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船王黄加种 从卖油条做起
郑明杉 (2013-04-07)
据估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750多万人,其中新加坡约有百万人。在海外成家立业的晋江人,甚至比留在老家的还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不少晋江人选择到经济较发达的菲律宾寻出路,连续多年蝉联菲律宾首富的“商场之王”施至成(Henry Sy)拥有最大零售企业SM集团,资产超过70亿美元,他的祖籍便是晋江。随父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泛联(PanUnited)集团创办人黄加种表示,晋江人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又有生意头脑,只要有机会不难出人头地。
黄鸿升是谁 其实,在晋江泉州近郊安海出生的黄加种就是个典型例子。为了帮补家用,黄加种还是小孩时就已在街头卖油条,每天赚四元。他白天卖油条、晚上炸油条,就这样一卖就是整十年,成为“油条小子”。不过最后是祖母看不下去,坚持要他改行学点经商的本领。在祖母的不断劝导下,黄加种转到五金店当学徒,月入仅30元,赚的钱虽比卖油条少,却学到了做生意的技巧,也让他想自己开店当老板。
挂牌上市 业务传承
1958年韩战结束,靠着祖母四处出面筹钱,黄加种和五金店的另三名同事凑足了3750元的资本成立了“协顺”五金店。几年后协顺进军建筑业,承接土木工程,后因业务需要船只运输而创立泛联船务。1982年,协顺的股东决定拆伙,泛联船运就此分给黄加种经营,并在大士湾建起现代化的船厂进行修船和造船。1993年,泛联集团挂牌上市时,已是新加坡最大的中型船厂。虽然不少家族企业忌讳“上市”,认为辛苦打下的江山不需外人插手或交给外人管理,不过黄加种却认为:自己是创业人,儿女是守业人,上市则是让产业能保持长久的最佳途径。他曾说:“我小时候看到一些公司没有组织系统,只依靠老板和一个会计,一旦老板倒下,公司的一切都完了。因此我决定培养第二代,把公司业务逐步交给孩子们全权经营管理。”
2004年,泛联把船厂业务分拆出去,成为另一家独立上市公司泛联海事,至此集团创办人黄加种可号称为“民营船王”。三年后,泛联海事以6亿5000万元卖给迪拜干船坞世界(Dubai DrydockWorld)。据估计,泛联集团和泛联海事两个集团的股价加起来,已比分拆前的股价高出六倍,这还不包括每年派发的股息。
今日的泛联集团三大核心业务包括船务、港口与物流,以及基础建材。截至2011年底,泛联集团全年营收报5亿1267万元,税前盈利4925万元,净利增加50%至3035万元。股票市值达4亿3000万元,以黄加种家族持有的72.5%股权计算,这批股权约值3亿1000万元。
回乡承建开发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加种在新加坡事业有成之后,决定回乡另闯天地。1991年,他在安海一带进行成片开发,开发区面积达2000亩,当时每亩的住宅用地售价是42万元(人民币,下同),工业用地是23万元。时至今日,前者的售价已飞涨到600万元,后者也炒高到100万元。
承建开发区之初,区内是一片荒芜没水没电,黄加种铺路引电,还投资2000万美元,建水池盖水库,供水给安海和内坑两镇,一年的营收超过6亿元。设厂制造塑料管是黄加种在家乡的另一项个人投资,20年前的1000万美元投资如今每年可生产十多亿元的塑料管。1998年,晋江农村合作社准备改为商业银行,黄加种的安海公司受邀入股,1998年的1000万元初步投资,现在已值1亿2000万元。
1938年,年仅七岁的黄加种就随母从安海南来投父,阔别50多年后衣锦还乡。黄加种日前受访时说:“当初回乡做点投资主要是希望能饮水思源尽点绵力回馈家乡,让穷乡僻壤也能有水有电,乡民可到工厂、工地干活养家。想不到原本只想为家乡做点好事,最后也让我赚了些钱。”
《联合早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