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峰生平简述
邓少峰,名壁,家谱字派豫立,另一字少峰,号立翁、惕庵、回春楼主等,武汉人,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正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905224日,出生于汉口汉正街金庭公店正巷七号。其父亲邓莲峰为汉上中医,斋号剔盫或剔庵,对诗文书画颇为喜好。邓少峰的“剔庵”这个号其实是沿用了其父亲的。民国以后,儿子有用父亲名字中一个字的情况,如唐一禾与唐小禾、邓莲峰与邓少峰及其弟弟邓述峰,皆如此。邓少峰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一方面子承父业,学习中医,黄发总角之时就能背诵《汤头歌》等;另一方面,接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楷书临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
民国四年即黄小琥资料1915年乙卯,十岁的邓少峰已经缮写欧、王诸体,可见其用功勤奋。之前通过三年的学习,邓少峰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而在两年之后,某次随父亲参加雅集的机会,以“能书二尺榜书,令四座皆惊”,并同时得到了父辈朋友的赏激。
民国十年即1921年辛酉,十六岁的邓少峰拜汉上名家李逮闻先生为师,学习书法、文字学。邓少峰还向任伯年的弟子钱越孙先生学习花鸟、人物画。钱越孙,杭州人。还是这个时期,邓少峰开始学习篆刻艺术,师从武汉著名金石篆刻家盛了庵先生。
1927年丁卯即民国十六年,二十二岁的邓少峰考入由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在1927年,张振铎作为上海美专的艺教系首届毕业生,自然成为邓少峰的师兄校友。1930年庚午即民国十九年,邓少峰回到武汉,转入武昌艺专继续深造。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辛未,二十六岁的邓少峰毕业于武昌艺专。从此开始了教育生涯。此时邓少峰肩负起奉养母亲,支援弟弟的重担。
1927年赴上海美专求学,至1931年毕业于武昌艺专,邓少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洗礼,全面系统地接触金石学研究,形成以诗书画印为功底的全面发展格局。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丁丑,因日寇入侵,武汉开始做疏散人口的准备,1938年秋,三十三岁的邓少峰携妻儿、母亲胡氏、弟邓述峰迁往宜昌避难,住宜昌乐善堂街。但在宜昌仅呆了三个月,11月因沙市告急,一家人又流转四川万县,住万县法院街34号。据邓述峰自传回忆,邓少峰以刻印书画为业。19407月邓少峰受聘于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携妻儿到鄂西利川教书度日,而母亲胡氏与弟邓述峰在万县陈家坝。母亲由弟弟行医供奉。邓少峰后来又在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任教,直至抗战胜利,邓少峰随学校回到武汉,住武昌宜孝巷八号。后来邓少峰写信嘱咐弟弟奉母回汉,1946年冬路经宜昌,母亲胡氏得急病去世。弟邓述峰处
理完后事,独自回到汉上,和邓少峰一家住一起。邓少峰80岁时路经宜昌三峡写生时曾作诗以纪念母亲。其诗云:“轮泊宜昌遗恨存,慈云渺渺莫招魂。儿年已耄娘须记,岸上宵来两代孙。”可证这其中原委。
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乙酉,四十岁的邓少峰回到阔别已久的武汉,依然以教书为业。先后在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汉口市立第廿二小学、市立第廿五小学、大兴路小学任教,直到1959年因病退休。
1961年辛丑,在张肇铭等人的倡议下,东湖印社成立。吸收武汉地区知名的篆刻名家,如唐醉石、刘博平、沈肇年、卢蔚乾、张肇铭、徐松安、黄松涛、黄亮、曹立庵、翟公正、杨白匋等十八位社员,公推唐醉石为首任社长。五十六岁的邓少峰也加入其中。作于1961年秋的《思惕盫文稿——谈金石书法与篆刻相互之关系及对东湖印社今后之要求和展望》是邓少峰全面阐述自己的印学、书学的理论文章。虽自称为草稿,但是全文系统详实,吸收当时前沿性研究成果,足以反映邓少峰治学严谨之风。
期间,邓少峰深居简出,韬光养晦,收受生徒数十人,对武汉书画印学发展勤毖不休,恺悌君子,功不可没。
1978年戊午,七十三岁的邓少峰于5月底出任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委员。1979年邓少峰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1980年,他出任东湖印社第二任社长。在任社长期间邓少峰积极壮大印社,发展社员数十人,使得社员增至五十人。扩大了东湖印社的社会影响力。19815月邓少峰在汉阳归元寺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览,印行的《邓少峰书画篆刻选》,广为传布。
1986年丙寅,33日邓少峰因膀胱癌病逝于汉口同济医院。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