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威三首少儿歌曲创作特解析
作者:李代强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7
        要:作为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与教育家,黄虎威教授的作品、论著等成果众所周知,研究其器乐作品、艺术歌曲、专著的文章数量众多,而其有关少年儿童的作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我和小树来比赛》、《我爱雪莲花》、《我驾飞船上蓝天》三首少儿歌曲作为附录被作者收录在《黄虎威艺术歌曲选集》上,在其发表的论文《要重视儿童歌曲的创作》中,也着重介绍了这三首曲子的创作经历。本文从结构安排、旋律特、形象塑造、和声织体等角度对三首少儿歌曲进行分析,以探寻黄虎威在少儿歌曲创作中体现出的艺术特与创作观念。
        关键词:黄虎威;少儿歌曲;歌曲创作;创作特
        黄虎威教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与教育家。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高质量的作品,代表作品有钢琴组曲《巴蜀之画》,长笛曲《阳光灿烂照天山》,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等等,其中《巴蜀之画》和《峨眉山月歌》入选国家音乐领域学术建设重大工程《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大型系列套书。其专著《和声写作基本知识》、《和声习题解答》、《伴奏音型样
式》、《转调法》等先后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1]。其学生众多,培养出了何训田、宋名筑、杨晓忠等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黄虎威教学与科研创作成果影响深远不言而喻,研究其器乐作品、艺术歌曲、专著的文章数量众多,而他创作的有关少年儿童的作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笔者在整理其已发表资料中发现,黄虎威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歌曲有六首《欢迎黑人伯伯》1964年、《我驾飞船上蓝天》1978年、《我和小树来比赛》1979年、《我爱雪莲花》1979年、《我也骑马巡逻去》1980年、《热爱地球妈妈》2001年;钢琴曲有三首《儿童小奏鸣曲》1962年、《欢乐的牧童》1972年、《二重变奏曲》2000年;撰写相关少年儿童的论文有三篇《要重视儿童歌曲的创作》1982年、《简评》1991年、《56首小曲56朵花评介樊祖荫的》2001年。时间跨度从19622001年达40年之久,其肩负对少年儿童教育的责任感可见一斑。三首少儿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我爱雪莲花》、《我驾飞船上蓝天》作为附录,被作者收录在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艺术歌曲选集》上,在其发表的论文《要重视儿童歌曲的创作》中,也着重介绍了这三首曲子的创作经历,可见作者自己对三首少儿歌曲的喜爱及认可。
        少儿歌曲,顾名思义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创作,为少年儿童所歌唱,并让少年儿童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感受到音乐之美的声乐作品。它对丰富儿童生活情趣,纯净儿童的心灵,培育少年儿童的生活联想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等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创作与其他歌曲相比较,不仅需要结构短小,节拍、节奏简单,音域相对狭窄,力求形象生动、活泼,易记易唱等等,更需要有一颗热爱少年儿童的心。关于少儿歌曲的创作,黄虎威曾撰文《要重视儿童歌曲的创作》发表于《四川音乐》,文中谈到:……用心去理解他们(儿童),用心去研究他们的生活、性格和心理特点,才能懂得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才有可能创作出受到少年儿童欢迎的作品[2]。本文从歌词简介、结构安排、旋律特、形象塑造、和声织体等角度对三首少儿歌曲进行分析,以探寻黄虎威在少儿歌曲创作中体现出的艺术特与创作观念。
        一、《我和小树来比赛》
        《我和小树来比赛》写于1979年,载于《1976-1981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获奖歌曲集》并选入全国小学课本《音乐》第2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教唱。歌词充满纯真与童趣:春天我把小树栽,我和小树来比赛:看谁长得高,看谁长得快,看谁将来本领大呀,
看谁长大最成才,是当年年仅七岁小朋友谢芳为一幅剪纸配的短诗。歌词通过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充满纯真与童真的儿童与小树之间约定比赛的场景。
        (一)旋律及结构安排
        全曲共25小节,其中前奏4小节,为多乐句乐段结构。方整性的五句乐段(见例一):除最后一句由于结束音而延长一小节外,其余四句均保持与前奏相同长度的四小节。第一乐句只出现了宫、角、徵三个音,落在角音;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前三小节仍然只出现宫、角、徵三个音,直到第四小节才引出并落在商音;第三乐句包含了两句歌词,相应分为两个乐节,由于起音羽音在旋律中的第一次出现,以及附点节奏、旋律线走向上的变化,与前面形成对比,恰好与歌词大意中听众好奇于我与小树究竟比什么相切合,该句落在徵音;全曲的高点安排在第四乐句,并落在商音;第五乐句前两小节素材取自第四乐句后两小节,具有相应的呈递关系,后两小节材料来自前奏后两小节,在节奏和音调上也具有一定的再现意味,作为结束句落在宫音。该曲结构形态可以理解成为四句乐段基础上引申的五句乐段[3]
        (二)伴奏织体
        前奏(见例二)主要采用带跳音的半分解和弦与八分休止的结合,使伴奏律动感增强,该节奏型贯穿始终。第一乐句同样使用带跳音的半分解和弦,末尾处采用高八度的分解和弦,既填充旋律中二分音符时值,又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在第二乐句末尾处,利用低音的半音级进上行,顺利将第三乐句的旋律以低八度的方式引向左手;与此同时右手在第二乐句末尾模仿第一乐句结束处的分解和弦与旋律呼应,并采用该伴奏音型自然延续到第三乐句。第四乐句采用柱式和弦以增强结束感,由于旋律的延伸,第五乐句回到典型的伴奏音型以形成全曲在伴奏节奏型统一。除第三四乐句外,其他部分的伴奏以及前奏均采用跳音,使全曲充满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儿童音乐特点。
        (三)和声特
        全曲采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功能和声为民族调式的旋律配伴奏,离调和弦的使用为音乐增添不少彩。由于篇幅的关系,仅以前奏(见例二)为例:第一小节在强拍展现主和弦后,就采用六级的属七作为离调和弦进入第二小节的六级,而后使用降低五音的重属七和弦进行到第三小节的终止四六和弦,再用属七到主的进行明确全曲的调式调性。复杂和弦的使用以及低音呈级进关系的线条安排,无不显示出作曲家对功能和声的运用游刃有余。
        二、《我爱雪莲花》
        《我爱雪莲花》写于1979年,载于《1976-1981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获奖歌曲集》并选入全国小学课本《音乐》第4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教唱。歌词共三段,刻画的是新疆儿童热爱祖国、热爱解放军的可爱形象。
        (一)结构安排
        三段歌词以分节歌形式处理成呼应式两乐句的乐段。前奏(见例三)直接使用后乐句(见例四)的材料,并对旋律做了器乐化的装饰。上下乐句虽未运用重复手法,但在节奏骨架和音调上保持内在联系。每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且结构对称,第二乐句后两小节由第一乐句后两小节材料向下自由模进而来,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结束句前两小节采用第二乐句材料,后两小节将旋律推向高点。
        (二)旋律特
        旋律(见例四)采用哈萨克民歌风格,这与作者1963年曾赴新疆深入生活,学研究过哈萨克民歌旋法特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旋律精炼,仅有两句加结束句,哈萨克民歌风格主
要表现在:
        1.纯四度呼唤音型
        哈萨克属于游牧民族,由于居住环境与活动场所宽阔,牧民交流和对话以呼唤为开始,因此各种题材哈萨克民歌的曲首、曲腹中存在大量上行或下行四度呼唤音型,这种古朴的民歌元典音型在旋律中起到了衔接、扩充、展衍等功能,是构成哈萨克族民歌最原始的音型之一,也是哈萨克族民歌旋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动机[4]呼唤音型中,最基本的形态就是调式属音到主音的上四度进行。该曲在曲首正是运用了这一典型的萨克民歌风格,并在第一乐句末尾以调式主音下行到属音的纯四度进行与曲首呼应。
        2.高起低落
        高起低落是哈萨克族民歌旋律的一大特:通常开头第一乐句末在调式主音的高八度上环绕,结束时在调式主音的低八度上落下形成呼应和对答形态[5]。这种结构形态犹如牧民在生活中的问答与呼应,符合萨克族民族的艺术审美与心理需求。该曲第一乐句末从高八度主音落到属音,第二乐句末从调式上主音先下行三度进行到导音,再由导音上行二度级进到低八度的主音。
        (三)和声与伴奏织体
        全曲和声使用较为简洁,同样采用的是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功能和声为民族调式的旋律配伴奏。右手主要弹奏歌曲旋律,偶尔增加的和弦音在丰富音响的同时强调了节拍重音。左手前奏完全借用第二乐句伴奏,形成前后呼应的同时简化了音乐材料,偶尔使用的离调和弦音更加倾向于丰富低音线条为目的。第一乐句主要采用带跳音的柱式和弦与八分休止的结合,末尾处使用了变音和弦来改变音响效果。
        三、《我驾飞船上蓝天》
        《我驾飞船上蓝天》写于1978年,同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首唱并于1980年选入小学试用课本《音乐》第9册,2003年获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作品征集评选一等奖。该曲是作曲家与词作家李幼容为激励青少年重视学习、重视科学而合作。歌词共两段,使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在梦中驾飞船遨游太空的经历,教育和启迪青少年要从小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今后才能做有用的人才。全曲采用充满动感的三拍子,在富于弹性和律动感的旋律中,将青少年遨游太空的理想童话般地表现了出来。
        (一)结构安排
        两段歌词以分节歌形式,处理成包含了前奏、间奏、尾声的无再现二段体音乐结构。
        第一乐段是四句体方整性乐段。ab黄小琥资料a’b’的复乐段结构,aa’同头易尾,b’b虽然音调不同,但是旋律走向及节奏相同。其中a’b’时重复了ab的歌词,将歌词重复的处理目的,无疑是在整体结构上与第二乐段保持平衡。
        第二乐段包含cc’def五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的同时又有内在的统一。其中对比表现在情绪、句法、旋律等方面;其统一表现为节奏、伴奏、歌词的整体性。
        (二)音乐形象的塑造
        良好音乐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和音乐两种语言完美的结合。少儿歌曲中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对歌曲情绪的准确把握,也有助于少年儿童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涵,从而感受到音乐之美并受到教育和启迪。该曲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特体现在:
        1.连音的运用:第一乐段第一句歌词描写的是小小宇航员飞上天这个场景,伴奏(见例七之1)在第一乐节采用的是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级进快速上行,在第二乐节增加了离调性质的柱式和弦形成十三连音,两处在节奏上的突然加快使飞船上天的音乐形象得以体现。
        2.颤音的运用:装饰音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音乐表现有着特殊的作用。第一乐段第二句歌词展现的是在梦中驾飞船上蓝天,伴奏(见例七之2)中连续的颤音使用,在节奏和音高方面的装饰既精妙又富有弹性,将小小宇航员无限遐想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3.拖腔的运用:一字多音的行腔对于发挥音乐自身的表现力有着独特的意义。第二乐段第一、二乐句末尾处在两处的拖腔,展现出小小宇航员星星月亮相聚时快乐的心情。尾声(见例六)时,随着力度的增强,旋律从属音开始以一音一小节级进向上的方式作为高潮的推动,第二、三小节在字上拖腔蜿蜒,到达导音后以紧凑的节奏下行回到属音,随后以纯四度强有力的跳进进入主音,达到高潮,充分表现了歌词勇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