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玛兹丽施著,安燕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7月出版
本书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2.《笔记大自然——寻一种探索周围世界的新途径》,[]莱斯利、罗斯著,麦子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月出版
本书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彩与神奇。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有流动的彩。有疑固的字迹;有停驻的脚步,有飞扬的神思……其美感难以言喻,其宁静无以形容……似乎,所有珍贵而不被注意的,都选择隐遁在这朴素的书里。
3.《善解童贞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胡萍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月出版
本书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性关怀和教育的方法,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发展,使我们能很恰当地帮助孩子。“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几乎每位家长都会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碰到这类问题时总是有些欲言又止,不得要领。确实,儿童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必须从孩子0岁起,就给予他性方面的关怀与照料。”这是“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胡萍在本书中提倡的儿童性教育原则。告诉孩子真相吧,让孩子了解生命来源的真相,让身为父母的你洞悉孩子的心语,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
4.《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吉尔伯特蔡尔兹著,王荣亨译,新世界出版社20127月出版
本书是对斯坦纳教育理念和华德福学校课程设置和原因的全面阐释。斯坦纳本人的教育理论虽称系统,但因其精深恢弘,表述略嫌晦涩。本书为英国著名的华德福教育实践者,斯坦纳
理论阐释者吉尔伯特蔡尔兹力作,他以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写作本书,相当于在斯坦纳的原著和普通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书中有一些观点,读者也许难以全盘接受,斯坦纳的态度非常开放,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说法,除非经过你自己的体验。
5.《我的母语课》,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青岛出版社20129月出版
本书以儿童的精神发展为“经”,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设置主题单元和阅读单元;由当今最有实力、最有思想的新锐教师设计助读系统。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和母语素养,更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为精神清明、情感丰富、有独立理性、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6.《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赵希斌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月出版
本书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如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和亲子关系等问题,探讨了使教育和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书中呈现的大量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成为桥梁,帮助我们将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7.《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演讲录》,陈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月出版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安俐娜
8.《教师的挑战》,佐藤学著,钟启泉、陈静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月出版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9.《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程红兵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月出版
本书汇集了“书生校长”程红兵多年来的一些反思批判性文章以及实践性思考,既有对课堂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反思,也有对校长领导、教师发展的反思,更有对中国德育的反思。他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反思批判精神,而且这种批评或批判应当是直面现场的、实事求是的、始于论事终于说理的。
10.《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中国基础教育大家谈》,国务院参事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5月出版
本书旨在引导社会各界科学认识基础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科学、不全面的教育观念和具体做法,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先进的改革经验;另一方面冷静思考,科学认识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宣扬科学的教育理念,探讨突破难题的有效途径,增强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重在反映各界呼声,引导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教育发展、支持教育改革、参与教
育工作。
11.《剥开教育的责任》,祁智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4月出版
该书的作者都是从教多年的一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渴望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该书旨在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当,而加以改正。
12.《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爱恩戴维斯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6月出版
一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你为什么选择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本书是为那对教育持严肃和持久兴趣的人写的,因此本书的读者不仅仅是是教师,还包括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本书中,作者们用热情而生动的笔触探讨严肃的教育问题。在交互的讨论过程中,他们向我们呈现了这样几个问题:“教”的本质、“学”的本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教育评估的运用。本书作为教育入门者的普及读物,为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提供了一个快速介入的平台。
13.《新教师工作全手册》,周震宇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月出版
谁都想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优秀教师,但这需要一个主动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新教师工作全手册》以新教师快速成熟为目的,从七大方面为新教师的成长支招:如何强化基本功;如何提升教学技能;如何尽快让学生喜欢自己;如何打造优秀班集体;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等。《新教师工作全手册》针对新教师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
14.《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汤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月出版
本书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长汤勇的9个精彩报告集。每年他都会为阆中市的教师和校长作报告,和一线教师们倾心交流,畅谈教育与人生。他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案例,告诉老师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本书分九章,从“把自己变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从“做最好的自己”到“有效课堂的追求”,从“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到“走向明亮的远方”,从“校长力量的源泉”到“今天怎样做教育”,每一章都用精彩的故事开始。
15.《为师之鉴——教师心头的那些悔与痛》,郑立平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月出版
本书收录了50位中小学教师自述教育教学失误或失败的文章。这些失误或失败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的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当然,它们也是教师心中永久的悔恨和痛苦。一线教师从这些文章中能得到诸多启发,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避免再犯类似的失误。
16.《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著,岳麓书社20074月出版
本书是肖川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本书延续了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本书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为教师写作,和教师一道分享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旨趣与追求。
17.《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月出版
本书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18.《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著,漓江出版社20094月出版
本书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必读名著。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19.《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郑锦杭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月出版。
本书试图从时代现实感出发,提倡符合本意的教育动念,探讨自然、精神格局、教师、学校、教学、童年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于教育、之于人的影响和意义,解释了“自始,至终”的教育心意和价值态度,从教育的角度关切人性和信仰的问题。
20.《谈教育》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2013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