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燃失足少年心灵的火炬
───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挽救未成年犯记事
苏金瑞 陈耀明 杨义泉
谈起监狱,你也许就会想:用高墙和电网围起一方与世隔绝的天地,那里戒备森严,犯人面无表情,眼神冷漠,警察神情威严,如剑的目光似乎要穿透每一个人的心,……无处不透着冷酷与无情,让人望而生畏。
用公心 铺平新生道路
来自四川的失足少年帅某,因犯盗窃罪,判刑五年。由于是外省籍犯,面对异乡服刑、举目无亲,他内心自卑,担心被歧视,总认为民警会看不起自己,管理会有偏心,自己改造好坏一个样。因此,入狱后他无心改造,混刑度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消极怠工。民警他谈
心,但他却认为民警只是做做形式而已,不为所动,甚至对民警说:“反正我是外省人,你们想怎样都行!”多次谈心失败,民警并不灰心,决定以实际行动唤起他的自尊心,树立改造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民警发现他有助人为乐的举动,立即在大会上予以表扬和鼓励。这件事在他心里产生了触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认真投入改造。一个月后,付出得到了回报,他又一次获得表扬,月考核第一次评上了高档分。民警抓住时机,及时他谈心,对他在改造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耐心地向他宣传政府的改造政策和民警教育的目的,并引导他向中队许多改造表现好的外省籍罪犯学习。民警的谆谆教诲使他深受鼓舞、逐渐转变了看法,并暗下改造决心。此后,他痛改前非,全身心投入改造,刻苦学习操作技术,成为中队生产骨干,并当上了分队的质检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年后,他由于改造表现突出,获得减刑一年六个月的奖励。刑释时,他感慨地说:“是民警的公心待人教育了我,文明处事让我看到了希望,给了我信心,使我获得了新生。”
用爱心 点燃生命之火
一天傍晚,一名做卫生的罪犯在厕所发现一个矮个子同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立刻向民警报告,值班民警快步跑进厕所,抱起矮个子迅速跑到卫生所。医生初步诊断为胃部异物导致胃
出血,必须马上送监外医院抢救。经所领导批准,中队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将矮个子送到省建新医院急救,手术取出胃部异物。原来,矮个子吞下四片小纱剪刀片,企图自杀。
自寻短见的矮个子未成年犯名叫张某。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因为他是个孤儿,不知道父母是谁,也不知何时出生,家在哪里。判刑时是根据医院的骨龄检测,鉴定他为17岁。从他懂事起就靠一个住在南平市来舟火车站一个桥洞里的捡破烂老人养大,老人姓张,他跟着姓张。一天,老人出去捡破烂,被火车撞死了,他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后来因生活无着落抢了二十四元人民币,被以抢劫罪判刑入狱三年六个月。这天,他因琐事和同改发生口角,事后他想起自己的身世,越想越伤心,觉得自己活着没人关心,死了没人伤心,想到今后的生活,他更加伤感和渺茫。突然,一个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窜上心头,便悄悄扭断小纱剪刀片,趁上厕所无人之机吞下自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某住院期间,中队民警多次到医院看望他。出院后,又让他休息调养好身体,常常他谈心,谈改造、谈人生、谈理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他好好活下去,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中队每位民警都给了他特别的关怀,时时刻刻关心他,生活困难就接济他,逢年过节送衣送物送温暖。从小缺乏父母之爱,从来没有感受过人
间温暖的他,从素昧平生的民警那里回了人间真情,使他内心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从悲观厌世的泥潭中走了出来,踏上了正常改造的道路。
2003年7月,张某刑满释放之际,他回归社会的问题引起所领导的重视。为了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好新生之路,所领导特批给他生活补助300元,又派两位民警专车送他回南平,到当地政府机关联系落户问题……。从此,曾经是孤儿的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用关心 重塑美好人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管教所民警的眼里,失足少年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只不过是受到过污染而已。因此,对待失足少年,他们是“恨其罪、爱其人”,象父母对待调皮的孩子,不厌弃他们,给予关爱;象老师对待学生,谆谆教诲,给予引导;象医生对待病人,对症下药,体贴入微。使失足少年在潜移默化中矫正恶习,洗涤灵魂中的污垢,重塑人生。
失足少年高某,自幼父母双亡,从小由其姑妈收养,家境贫穷,因与姑妈吵架离家流浪而走上犯罪道路,因盗窃被判入狱五年。投改以后,举目无亲,生活无接济的他,一时难以适应监内生活,产生了以逃跑逃避服刑改造的念头,因一直不到脱逃机会,便丧失了生活信心。
有一次,他生病发烧了,就干脆卧床不起,不吃饭不服药,对民警的教育不理不睬,采取消极做法,自暴自弃。民警并没有灰心,决心从生活上关心他,从思想上开导他,使他恢复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民警买来奶粉等营养品到病床前看望他,鼓励他振作起来,又专门安排一名罪犯照料他,来医生为他诊治。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他终于和民警交谈并配合。康复后,民警积极帮他联系家人,动员他姑妈来所接见,帮他回了亲情。在以后的改造中,民警经常嘘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民警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树立了改造信心。他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改造中去,最终获得一年三个月的减刑奖励。刑释时,民警根据其技术特长,向社会厂家推荐就业,从此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新生之路。
用耐心 唤醒浪子良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千年古训,让人深信不疑。然而,管教所的民警却更愿意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失足少年林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心胸狭窄,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后,他仍不吸取教训,不思悔改,经常顶撞民警,抗拒管理教育,思想情
绪象春天的气候,时好时坏,民警多次教育都无济于事。以至有人认为他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已经无药可救了。
面对这样顽固的抗改分子,民警没有歧视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改造信心。他们认真分析其思想后认为,虽然他顽固不化,但内心深处还有改好的愿望,不能对他失去耐心,否则只能使他彻底走向毁灭。于是选派有经验的民警对他进行重点帮教。民警认真观察林某在改造中的细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耐心的引导教育。并根据他的个性爱好,安排适合他个性特点的工种,使他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逐渐适应改造生活。民警的良苦用心终于打动了林某,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制定了改造计划,积极投入改造。2003年8月,林某获得减刑,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十九年六个月。减刑后的林某改造信心倍增,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改造之路。
用热心 再造新的生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失足少年李某的经历正应了这句话。
林瑞阳为什么恨前妻李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六年,在服刑期间,又不幸患上末梢神经炎,导致双腿萎缩,无
法行走。虽然按规定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但由于实在太穷,回家后没钱继续,病情反而进一步恶化。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了平时关心自己的中队民警。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他拨通了中队民警的电话,没想到民警一口就答应帮他想办法继续。不久,如雪中送炭,他收到中队民警寄来的四千多元钱,使他得以及时住院。
转眼间,李某刑满了。李父来所办理释放手续,民警又关心地问起李某病情,李父说:“病是好转了,但家里没钱,只好停止。”中队民警一听急了,他们告诉李父,没钱可以想办法,决不能半途而废,放弃,否则将前功尽弃。民警们你五十我一百,当场就再捐二千多元。李父接过捐款,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三个月后,李某康复了,他带上家人专程来所,把这一喜讯告诉民警,拉着民警的手,动情地说:“您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您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永世不忘!”
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了让这些失足少年尽快走出人生迷途,管教所的民警在改造未成年犯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教育、感化、挽救,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一颗颗失落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使一个个误入歧途的浪子走出心灵的沼泽,奔向新生的彼岸。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高墙内的天空一样灿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