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222年第2卷第6期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张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建福州352222)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需求激增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持续稳健发展的阻碍。在此背景下,新型养老模式“时间银行”基于互助理念,有利于实现养老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成为养老体系的有益补充。然而,由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较多瓶颈与阻碍,限制了它的规模与作用。因此,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概括我国“时间银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时间银行”发展经验,提出优化我国“时间银行”模式的路径,为我国“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特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明显等特征。根据1252年联合国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212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766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2-6%(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远远超过联合国划分的警戒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养老需求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而养老服务供给短缺不足,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难以满足目前养老需求,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针对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匹配的困境,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其中“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可行有效的养老补充,具有利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拉动社会精神效益增长等优势,被逐渐推广到上海、广州、北京、南京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以上海虹口区、北京丰台区、南京建邺区等为典型代表。然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难题与困境,比如顶层设计缺失、管理手段落后、社会认知度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先概括分
[文章编号]2095-5871(2929)96-0104-04
析出“时间银行”模式的内涵,明确“时间银行”的定义与优势特点。接着结合国内"时间银行"的运行情况,从政策制度、管理水平、社会认知与服务专业度对“间”模式的运题,并鉴
日本、美国、瑞士的发展经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最后,结合存在问题与经验启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优化“时间银行”发展路径,以期缓解严峻的养老供需矛盾。
一、“时间银行”模式的内涵
(一)"时间银行"模式的概念
1252年,学者埃德加•卡恩(Edgar Cahn)首次提出“时间货币”这一概念,后逐渐衍生为“时间银行”、“时间储蓄”,其以“时间等价”理念提出有别于金钱交换的劳动交换模式,简单来说,相同时间的劳动是等价的,且能够在不同体间进行互换交易O Seyfang指出“时间银行”在服务类别上属于有偿的志愿服务,与服务等值的时间是劳动的回报,是一种非经济交换方式的交易系统。WhitPam和Clarke 认为“时间银行”是一个机构组织,它通过允许会员提供一项服务来促进会员之间的服务交换活动,会员通过提供服务换取“时间信用”,然后可以兑换成一项服务⑶。
国内学者对于“时间银行”的研究并不多,大多将其定义为“时间储蓄”。陈功,黄国桂,他们认为
[收稿日期]2926-96-26
[作者简介]张婷(1293-),女,福建闽侯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国际金融、养老经济研究。124
“时间银行”发挥的是“劳务储蓄”功能,表现为劳动的延期支付,其本质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交换行为⑷0王泽淮指出“时间银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时间银行”未限制服务提供方,任何年龄段的志愿者均可为他人提供劳务服务,而狭义的“时间银行”将服务主体限制为老年体,主要表现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为自己今后养老积累服务时间「5]o张晨寒,李玲玉将“时间银行”定义为非营利性的互助养老机构,其主要以社区为平台,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由社区低龄老人组成志愿者团体,向社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日后凭借服务时长享受同等时长的服务⑷o杨帆,曹艳春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指出“时间银行”以“时间币”为计量单位,主要由低龄老年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时间币”储蓄在记录系统中,将来需要服务时提取出来,接受下一批低龄老年志愿者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代际交换°]。郑红等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认为“时间银行”是年轻人借助金融工具储蓄劳动时间,并在老年时将储蓄的时间兑换为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实现跨时空配置养老资源的目的「5]0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时间银行”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虽然不同学者对于“时间银行”的定义存在差别,但其本质可以归纳为依托社区平台,以老年体为对象,以服务时间为度量单位与兑换依据,实现劳动回报的延期支付与资源的跨时空配置,达到互助养老的目的。
(二)“时间银行”模式的作用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健康低龄老人的闲散时间,有效地开发盘活了老年人力资源,丰富了匮乏的养老人力资源,有助于实现养老事业的再生性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时间银行”为退休老人提供了继续工作的平台,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可以通过“时间银行”模式,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服务,提高老人自信心,减轻退休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有利于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2-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拉动社会精神效益增长
尽管“时间银行”开展的是有偿性志愿服务,但我们不能否认其本质的公益精神2]。“时间银行”为志愿者提供了养老助老的规范平台,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能够强化自身敬老意识,发扬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同时,2时间银行”互助平台促进了社会人际交往,拉动社会精神效益增长,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系统,构建多元化养老体
与日俱增的老龄人口与不断降低的人口出生率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机构养老也存在“一床难求”的紧缺情况,为保障“老有所养”,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体系势不容缓。通过梳理各个“时间银行”运行情况,本文发现“时间银行”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能够有效解决部分老年体的养老需求,减轻了社会养老负担。因此,开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系统,提高我国养老保障水平,成为社会养老的有效补充。
二、国内“时间银行”模式的发展瓶颈
文章结合国内“时间银行”运行情况,从政策制度、管理水平、社会认知与服务专业度方面对“时间银行”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政策法律不L善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法律缺失是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最大阻碍。我国与“时间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2225年出台的《慈善事业促进法》、2210年的《关于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原则性条款的规章制度,缺少对“时间银行”的准入、监督等细则规定,针对性与约束性较弱O 政府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时间银行”运作不规范、管理无序化,无法充分发挥其互助养老的功能。此外,由于缺少政府支持与引导,“时间银行”大多依托社区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匮乏,公众的认同感与信赖感较低,严重阻碍了其稳定持续发展。
(二)信息管理系统落后,无法实现通兑通存
我国大部分“时间银行”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仍依靠落后的手工记账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与储存,极易造成信息的错误、丢失与延迟,上海、北京、浙江多地都曾出现过少记、错记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现象,打击了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另外,非电子化信息管理不利于服务信息的区域共享,无法在大范围实
现通存通兑,2储户”服务时间只能在原社区兑换使用,一旦出现迁徙流动,服务时间的存取就成了难题,成为“候鸟式”异地养老老人的后顾之忧O (三)社会认知度低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时间银行”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对于国内公众来说尚属于新兴事物,公众对于“时间银行”的认知普遍较低。另夕卜,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宣传范围有限,公众对于“时间银行”的发展理念、优势及运行机制等缺乏必要的了解,某些偏远城镇农村地区的居民甚至从未听说过“时间银行”O 显然,社会认知度的不足降低了公众参与积极性,限制了“时间银行”的规模,严重阻碍其大范围推广O
105
(四)服务人员专业化不足
我国“时间银行”的服务人员主要由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组成,服务对象以失能高龄老人或长期需要照护的老人为主,服务项目大多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由于缺乏正式的技能培训,志愿者普遍缺乏相关医学护理、心理专业技能,常导致服务过程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引起服务接受者的抱怨与志愿者的委屈。另外,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如瘫痪、痴呆、残疾等),志愿者无法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养老服务,限制了其深层次服务的发展。
三、国外“时间银行”发展经验
国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在法律法规体系、统筹管理层次、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系统。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日本、美国及瑞士国家的“时间银行”模式的发展与运行情况,对我国“时间银行”的运行发展提出借鉴与启示。
(一)“时间银行”在日本的应用
日本是“时间银行”的起源地,早在1973年日本就建立了世界第一家时间银行“志愿义工网络”(Volunteer Labour Netmork,简称VLN)并延续至今,另外具有特的还有“日本积极生活俱乐部”(Nip­pon Active Life CluO,简称NALC)”、“日本护理系统协会"(Japanese Care System Association)等。梳理相关案例,可以发现日本“时间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鼓励支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开展,国会陆续出台颁布"Non-Profii Organization Law"和"Long-teen Care Inseraecc Law”等相关法律,有力监督了“时间银行”的规范发展运行。同时,日本政府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支持,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比如Nippon Active Life CluO(NALC)的运行资金很大程度来源于财政投入。
(二)“时间银行”在美国的应用
在美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目前共成立了522多家“时间银行”,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老年志愿者服务银行"(older volnnteee seeice(ant)与"长老计戈!J”(Eld
eglan)。美国"时间银行"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行了统筹管理,与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度类似,“时间银行”设置了总行与分行机构,总行依托内部管理平台对各地区分行实行统筹运营管理,促进总分行的有效对接。同时,美国“时间银行”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采用电子化系统对储户服务信息进行记录与储存,实现了信息的区域共享与“时间货币”的通兑通196存⑼。在服务质量方面,为了使志愿者具备良好的服
务能力,国家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6小时的涉及医学急救、心理伦理等基础技能培训,以及每年定期的额外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保证了“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质量。
(三)“时间银行”在瑞士的应用
瑞士作为高福利国家,其公民老年由政府负责赡养,高额的养老成本成为国家的负担,因此,瑞士政府在原有的全国性三大养老支出基础上,引入“时间银行”作为养老的第四支柱。瑞士时间银行是政府2212年发起,交由联邦社会保险局开发的养老项目,该项目与民间多方组织合作(包括当地教会、妇女会、红十字会、老人服务机构等),提供了包括日常照顾、聊天陪伴、文书处理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了大多数老人的需求。时间银行将根据服务者的服务时间,颁发给服务者一张“时间银行卡”,作为服务者未来支取服务时间的凭证。若服务者放弃使用服务时间,时间银行便按照兑换细则将服务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进行返还;若服务者在死亡时未使用完服务时间,遗产继承人也可依照规定将剩余时间兑换
成等价的金钱或物质,实现服务时间的代际转移。时间银行的弹性制度极大打消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参与者的规模与积极性。
四、“时间银行”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出台政策法律,完善制度规范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有偿互助模式,必须依靠
国家主导,由政府部I'1提供权威保障,才能增加公众的信任感。从国外经验来看,“时间银行”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其试点实践是在政策法律保障下开展的。而我国“时间银行”发展至今,仍然缺乏国家立法保障,缺少规范性文件的约束。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通过统一的法律制度对“时间银行”进行引导规范,对“时间银行”的合法性、准入条件及监管职责等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完善“时间货币”计量兑换细则规定,充分考虑各类服务活动的劳动强度等要素,做到精确公平计量、合规合理兑换,保障互助服务法制化发展「训。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于“时间银行”的财政投入,拨款用于运行系统的开发维护、管理岗位人员的扩充等专门项目,提高运行管理专业化与高效化。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智慧养老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曾多次强调推进养老产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盛
行时代,1时间银行”的长效稳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支持,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构建养老互助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运用“互联网+养老”思维
才能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时间银行”应摆脱以往传统落后的手工记账模式,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储存服务供求双方的资源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搭建全国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养老信息在市级层面、省级层面统筹共享。同时,各家时间银行应结成类似“银联”的“时间银行联盟”[8,实现信息在联盟银行间共通共享,让储户在任何一家“时间银行”中都能查阅到所需的服务信息,实现服务时间的跨行储存和提取,解决无法通兑通存的难题,推动“时间银行”由市级向省级最后向全国范
(三)开展志愿者知识技能培训,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志愿者是“时间银行”模式的主体,但由于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养老服务的多层次高质量发展。因此,建立多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健全志愿者培训制度是提高养老服务层次与质量的关键0首先,通过成立“时间银行”下属培训机构,定期聘请老年照顾领域的专家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养老服务理论及常规服务项目技能的统一培训,规范志愿者服务水平。其次,加强与社会养老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专业养老机构人员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沟通技巧等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志愿者服务质。后,
建立与的作,
李玲玉人员愿者识和理识训,
愿者具备必要的急救技能和医护常识,将互助服务从低层次的一般照料延伸至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高层次专业照护,促进养老服务的高层次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时间银行”的壮大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认知度与信任度,当前公众对于时间银行的认知了解极为不足,更别谈信任度、信赖感。因此,需借助多种媒体形式,根据受众体选择针对性的宣传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对“时间银行”进行宣传推广。一方面,通过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对“时间银行”进行权威宣传。老年体是新闻联播的主要受众,借助新闻联播将时间银行的内涵、优势及运行过程进行普及,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众的认知度、信赖感与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微博等流行自媒体平台,以简单通俗的方式向受众灵活推送传播相关知识,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时间银行”的认知与认同,进而调动参与积极性,为“时间银行”奠定深厚的众基础。
作为创新型养老模式,“时间银行”能够集合公众之力缓解养老供给短缺问题,但就目前而言,“时间银行”模式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在推进时间银行优化路径设计中,1统筹管理、
去分散化”是未来发展的明显趋势,即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监督,通过统一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时间银行”运行管理,化零为整将零星分散的“时间银行”从区域到全国范围进行整合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若能得到规范管理与持续发展,必将成为现代社会养老方式的有效补充,缓解养老供需矛盾,应对银发浪潮的挑战。
[参考文献]
[1]CAHN E S.Time Dollars,Work and Community:From
,Why'tp^WhyNv'?[J].Future:1999,31(5)999
-509.
[2]SEYFANG G.Working Outside tPe Box:Community Cno-
reecies:Time Banks and Socicl Igclusion[J].Joorocl of
Socicl Poicy,2004,33(1)99-71.
[3]WHITHAM M M,CLARKE H.Getting in Giving:Time
Backing cs Formalized GeneraCzed Exchange[J].Sociol­
og?Compcs,2016,10(1):37-97.
[4]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
新一一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6)96
-120.
[5]王泽淮•时间银行一一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
社区,2003,(12)93.
[6]张晨寒,李玲玉•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
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03(5)90-85.
[7]杨帆,曹艳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我国时间银行养老
服务模式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21(4)931-337.
[8]郑红,李英,李勇.引入社区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
的作用机理一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财
经研究,2019,45(5)97-83,98.
[9]任素娟,张奇.中美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模式对比研
究[J].医学与哲学,2020,41(1)90-53.
[10] 黄海娜•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化发展路径探
索[].新金融,2019,(7)98-63.
[11] 张文超,杨华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与启示[J/OL].(2020-02-24).htty://Sesgi.
get/2cms/2etail//4.1479.F.20120117.0931.002.ht-
mi
[责任编辑:乌丽娜]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