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4期2021年02月
Vol.12 No.4February  2021佳能60d和600d的区别
141
一、引言
黑格尔指出:“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
普通的意义来看。”[1]
说明一个现象并不只单纯代表单一象征意义,而是具有多层次、普遍性的意义。电影《无名之辈》与《毒蛇》等好莱坞大片同期上映,上映21天便收获票房7亿的成绩,成为了2018年
国内电影市场上的黑马[2]
。出现如此结果,一方面不可否认其口碑营销传播的效果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影片的语言符号、叙事符号、情节符号抓住了受众的眼球。
二、符号学与电影符号学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或者是关系系统,因此在形成了语言研究的系统观之后发现了语言符号学,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性和线性特征等理论。关于我国符号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新闻传播学、艺术研究、建筑符号、消费等领域。尤其是新闻传播学领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符号学研究论文,学者赵毅衡在其《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研究中表示:“在中国,符号学的任务是对文化现象的底蕴作分析、描述、批判、建设,符号学必须帮助社会完成建设现代文
化的任务。”[3]
正如皮尔士所言,我们所有事物都可以在符号层来进行交流。
那么,电影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又如何建构而产生意义?这是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尝试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所关注的问题。他尝试揭露电影的基本元素、属性,对电影的符义层进行解读,试图建立一个模式,可以解释电影如何将意义传达给观众。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电影符号学,他在《故事书中的外延问题》中提出的叙事作品的叙事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符号学属于符号学的分支,作为符号学的分支,电影符号学与符号学、文艺理论、美学等学科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关联性。电影符号的象征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能代表该片特氛围的语言或文字来展现作品的主题。因此,本文通过引入电影符号学理论,解读《无名之辈》这部极具方言特
电影《无名之辈》的符号象征意义
徐玉洁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时代也是一个符号的时代,是会被符号带动舆论的时代。本文研究对象——电影《无名之辈》,是一部充满贵州方言符号元素的艺术片,本文运用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中符号的内涵意义进行挖掘,阐述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以及符号学解读电影的启示。
关键词:符号学;电影符号学;《无名之辈》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41-02的影视作品,对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语言及人物
绪进行内容分析,由此来理解电影中现象背后的内涵意义、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分析电影符号对小众方言电影传播的意义。
三、电影《无名之辈》中的符号学意义符号能指即电影中的影像,也就是电影情节中的符象层,符号所指则情节、故事背后的内涵意义,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是“隐喻”。《无名之辈》作为一部标志性方言类叙事电影,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符号及隐喻。它们的文本就是一幅画、一组蒙太奇意象、一组具体
模型。它们都可成为隐喻,这些隐喻被
称为“象征符号集合”[4]
。本文借助符号所指不确定性这个特点分析影片,分析其中映射出的社会文化、人生哲理、政治意义。
(一)情节符号
文科生可以报的专业电影《无名之辈》的故事背景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整部影片的语言采用了贵州的特方言,这种电影叙述的表达方式隔离了大众熟知的语言环境,打造影片“非主流”的定位。饱含贵州特点的方言一方面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区分了大都市与小社会之间的差异。
语言、画面、人物特、行为等元素构成了符号场景,其中,该部影片中无论男女角均以“老子”自称,这一称谓台词的设定不光展现出了小地方的语言习俗,也表达了人物角对尊严、地位的寻求与渴望,映射了现实社会中的芸芸大众,剧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情节。情节一:在帮助马嘉旗实现站着拍照的愿望后,胡广生和李海根因为肇红霞发生争执,李海根说“老子不管她以前是做什么的,老子只管她以后是做什么的”。情节二:胡广生在谈及自己的梦想时说“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情节三:胡广生发现抢劫的是模型手机,看到电视中的鬼畜视频,哭述“老子要是犯法,
你抓老子啊,你抓老子,你毙老子,老子认账啊,你为啥要恶搞老子,要侮辱老子”。这些台词的设定一方面呈现了“无名之辈”对生存现状的反抗,另一方面情节叙述将人物尊严放大,还原了底层人物遭到戏谑的尊严敏感,通过台词让观众感受到艺术表演的现实价值。
142
一亩地多少平方影视动漫
(二)人物符号
《无名之辈》这部影片的文化内涵体现可以直接映射在所设置的人物形象上。在电影中,导演将人物符号化,侧重表现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和转折点,以此表达对人物符号的重视,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在《无名之辈》中,保安、落魄的老板、残疾人、劫匪、按摩小等符号化的身份是整部影片的叙事主义,构建了底层人物形象。电影中一共有四个主要人物:马先勇、马嘉旗、胡广生、李海根。人物符号是指导演及演员在创作演绎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表达出的人物形象,由此表现出超越人物形象本身的情绪内涵。所谓“底层”,是社会中的弱势体,往往是被忽略、被排斥的边缘人。从保安马先勇
来说,在叙事过程中马先勇逐渐打破了人们对底层人物的认知,他为了实现协警梦想奋不顾身,从而刻画了人物形象;胡广生则想要尊重和敬畏,想成为劫匪“做大做强”。同时,电影在表现“无名之辈”之时从绰号上又强化了角的人物形象。胡广生绰号“眼镜”,由来是他曾经打死了一只“死的眼镜蛇”,显示其英武;而另一劫匪“大头”想盖房子娶老婆,和喜欢的红霞在一起;梦巴黎肇红霞则是希望生活安稳。整部影片人物的设定描绘了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刻画,传达所想表达的内涵意义。
可见,电影中主要人物都具有作为符号的表象和象征双重意义。当关注聚焦于人物符号表层意义时,真正想为人所理解的是这些表象符号下的人物情绪和思想。
(三)隐喻的场景
整部片子的剪辑节奏很快,且有很强的戏剧彩。其中具有戏剧彩特点的场景——桥,在影片中,胡广生和李海根为帮助马嘉旗实现愿望带她来到房顶,胡广生和马嘉旗望着远处一座桥,说到“你说为什么会有桥啊?”“因为路走到头咯”。在影片结尾部分,再一次选取了桥为打斗场景,桥上的按摩师肇红霞义无反顾地拉着李海根逃离,桥下重信用的建筑商拉着返回工地,不认爹的儿子独自为父拼命,而马依依为男友冒险,以及原不支持的朋友为友死拼。“桥”作为一种电影符号,以隐喻空间的形式表现出了人物角之间挣扎、拼搏、跨越底层的向往。
另一个场景则是银行与手机店,两个蠢贼选择抢手机店而不是银行,一方面表现出了作为底层人民的被边缘化,认知缺乏;另一方面体现了创作者在侧面对底层人的人性精神褒奖,凶悍的“眼镜”其实心怀善意,抢劫只是为了异想天开地证明自己有能耐,试图摆脱平庸。(四)隐喻的道具和水:这一道具作为故事开始的起因,也是故事结尾。的象征具有权力也有危险,含有双重意义。的本质是反抗的武器,而片中所指的反抗不只是人物所处情景中的斗争,实质上表达了底层社会的抗争行为,对社会的抗争、对命运的挣
扎。劫匪借此想获得尊严和威望,保安想要它实现
梦想。而水作为片中戏剧性的道具,刚开始马先勇被警察用水喷脸,到剧终他用水喷胡广生的脸,这一道具前后表达了一个角的转变。
烟花:烟花是反转整部影片走向的关键道具,烟花声与声打碎了理想,胡广生被摁在地上,他努力抬头看才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得意地取出挡子弹的钢板、以为可以穿上防弹衣的马先勇却以为理想可以实现。另一边,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离世的马嘉旗被烟花声吵醒,发现墙上胡广生留下的字画“我想陪你走完以后的桥”,泣不成声。
邱泽回应张钧甯外号:电影聚焦于西南地区市井小人物的辛酸悲欢,甚至在电影的开始,很多人的名字就是个外号或者昵称。直到影片发展到中间,才知道劫匪“眼镜”叫胡广生,“大头”叫李海根,“霞妹”叫肇红霞。一
无名之辈,都在桥城里追求自己想要的身份。
马龙资料个人资料四、结语麦茨认为,“与其说电影是一种语言,不如说它是一种隐喻,是一种类语言”。用符号学观点看待一部电影,可以认识到电影背后含义的多角度、多层次性及理解电影内涵的多种可能性。正是因为生活的苦疾,人们才需要从电影中投射欲望,观众要的不是原本的现实,而是奇迹。电影《无名之辈》以荒诞、黑幽默的戏剧化艺术手法呈现了底层人的真情实感与挣扎、渴望。通过影像呈现的文化隐含着社会现实的情境以及故事背后暗藏的社会意义,电影将镜头聚焦于个体来反映人间百态。透过影片中的“无名之辈”,可以看到卸下伪装后人性的脆弱。“眼镜”只是想证明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大头”只是想要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马先勇痛苦一辈子,只为了正名自己的警察身份;马嘉旗寻死,只为寻求一种解脱和安全感。这些看似与主流观点相违背的人物角,看似冷酷、残忍,实际上都在努力挣扎着。
angelababy与黄晓明
电影语言本质是隐喻,它不同于普通的语言系统,而是拥有自身的表意方式。电影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与符号之间互相关联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因此,理解一部电影,一方面是对电影中的符号进行解码,另一方面是对电影中的内涵进行解码。
参考文献:[1]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1:12.[2] 费宇拓.电影《无名之辈》网络口碑营销实证分
析[J].电影文学,2019(04):44-46.[3] 赵毅衡.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国际新闻
界,2013,35(06):6-14.[4] 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7:65.作者简介:徐玉洁(1995—),女,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与传播、互联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