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一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目标
    1、了解历史题材在诗词作品中的处理方式;
    2、明确即景抒情与借古事比今事两种抒情方法的各自长处。
    教与学的时间预设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过程预设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
    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二、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如“了”、“纶”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学生齐读两首词。
    3、交流初读感受
    此环节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为接下去的分组研习作准备。可以从“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哪一首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浅易问题入手。确定班内四组同学的大致“倾向”,“暗示”两首词的显著差异。
    4、分组自主合作研习
    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
    第一组合作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1题,主要研习这样4个小问题(刚好对应4个直列):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的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指明作者写作的地点,词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是什么)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对周瑜有何评价?(说出具体理由)
    (3)这首词的上片对赤壁的雄奇景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有什么作用?
    (4)请从写景的角度变化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说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写景技巧。
    第二组合作研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2题,也主要研习4个小问题: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各有哪些?
    (2)这首词中作者用来自比的历史人物是谁?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和感情?
    (3)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与当时的统治者及其领导的政治事件有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明道清呢?
    (4)据说民族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评这首词题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太多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5、交流、共享研习成果
    第一组4个问题各推请一名同学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补充、纠偏。建议这样总结:
    (1)怀古人为主
    (2)周:年少有为;苏:老大无为
    (3)以景之雄奇衬托所怀古人所创事业的伟大不凡
    (4)由仰视到俯视、远望,分别从形、声、角度描绘。所用修辞手法为夸张、拟人、比喻。
    第一组交流结束后,请第二组同学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组4个问题也各推请一名同学为代表发言。教师在补充、纠偏时,注意让第一组的同学参与。建议这样总结:
    (1)历史人物有: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历史事件:刘义隆北伐失败。
    (2)廉颇。作者北伐理想长期不能实现,虽年老,仍不忘为之奋斗!
    (3)这是借古事以比今事,一则显得含蓄(直斥君主的无能会给作者带来杀身之祸),二则能使作者的忧愤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4)赞成的理由如: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与镇江(即京口)和北伐有关,是作者的合理联想。不损害词的结构安排,同时又使词的主题得以升化、抒情显得含蓄。不赞成的理由如:增加阅读困难,影响这首词的流布。
    第二组交流结束后,请第一组的同学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总结和布置作业
    1、总结
    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3题,教师可作这样的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习了这样两首怀古诗词,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立的辉惶业绩激起了贬谪黄冈的苏东坡的热情,他借笔下雄奇的赤壁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古人建功立业的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孙权、刘裕那些奋发有为力图北伐恢复中原的古代君主,激起辛弃疾对自己时代苟安偷生的君主的无比痛恨,他以战国老将廉颇自况,抒写了老当益壮,报效南宋北伐事业的慷慨激情。你们说,历史是不是像歌德所说的那样,给我们的最好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你们要是能在课外多读一些以历史题材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体会一定会更深!
    2、布置作业
    课后熟读并背诵这两首宋词。
    板书设计
    千古江山
    怀古诗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激起的热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
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具体为:泛读,了解背景;朗读,感受意象;研读,探究情感;选读,迁移知识;熟读,达到背诵。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体朗读。
    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板书:绘壮景)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