不是单一疾病单元,它与各种心理背景有关,常见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各种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症,这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行为经常不符合学校和社会规范,大约有一半会合并对立违抗障碍。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小时候有儿童多动症和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在16岁时27%会出现品行障碍,26岁时有18%会发生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成人反社会人格是缺乏自我控制者逐渐发展的一个谱系。焦虑、抑郁障碍的青少年也容易出现对立违抗障碍。国外一项调查发现,对立违抗障碍共患焦虑障碍为14%,共患抑郁障碍为9%。有学者认为,对立违抗行为实际上是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2.家庭因素。大量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对立违抗障碍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来访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观念是她出现对立违抗障碍的主要因素。她的家长总是向孩子灌输消极的思想方式,如: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否则谁都不会喜欢你;只有超过别人,才能证明自己等。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积极的肯定很少,总是指责孩子身上的诸多毛病,动辄武力相加。父母常以“拒绝、强制”的教育方式来规范儿童的行为,他们对孩子的严厉干涉、拒绝、否定,甚至粗暴打骂、体罚,使得家庭气氛沉重,亲子交流较少,家庭矛盾冲突增多。另外,家庭的低收入经济状况及父母较低的教育程度,使得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容易出现对立违抗障碍。再者,父母将
孩子在幼儿时期送到亲戚家寄养,对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依恋,这也为孩子出现对立违抗障碍埋下了隐患。3.学校因素。老师会责备、训斥、提醒对立违抗障碍的学生,使得学生产生挫折感,于是消极放弃、对抗的应对方式也会出现。
咨询目标: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在于易怒,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困难。所以,对来访者的咨询目标是(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支持系统。(2)接受现实,努力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咨询方案:经过与来访者协商,决定让来访者采取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方案。通过个体心理咨询,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来访者适应环境,克服情绪波动的心境状态,接受现实,接纳自我和他人,建立自信。另外,咨询工作需取得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家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确定一个标准,只要达到就给予表扬;做得好就表扬奖赏。(2)为孩子制定明确在家和在校的行为规则,让孩子完全理解如果打破了规则会发生什么事。有效的惩罚就是让他离开他最喜爱的东西,如看电视等。(3)当他/她失控时,得先把他放在一边不去理他,直到他安静下来后,再同他交谈关于刚才发生的事,让他说出所有的不快,再告诉他如何做更好。(4)让孩子的老师或其他密切接触者知道孩子患有这个病,以取得他们的配合。(5)至少每个月开一次家庭会议,讨论
与评估孩子的情况。(6)多些体育运动项目,多些娱乐活动对孩子会有帮助,要给予鼓励。(7)保证孩子睡眠要充足。(8)要学会改变自己,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及时与者沟通。
来访者经过三次个体心理咨询,在集体生活中逐步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实质,学习领悟了人际交往的真诚意义,并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定的人际交往氛围。
咨询效果评估:经过咨询,来访者自述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
评估咨询效果:咨询效果良好。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 黄广文,苏林雁.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06,(06)
2.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J] 刘津,王玉凤.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7,(03) .
3.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初步研究[J]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胡建阳,刘艳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06,(04) .
4. 对立违抗性障碍患儿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J] 朱焱,苏林雁,刘破资,李素洁,韦臻,黄斌,黄龄,程芊,李飞,周明. 中华精神科杂志 , 2005,(04) .
5.伴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分析[J] 黄广文,苏林雁,王伯兰,任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5,(04) .
6.单纯多动症与伴对立违抗患儿智力和行为比较研究[J] 耿耀国,苏林雁,苏巧荣,丁香平. 中国学校卫生 , 2005,(08) .
7.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 王长虹,苏林雁.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06) .
8.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ADHD儿童行为特征分析[J]黄广文,苏林雁,任颖,朱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4,(04) .
9.青少年对立违抗障碍[J] 苏林雁,王长虹.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07,(03) .
10.不同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者临床特点比较[J] 康传媛 ,王玉凤 ,杨莉 ,钱秋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5,(03)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