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抗清两督师——史可法与何腾蛟之比较研究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04期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明崇祯帝死后,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南方先后有弘光、隆武、永历王朝与之抗衡。史可法出任督师,辖江北四镇,败死扬州。何腾蛟任湖广巡抚,督师湖、广、川、云、贵五省,辖十三镇兵,与清军周旋五六年,虽多次败绩,也组织几次保卫战和反击战,重创清兵。于是,黎庶昌写文章,设想如果让史、何二人“易地以守,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本文对史、何二督师加以比较,从军事才具、人格声望、驾驭将领、用人行事诸方面进行论列,认为二人各有千秋,即便易地而守,也不可能改变天下格局。
关键词:史 何督师 易地以守 抗清格局
中图分类号:K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4-42-47
清代著名学者黎庶昌在《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一文中,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如果让何腾蛟去守扬州而让史可法改守湖南,明朝会不会亡国尚未可知。也许会出现东晋、南宋那样独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乾隆朝奉诏编修的《通鉴辑览》,附有南明三个王朝的事迹。史家编写的文字,“一秉圣裁”,由皇帝亲自裁定,史法极为矜慎。关于许多战役,只写“定”、“克”、“入”、“袭”、“平”、“围”、“击败”、“攻”等字,只有何腾蛟指挥的抗清战例,才以“战”字入史。黎文中引《辑览》云:
于攻全州也,曰“腾蛟率焦琏、郝永忠、卢鼎、赵印选、胡一青五将,合力拒守,大战全州城下”。攻桂林也,曰“腾蛟督焦琏、胡一青等,分三门力战拒守”。于公之攻永州也,曰“围城三月,大小三十六战,遂为所陷”。
黎文接着评论道:
何启南是王师入关后,放兵南下,触之者皆若焦熬投石而已,独公坚不可撼。使史公督师江上时,即已能如公之守全州、守桂林,则扬必不失;扬不失而金陵尚可有为。否,或二公者易地以守,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
按黎氏的推论,如让何腾蛟去守护扬州,就会像守全州、守桂林那样,通过一两场战役的胜利,确保南北分治的格局。就如淝水之战而使东晋稳立江南,顺昌、朱仙镇两次大捷,使南宋保住半壁江山。
从战略位置方面考量,江淮一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能确保江淮,就能稳住江南。而湖南、广西,地处边隅,即便一时得势,也难以直捣中原,改变大局。当史可法督师江北时,商邱令梁以樟曾向他献策:“守江非策也。公今以河南、山东为江南屏蔽。仿唐宋节度招讨之制,于山东设一大藩,经理全省,以图山、陕,择大臣兼文武者伐之,厚积兵饷,假以便宜,于济宁、归德设行在以备巡幸,示天下不忘中原。如此,克服可期。若弃二省而守江北,则形势已屈,即欲偏安,不可得矣!”史可法对其策非常赞赏。也曾激励总兵高杰“上表出师”,欲分兵驻归德,而身屯雎州,纠合义勇,以定中原。但高杰在雎州被仇家许定国诱杀,北伐告吹。上策难以实施,只好退守江北。
驻守江北有“四大镇”:高杰(其部由李本深率领)、黄德功、刘泽清、刘良佐。四镇各拥兵数万或十数万,桀骜难制。高杰与黄德功相互猜忌,一度火拼。经史阁部多方调停,才各自收敛。史可法虽有督师之名,却无自己直属的部队,全凭一腔忠义去感化四镇总兵官。其中高杰、黄德功受史公人格魅力的感染,心悦诚服,乐于用命。
忠义精神的感发是有前提的,即相互都具有忠贞好义的内在秉性,对于野心家和自私鬼,是难以感受其忠义精神的。何腾蛟就遇到这样的难题。
一
何腾蛟,贵州黎平人。举人出身,得崇祯皇帝赏识,从知县逐级提升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成为封疆大吏。当时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中原、山陕、湖广诸地,东北清兵铁骑耽耽虎视,明室江山风雨飘摇。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明王朝灭亡。不足百日,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山陕,流落荆襄;张献忠入蜀,大肆掠杀。
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等支持下在南京建弘光王朝,加何腾蛟兵部侍郎兼抚湖广,寻以故官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统率十几万大军的左良玉屯兵武汉,因“北来太子”事件与马士英闹翻,举兵东下,挟持何腾蛟乘船以行。何乘间跳入大江,浮游十几里,得渔舟登岸,经宁州、浏阳到长沙,旧属纷纷前来,聚集人员。不久,左良玉病死,其子梦庚领兵前行,在芜湖铜陵被黄德功打败,投降清军。清军攻扬州,史可法殉国。朱由崧被清兵杀害,弘光王朝灭亡。
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登基,建立隆武王朝,拜何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仍督师,规取两江。腾蛟以五省总督的身份,委官派职:堵胤锡权湖北巡抚,傅上瑞摄湖南巡抚,章旷为总督监军,周大启提督学政,严起恒为衡永道,督二郡军食;湖南军官黄
朝宣、张先壁、刘承胤、曹志建和董英领兵前来,腾蛟委以总兵之职。左良玉的部将不愿投清的,纷纷领兵前来投奔何腾蛟。
李自成死后,龙无首,大部将领也来投靠何腾蛟。于是把各路人马分编为十三镇,每镇授以总兵之职。除湖南五镇之外,左氏余部编四镇: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卢鼎。李自成余部四镇:李赤心(原名李锦,自成之侄)、郝永忠(原号郝摇旗)、袁宗弟、王进才。号称百万,顿时军威大振。
十三镇兵马成份复杂,大多横蛮强悍,各自为政,很难驾驭。这与史可法面对江北四镇的难题相似。当时,有位征士刘成向史可法进谏:“四镇兵半盗贼,非有恩义联结、知慕节概、树功勋、流后世者也。主弱必叛,敌强必降;主敌两弱,则专自为,而互相兼并。胜则大自封、小挟王,不胜则复溃为盗。今内无劲将亲兵足以弹压,而欲依此四人以防敌,是犹使狼守户,虑来未必能拒,而主人先不得动摇手足矣。苟行是,公必悔之。”史可法不以为然,坚持以君国大义以感召诸镇将。他亲赴高杰军营,受尽刁难折辱,终以高尚德操和人格魅力感化高杰,自请挥师北伐。事虽不成,高义可褒。高杰出身盗贼,跟随李自成,与自成小妾邢氏私通,携之出奔而投明,成为一方重镇。
何腾蛟对李自成旧部,也诚心相待,结以恩义。如对李自成的嫡系——李锦、高一功所率部队,腾蛟命堵胤锡去招降,定名“忠贞营”。自成之妻高氏坚持联明抗清,同意高一功改名“必正”,其侄李锦改名“赤心”,以示忠于明王朝。她告诫李锦:“既以身许国,当受主将节制,爱惜其民,有死无二,吾所愿也。”何腾蛟曾亲赴李锦军营,“请见高氏,再拜,执礼恭。高氏悦,戒其子毋忘何公”。(《明史·何腾蛟传》)当时,李锦、高一功有部卒十几万,是十三镇中实力最强者。他们驻守荆襄一带,与清兵作战虽然失利,也给以重创。部队流转湖南、广东、广西各地。高一功、李锦去世后,李锦之子李来亨率余部退守荆襄,抗清到底,最后全家自焚而亡。
十三镇中的郝永忠(摇旗)部,在湘阴、藤溪与清兵作战中,获胜,受封为恢剿左将军。在保卫全州战役中,郝为五大将之一,受封为安南侯。可惜后来变坏,抢劫杀人,一度抢掠桂林城,把皇帝衣服剥光,露置野外一夜,毫无“忠义”之心。
湖南一带驻兵太多,各镇之间争夺地盘而互斗,甚至抢夺民财,滥杀百姓,以至民怨沸腾。督师对十三镇失去控驭之力。其中一些野心家,妄图夺何氏权柄,设下暗杀阴谋。如刘承胤,是何公把他由小校提拔为大将。他坐拥武冈,称霸楚黔,又挟持永历皇帝,凌辱朝臣,
封爵安国公。当何公来武冈晋见皇帝时,想夺公之权。当何公奉调外行,刘承胤于中途暗设伏兵千人,幸何公部将赵印选、胡一青早有预防,将伏兵全歼,令刘承胤说不出口。
当孔有德领清兵进逼武冈时,刘承胤已暗中下降书。永历帝慌忙出逃,幸得几百卫兵拼死抵抗,才逃往野民住区,辗转赴柳州。
另一楚将黄朝宣,纵兵抢劫,把被抢者剥下人皮,残暴已极。他投降清军,清将历数其罪,当即车裂,百姓称快。还有一位楚将张先璧,最初颇受何腾蛟倚重。打败仗后,大掠衡州,又挟持督师南逃。最终投降孙可望,被刘文秀杀死。
左氏麾下的旧将,只有马进忠、卢鼎等尽力抵抗清兵,董英等大都献城降清。
在何腾蛟所督率的各部将中,倒是十三镇之外的滇军赵印选、胡一青和瞿式耜的部将焦琏,对何的支持和护卫最得力。他们抱有为国尽忠的壮志和智勇,多次挫败清兵。
从督师的成效来看,史可法与何腾蛟都是失败者。史公督率的四镇,除黄得功一镇奉命西上堵截左兵之外,其余三镇都投降清兵。黄得功被其中军田维射伤,杀敌数十人后自刎,铁骨铮铮。但其部属把弘光皇帝献给了清人。
二
再从处理同僚及部属(主要指文职官员)的关系方面考察,何腾蛟略高于史可法,但也有不少缺憾。
弘光王朝的内阁首辅是马士英,对史可法心存忌恨,不时掣肘。四镇人马三十万,却不发给粮饷。扬州是块钱富粮足的“肥肉”,高杰发兵攻城近一月,扬州绅民坚守,未得手。高又伏击黄得功本人,偷袭黄氏大本营,均失败。幸得史可法居中调停,未酿成大变乱。当高杰遇害,高部十几万人龙无首之际,史可法力荐高杰之甥李本深为提督,请求朝廷批准,但马士英拖延不批,几乎让高部分裂溃乱。
史可法对所属官员、幕客推诚以待,导以君臣大义。当扬州城破时,他们都慷慨殉难。如扬州知府任育民,同知曲从直,扬州知县周志畏、罗伏龙,盐运使杨振熙,盐饷知县吴道正,县丞王志端,副将王恩诚,还有幕客卢渭。渭曾上书史可法,言“秦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不竟者也”。尤值得一书的是遵义知府何刚,上海人,崇祯举人,素抱济世之志,好交天下豪杰。他曾向崇祯帝上书,陈天下大计,帝壮其言,授职方主事,募兵于金华。弘光立朝,又至南京上书,不能用,令其领部队隶史可法。史可法得这位以身许国、胸怀大略的志
士,大喜,何刚也以得到人生的知己为幸。马士英很厌恶何刚,任命他为贵州遵义知府。他不忍离开史公,甘心与史公一起殉国。
何腾蛟所扶持的永历王朝,皇帝虽然孱弱,却对何、瞿等大臣非常依重,对刘承胤等奸人的本质认得很清,不像弘光帝朱由崧那么昏庸好,被马士英等当作傀儡。永历驻桂林时,信赖大学士瞿式耜诸大臣。何腾蛟与瞿式耜、严起恒、张同敞等都是对明王朝“鞠躬尽瘁”的志同道合之士,胸无芥蒂,共同对敌,竭诚相助。何腾蛟指挥的“全州大战”,攻夺永州,都得到瞿式耜等粮饷与军力的支持。
瞿式耜,常熟人,嘉靖甲辰会试第一(状元)。弘光初巡抚广西,绥抚有方,人士避乱者依为乐土。拥立永历帝,受封文渊阁大学士、晋户部尚书;长期驻守桂林,得部将焦琏支持,联合何腾蛟部属屡却清兵,为南方擎天之柱。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进士。任广州知府。视南海宝货若无,食淡衣粗,以廉声闻于天下。何腾蛟初督楚师,题改严起恒分守上湖南。时值张献忠去楚入川,百姓死伤所遗无几,郡县官员逃走,而吏胥摄署,渔猎遗黎。起恒行与民休息之政,以清刚弹压,墨吏不敢逞威。何腾蛟开督府于长沙,军食匮乏,创征“义饷”,每亩赋额增至五倍以上,犹不足,则
预征至两年。而贪吏追比,藉以收没民财,旦夕之间倾荡数十家。起恒竭力阻止,提出鼓铸铜元之议,以纡民困。数月得数万缗,交给何腾蛟。请缓预征一年,百姓得稍苏。又出钱二千缗作考场之费,奏请用御史杨乔然开科乡试,使湖南北又有弦诵之声。一些骄兵悍将,服其德望,不敢恣意妄为。后起恒擢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瞿式耜同守桂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