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6655/jki.2095-2813.2023.29.014
WDSF业余组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
技术对比分析
——以2022年世锦赛为例
马冰雪杜熙茹蒋颖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对比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身体交流、双人握持、空间使用、舞伴同步性及稳定一致性5个方面,对比分析2022年WDSF世锦赛业余组决赛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差异,探究国外选手的技术优势和我国选手的技术弱势,为提高我国拉丁舞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能力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双人接触与非接触的身体交流次数最多的是西班牙选手;握持手法变换次数最多的是法国和中国选手;空间使用次数最多的是西班牙选手;稳定一致性中旋转角度最大的是法国选手。总体而言,国外选手在双人配合动作流畅性与默契度方面均优于国内选手。鉴于此,研究建议,我国选手应充分研读双人配合技术评分准则,丰富舞伴情感交流与呈现方式,提高双人动作的同步规范化,增强空间维度变换的多样性,提高握持姿势使用的广泛性,加强双人技术控制的持
久性,全面提升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水平。
关键词:恰恰舞  双人配合  中外选手  世锦赛
中图分类号:G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9-0056-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Cha Duo Coordina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layers in the WDSF Amateur Group
—Take the 2022 World Championships as an Example
MA Bingxue DU Xiru JIANG Yingqi*
she合体为ella庆生(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500 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expert interview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cha-cha duo coordination techniques among amateur group finalists in the 2022 WDSF World Championship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physical communication, double holding, space use, partner synchronization and stable consistency, and explores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foreign players and the technical weaknesses of Chinese player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ha-cha duo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co
mpetitive level of Chinese Latin dancers. It is found that Spanish dancers had the most frequent double contact and non-contact physical communication, French and Chinese dancers had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2022ZDJS003);202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优质创新项目(22GKC08)。
作者简介:马冰雪(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杜熙茹(1971—),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信作者:蒋颖琦(1994—),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训练理论与实践,E-mail:874754 **********。
the most changes in grip techniques, Spanish dancers used space the most, and that French dancers had the biggest rotation angle in stable consistency. In general, foreign dancers were better than Chinese dancers in terms of the fluency and tacit understanding of duo cooperation movements. In view of thi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hinese dancers should fully study the scoring criteria of duo coordination techniques, enrich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mode of dance partners, improve the synchron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duo movements, enhance the diversity of
spatial dimension transformation, improve the extensiveness of the use of holding posture, and strengthen the durability of duo technical control,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ha-cha duo coordin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Cha-cha; Double match; Chinese and foreign players; World championship
拉丁舞世锦赛是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orld Dance Sport Federation,以下简称“WDSF”)每年举办的含金量最高的体育舞蹈赛事,其竞技成绩反映了参赛国家或地区当前的竞技体育舞蹈水平[1]。2022年12月10日,我国优秀业余组拉丁舞选手阎棒棒、杜玉君首次闯入WDSF世锦赛决赛并获得第五名的成绩,创造了该组别亚洲最好成绩,成为中国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拉丁舞隶属于体育舞蹈,是男女双人在一定的音乐节奏的配合下,通过精湛的动作技术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所呈现出的艺术化体育竞技运动[2]。其共有5个舞种,分别为桑巴、恰恰、伦巴、牛仔、斗牛。恰恰舞作为世锦赛单独展示(Solo)的重要舞种,其音乐曲调欢快诙谐,音乐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1小节,由4拍跳5步的舞步构成。由于其名称鲜明,节奏欢快易记,加之邦伐斯鼓和沙锤的咚沙声与动作相吻合,其风格兼具风趣花哨的特点[3]。纵观近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学者在恰恰舞的成套编排[4]、斗牛舞的合舞技能[5]、伦巴舞的双人配合[6]等方面的研究关注度较高,在恰恰舞的双人配合技术研究方面较为薄弱。另外,双人配合技术是其重要的舞蹈技术,也是影响其竞赛成绩的重要
因素。通过对2022年WDSF世锦赛决赛的6名中外业余组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外选手在双人配合技术方面的差异,分析国外选手的技术优势和我国选手的技术弱势,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从而为提升我国拉丁舞选手双人配合技术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2年WDSF世锦赛业余组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世锦赛业余组决赛6名选手为分析对象,选手具体信息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WDSF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读WDSF竞赛规则,收集世锦赛业余组前6名选手的相关资料,对拉丁舞选手双人配合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充分把握,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录像分析法 
对2022年WDSF世锦赛业余组决赛视频进行反复观看,对前6名选手的恰恰舞成套动作进行定格分析,深度剖析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动作,从而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表1 2022年WDSF世锦赛决赛恰恰舞成绩排名
名次1 2 3 4 5 6
选手
Marius-Andrel Balan - Khrystyna Moshenska
Charles-Guillaume Schmitt - Elena Salikhova
Edgar Marcos Borjas - Alina Nowak
Guillem Pascual - Diandra-Aniela Illes
阎棒棒-杜玉君
Miculescu lonut Alexandru - Pacurar Andra
代表队
德国
法国
波兰
西班牙
中国
罗马尼亚
得分
39.08
38.08
37.17
36.38
35.67
35.13
数据来源:WDSF。
1.2.3 专家访谈法 
围绕我国体育舞蹈技术发展、恰恰舞技术特征及双人配合技术要领等内容,对中国体育舞蹈国际级裁判、国家级教师、职业选手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旨在为研究提供的专业决策与理论启示。
1.2.4 对比分析法 
以WDSF评分规则中的双人配合(PS)项中对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动作的分类标准为依据[7](见图1),从身体交流、双人握持、空间使用、舞伴同步性及稳定一致性等方面对决赛选手的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差异。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配合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归纳分析,对技术动作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制表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选手恰恰舞身体交流差异分析 
恰恰舞身体交流是通过引带方式而体现的舞伴间特殊内在情感的实体化[8]。双人身体交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肢体接触的交流,包括舞伴间的男伴引带和女伴引带;另一类是无肢体接触的交流,包括双人情感交流和眼神的运用[9]。具体包括眼神交流、非接触的身体交流、舞伴间男性引带次数、舞伴间女性引带次数和非接触的情感交流。
中外选手双人身体交流的总次数分别为:德国47次、法国40次、波兰40次、西班牙64次、中国44次、罗马尼亚26次(见表2)。其中,双人身体交流次数最丰富的是西班牙选手,尤其在引带技术方面千变万化,组合能够充分展现男生在舞蹈中的主导支配能力,但女舞伴的“跟随”配合效果有所欠缺;德国选手虽然眼神交流、引带次数配合较少,但技术扎实,控制能力强,促使他们散发出由内而外的自信,让其拥有强大的气场,是其他选手无法睥睨的;法国、波兰和中国选手舞伴间的眼神、情感交流配合较为默契,但与音乐的契合度还存在欠缺;罗马尼亚选手在非接触的身体交流次数方面最少,
组合编排还存在一定技术局限性。
图1 WDSF双人配合的评分细则
表2 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身体交流差异单位:次
代表队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中国罗马尼亚眼神交流
8
11
10
14
12
7
非接触的身体交流
8
10
6
7
7
1
舞伴间男性引带次数
24
5
18
40
17
15
舞伴间女性引带次数
10
1
非接触的情感交流
7
4
6
3
8
2
总计
47
40
40
64
44
26
2.2  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握持差异分析 
双人握持是连接双人身体配合的纽带,也是情感交流和引带等关键技术的基石,其作用是增加配合的黏滞性。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抗衡力握持、失重握持、过度平衡握持。具体包括开式位、闭式位、侧行位、并肩位、反向并肩位握持、影子位、非手部握持等形式[10]。
中外选手双人握持总数分别为:德国18次、法国21次、波兰14次、西班牙19次、中国21次、罗马尼亚18次(见表3)。研究发现,大部分顶尖舞者在恰恰舞套路编排中会选用基本握持作为组合的“地基”,舞蹈动作从简单的牌级组合向高难度动作转变,更新频率快。法国、西班牙、中国选手握持变化次数高于其他国家,握持形式、思维变化更加新颖,充分在双人的连接关系中展现舞者的个人特点,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则是太多地追求握持的创新,遗失了拉丁风格的初衷;德国、罗马尼亚、波兰选手在组合编排中,多选用非手部的握持姿态,以展现个人能力为主,过于保守,缺乏创新。因此,国内外选手在组合
编排中要把握主次关系,均匀分配。
2.3  中外选手恰恰舞空间使用差异分析 
恰恰舞的空间形式包括物理和心理空间两大类。其中,物理空间是指选手肢体动作在三维运行轨道中用肉眼所能看到,可被感知的现实环境;心理空间是选手在三维空间做动作时,由内向外的肢体线条的延伸感,这种空间是无形的,是肢体在物理空间的延续,体现在观者的思维和想象中,是选手肢体动作被意象化的结果。具体包括男左女右、男右女左、男前女后、男后女前、男高女低、男低女高、双人并排、双人距离变化、转圈数等。
中外选手恰恰舞空间使用次数分别为:德国49次、法国30次、波兰60次、西班牙61次、中国25次、罗马尼亚40次(见表4)。通过上表即可发现,西班牙、波兰选手在空间使用次数方面相差甚少,在组合编排中利用男低女高、距离变化较大的流动方式,增加动作的密度,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冲击力;德国选手采用双人并排、男后女前的空间位置变化次数较多,整个组合编排中规中矩,但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他们的加分项,使组合更具观赏性;法国和中国选手空间使用次数最少,虽说两组选手都运用自己的个性化舞步来增加组合的空间层次,但较为单调、缺乏亮点。2.4  中外选手恰恰舞舞伴同步性差异分析 
舞伴同步性对选手的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双人在完成相同动作时的一致程度[11]。其
同步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动作在四个小节结束后突然停止所产生定点造型的同步;另一类则是定点造型后开启下一段动作的步伐和重心转移的同步。具体可分为上半身、下半身、方位、重心转换、延迟动作的同步等[12]。
表4 中外选手恰恰舞空间使用差异单位:次
代表队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中国罗马尼亚男左女右
8
3
7
9
4
5
男右女左
7
5
8
7
3
5
男前女后
2
1
1
4
2
男后女前
9
5
7
6
3
4
男高女低
1
2
4
3
1
2
男低女高
2
2
3
1
1
双人并排
1
1
10
8
1
4
距离变化
14
9
16
15
10
8
转圈数
5
4
5
6
2
9
总计
49
30
60
61
25
40
表3 中外选手恰恰舞双人握持差异单位:次
代表队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中国罗马尼亚开式位持握
6
7
12
8
5
闭式位持握
7
2
2
3
3
侧行位持握
3
3
1
2
1
并肩位持握
3
5
反向并肩位持握
2
影子位握持
9
2
2
1
非手部的持握
2
2
9
9
总计
18
21
14
19
21
18
中外选手恰恰舞舞步同步次数分别为:德国112次、法国67次、波兰118次、西班牙131次、中国108次、罗马尼亚54次(见表5)。其中,德国、波兰、西班牙选手在动作设计中舞伴同步性次数高于其他国家,三组都能够通过有限的空间高效完成近距离方位的同步性动作,达到舞伴间动作的协同一致,并且位置、握法、姿态等都能够轻松地变换,视觉效果更具有爆发力;中国选手较多地选用舞伴间上半身同步、重心转换同步作为整个组合的创新点,凸显其控制能力,但舞伴间的默契程度还要加强;法国、罗马尼亚选手舞伴间的配合有待提高,会出现动作卡顿的现象。
2.5  中外选手恰恰舞稳定一致性差异分析 
稳定一致性是体现舞者在各种舞伴位置和连接之间的调节变换的能力,也是体现舞者在双人配合时完成高难度动作、转换重心等技术时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13-14]。其主要包括踢腿幅度、最大连续旋转角度、旋转用时、旋转360°用时、动作技术稳定度等。
由表6可知,法国选手最大连续旋转角度为1440°,已然超过了其他选手,说明此队选手对芭蕾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核心稳定;而波兰、西班牙选手最大连续旋转角度为900°,罗马尼亚选手为990°,说明三对
选手想要突破自我,增加组合编排的新颖性,完成度较高;中国、德国选手在旋转角度上没有大的突破,但旋转所用时长少于其他四对选手。这表明,大部分的国外选手善于利用大幅度的旋转来体现稳定性,加大组合编排的难度系数,而中国选手较为保守,旋转次数少,善于用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来体现其稳定性,但是较为单一,容易给观众及裁判带来视觉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身体交流方面 
国外选手根据不同音乐,所展现的肢体、情感表达能力优于国内选手。例如,国外前四名业余组选手对动作编排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舞步节奏,想给观众呈现的画面都在音乐的第四拍,停留过程中有眼神的传递、肢体的迎合、与观众和裁判的交流;中国选手对音乐的把控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对肢体和情感的表达缺乏多元化。
3.1.2 双人握持方面 
国外选手双人握持次数屈指可数,多以展现自己能力为主,虽说技术是个人能力的展现,但若没有握持作为桥梁,那将失去双人舞的魅力。而国内选手对双手握持的变化次数、通过双人引带关系所形成的定
点造型优于国外选手。国内选手在基本握持的基础之上,对双人握持推陈出新,形式多元化,视觉上更加吸引人注意。
表5 中外选手恰恰舞舞伴同步性差异单位:次
代表队
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中国罗马尼亚上半身动作同
步次数
26
12
31
31
33
14
下半身动作同
步次数
32
10
38
47
25
14
方位的
同步次数
11
8
8
12
9
6
重心转换的同
步次数
32
33
37
35
32
14
延迟动作的同
步次数
11
4
4
6
9
6
总计
112
67
118
131
108
54表6 中外选手恰恰舞稳定一致性差异
代表队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中国罗马尼亚踢腿幅度/°
70
90
2
30
最大连续旋转角度/°
360
1440
900
900
360
990
旋转所用时间/s
0.3
2
1.5
1.5
0.5
1.5
旋转360°所用时间/s
0.3
0.5
0.3
0.4
0.4
0.5
动作技术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