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urgud (布日固德), 信区: Collection
标题: (毕业纪念)一个偏执狂的故事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09年07月04日08:39:3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个人简介:
高中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本科期间曾获中国石油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五四奖学金;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市场营销学课程助教、会计学课程助教,获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优秀助教”称号;曾参与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四川
招生组成员,连续5年参与四川省本科招生咨询工作;曾任赛扶(SIFE)中国北京大区公共关系经理、北京大学赛扶(SIFE)团队主席、北京大学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人权理事会主席、北京大学商业领袖学生圈社团副会长、北京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副处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05级本科班班长;曾获2006年外研社•中央电视台全国英语演讲比
赛全国决赛冠军、全国总决赛季军,作为6名辩手之一代表中国赴马来西亚参加2007年澳亚大专辩论赛,作为中国的3名代表之一赴马来西亚参加2008年壳牌商业挑战赛,作为中国的10名代表之一赴美国参加2007年高盛基金会资本市场项目,作为北京大学代表之一参
加2006年首届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京论坛”;曾在麦肯锡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摩立
特集团、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易观国际网络信息咨询公司、
优信咨询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兼职或实习;2008年9月获得英荷皇家壳牌集团管理培训生职位和麦肯锡公司商业分析员职位。
毕业去向:麦肯锡公司北京分公司
座右铭:No Excuse!
Nobody notices your success, but once you fail, you get fired. ——————————————————————————————————————
一个偏执狂的故事
政府管理学院刘亦然
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我从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的初中、高中、大学生活都和其他人不同。”这
是我对面试官关于我track record问题的回答。我是带着梦想进入这个园子的,正如刚进高中时的踌躇满志。4年以后,结果也跟高中几乎一样——所有当初设立的目标没有一个实现,但却在另外的领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最终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出路。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从2006年秋天到2008年秋天,我15次申请McKinsey、BCG、Mo
nitor、Roland Berger、Bain五大咨询公司的实习或全职职位,只有4次成功。曾无数次地被击倒又站起,因为我坚信,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有好的结果。
我在北京夏天的酷暑中奔波于两个实习的公司之间。当其他人都在享受空调时,我每天拿着40圆人民币的补贴,挤3个小时的公车上下班。
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拼命啃着那些案例和方法论。当其他人都在享受暑假时,我看到“strategy”、“structure”、“market”、“profit”就想吐。
有人说我患上了强迫症、有人说我是paranoid、有人说我是maverick。
只因心中有梦。
1.Chasing Daylight
大一的开始是在迷茫和慌乱中度过的。关于那段日子发生的事我总不愿多提,总之是
一个痛苦抉择的过程。学术、社团、学生会……尝试、放弃、再尝试、再放弃……刚进大
学的我像一只无头苍蝇,觉得一切都是新奇的,但却总是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第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我开始心慌,觉得再这样下去要出大问题。我的头顶好像笼罩着一大片乌云。难道我的大学就这样了?!
于是去老法学楼顶层的办公室导师谈话。与这位学识渊博,曾在美、英、澳三国求
学的老师的谈话内容已经不完全记得了,但是导师的意见是明确的——如果不想做学术,就不要去国外读PhD,否则会很痛苦。很快,我做了大学生活中最正确的决定——不出国了,我要工作!
于是,开始漫无目的地搜寻“工作”的信息,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BBS上有“inte rn”、“job”等等版面可以查信息,只能通过各种不专业的渠道搜集零碎的信息。曾
经去某个家教培训机构投过简历;曾经成为心理学系的“职业被试”,以为那也是一种工作;去听欧莱雅E-Strat的宣讲会,发现我们这些大一的孩子被忽视,郁闷了很久……那
时的我则是彻头彻尾的两个字——“无知”。
一个偶然的机会拯救了我。
通过某种途径知道有一个“TILIP(Tufts Institute for Leadership and Interna
tional Perspective)”项目在招人,于是年轻气盛的我准备了一份所谓“简历”,不知
天高地厚地投了出去。
不知道负责的师兄师是被我的勇气打动了还是被我的无知逗乐了,我居然收到了面
试通知。然后在某个早晨,穿着运动服的我捧着北大的地图到一个叫“临湖轩”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北大的面试。估计是因为英语比较好的缘故,居然通过了一面。二面是小组讨论,一个穿T-Shirt的小孩(我)加4个师兄师,我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反正结果是通过了。三面是跟项目负责人见面,一位香港的教授。好心的师兄悄悄提醒我——要穿正装。于是买了有生以来第一套正装去参加三面,居然又顺利通过了。
最后剩下6个人,除了我这个小孩以外都是师兄师,在农园3楼的某包间中和往届参加项
目的学长一起吃饭。当时的我真是年少无知,后来才知道,那天10多个人中有2位后来去了Morgan Stanley,1位去了Goldman Sachs,2位去了BCG……
吃完饭,收到邮件——“今年你被拒了,大一的学生不适合参加我们这个项目,让你
来吃饭是为了让你对这个项目保持兴趣。非常欢迎你明年再申,为你保留机会。”郁闷了
很久很久,不过认识了这么多师兄师算是我大学最宝贵的收获。后来这些好心的师兄师都不断地指点我,我终生感激他们。
2006年4月,在大牛师的介绍下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学SIFE团队,成为pres enter,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大区比赛。第二次穿西装,知道了KPMG和HSBC这些公司,知
道了原来business world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参加决赛,第一次去上海,远远地望见K PMG亚洲的COO、HSBC中国的CEO等真正的business leader,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需要做。
2006年5月,申请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团,成功,被任命为人权理事会主席。
在大牛师兄的照顾下加入了第一届“京论坛(JING Forum)”,成为两个大一代表之
一。
在光华楼地下一层一遍又一遍地排练presentation,通宵跟着师兄师们改PPT。开
始上联合国网站看那些条约,开始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的规则培训。尝试着查阅那些中国和日本环境问题的资料,似懂非懂地读着……开始忙碌,开始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
大一就在这种新生活中结束了。云层突然裂开一条缝隙,透出一缕阳光。我别无选择,只能追逐这若有若无的阳光。
2.Swimming Across
转眼间,大二就来了。
后知后觉地知道了BBS上有一个版面叫“intern”,看见一个叫“The Boston Consu
lting Group”的公司招一种叫“PTA”的职位,于是又投简历,仍然是4页纸,不同的是
这时知道标题不能叫“Resume”了,不过改成了花体字的姓名……毕恭毕敬地用大号信封
装好,挂号信寄出。然后,自然杳无音信。后来某一天突然开窍,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BCG,还害怕了好一阵,别因为我的“卡通版”简历上了公司的黑名单……
我与咨询的第一次接触到此结束,两个字——失败。但是通过这段时间效率极低的resea rch,我却不经意地做了一件无比重要的事——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管理咨询。
大二上的一门职场英语课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关于职场的那么多知识,比如简历应该怎么写、衣服应该怎么穿、谈吐举止应该如何……我觉得我像一个白痴,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于是开始认真地学,把邮件的签名档改规范、在BBS上模版重做自己的简历、知道原来还要写cover letter……进步很慢,但是却很stable。
不停地向各种公司投简历,没有一个回音——也难怪,谁会要一个刚上大二的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人呢?师兄说:“你的简历打分通不过,大二的学生肯定缺少很多经历,暑
期实习你还是不要抱希望了。”又是好一阵郁闷。
眼看大二就要结束,极度郁闷中的我在日志中写下“大二,难啊!真的没人肯给我一
个机会吗?我真的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差!”
机会来了。
好心的师看我可怜,决定给我根救命稻草,大咨询是进不去了,那就从小咨询干起吧——Analysys,本土IT咨询的领头羊,去不去?那时的我跟饿狼闻到血腥味一样,毫不犹豫——去!
没过几天,我海投简历终于有了收获,Sinosure也给我发了暑期实习的offer。饥不
择食的我选择了照单全收。阿Q一下,瞬间有了2个暑期实习。
暑假转眼间就到了,利用英语比赛获奖去吉隆坡休了个短假,回来以后立马投入到梦寐以求的实习生活中。
7月,开始在Sinosure实习,工作的内容是研究几个国家的投资环境,一个3人小组共同写出一份报告。那时的我还不会做任何的research,于是开始一点一点学习,在网上数据、信息、评论文章,在公司的数据库中行业数据……
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来回要3个小时,没有空调……回学校经常是8点多,匆匆洗澡以后在闷热的宿舍中煎熬。晚上热得睡不着就在阳台上站到凌晨3点,仔细地琢磨白天的工作。
不久又开始Analysys的实习,于是我每天白天去不同的地方,晚上回学校再干另外一个公司的活。
一个月过去了,投资报告出了雏形,Analysys的项目也到点感觉,渐入佳境。接下来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北京的夏天阳光下,40度的高温,我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穿梭于金融街、国贸、嘉里中
心……在沙丁鱼罐头似的718路上思考着、总结着……
暑假的两个月异常艰难,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在浩瀚的海洋中扑腾,不时地呛两口水
,但最终还是顺利活着上岸了。
3.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大三眨眼间就开始了,我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正式开始担任SIFE北京大区的公共关系经理,负责SIFE在北京的政府、媒体关系和赞助商联系。
国庆是在美国过的,Goldman Sachs赞助的一个活动,去了以前没有去过的美国东海岸,看了传说中的Niagara Falls,第一次住在New York Hilton,第一次去了传说中的T rump Tower买了一条领带,怯生生地在Goldman Sachs的executive面前做presentation。
回国以后接到BCG PTA面试通过的电话,去BCG上第一个项目。这时已经会一点cold call和desk research了,于是天天在办公室享受着饮料和点心,开心地做着喜欢的事情
。期间由于SIFE工作的缘故联系了Monitor的面试官,又辗转建立了SIFE和Monitor的合作
关系,认识了不少大牛师兄师和咨询师,成为了Monitor的非正式PTA。没有想到的是,在Monitor的工作一干就是一个学期,一共做了7个case,是我投入最多、了解最深入的公
司。
寒假开始是又是一年大规模暑期实习招聘的时候。先后投了McKinsey、BCG、Monito r,但是由于实力不济且运气欠佳,先后全部挂掉。
大三下学期是上大学以来最忙的一个学期,不仅不停地投暑期实习、不停地被拒,同
时也在几个公司来回做case。在BCG和Monitor参与过的case居然前前后后有11个之多,其
中有8个是在大三下学期中完成的。经常是周一接一个项目,周二又来另外一个公司的一个项目。我照例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照单全收,于是疲于奔命,白天去公司做一个项目,晚上回来在宿舍再加5个小时的班做另外一个项目。中微考试之前一周还在同时做两个项目,有3天在宿舍几乎除了睡觉吃饭上洗手间都在电脑前做事,做完直接躺下,早上又接着干,连洗澡和洗漱都省了。当时跟朋友笑称我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践咨询“50/50”工
amber刘逸云作方法的咨询师。好在supervisor对我的工作还算满意,不过我却真要累趴下了。
这期间了解了很多咨询的工作方式,学了不少方法论,再加上很多supervisor细心地
、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各种知识,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的skill set也在不断建立
。
大象并非不能跳舞,但要让大象跳舞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4.Pour Your Heart into It
暑假开始之前,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总结:对于case interview,我是杂牌军,有专业
背景的人是正规军。大部分成功的人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借用生科大牛同学的话:“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而鸡却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
在困境和迷茫中给师兄师发邮件请教。得到几个主要意见:第一,要彻底想清楚自
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样的lifestyle;第二,case interview是可以准备的,并且是可
以通过准备提高到一个很高层次的;第三,今年就业形势严峻!
7月开始在Roland Berger实习,第一天去,没派活;第二天去,还没派活。第三天等不及了,痛下决心,开始把所有跟case interview有关的材料全部翻出来,列了一个清单
,开始读。如果要打印出来的话一共3000多页啊……我整个大学也没看那么多东西啊…… 后来某天,
老板好象突然发现我没事,开始给我零零碎碎地派活,我也就忙里偷闲地断断续续地读那些材料。8月15号实习结束,一共读了600多页,算是对case interview有了全
新的认识,但是实力仍然不足。
歇了几天,8月20号奔赴马来西亚休假。回来后的两周是最痛苦的两周,除了准备面试基本就只剩下睡觉、吃饭、上洗手间、洗澡、去买生活必需品了。而且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还在想着case,比如吃饭的时候想着估计一下某种餐厅的market size,买农夫山泉
的时候想着corporate strategy,就连洗澡用shampoo的时候都在想P&G的product line… …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对case的分析当中,买个烧饼都忍不住想跟小摊老板说你这个busin ess可以如何如何改进……正是那时突然理解了McKinsey咨询师与牧羊人那个笑话……
9月12日,北大2008年迎新的日子,决战的时刻到了。准备了这么久,第一次真刀真实战,犯了一个错误,算数算错了。面官安慰我:“Don’t worry, you are doing f ine.”一面第二轮,调整好心态,做得比较顺利。
等了2个小时,开始二面。二面第一轮,一大堆数“扑面而来”,占据了我整整2张草
稿纸。好在我脑子比较清醒,没有算错。算完了长出了一口气,说:“That was a lot
of calculation.”面试官都笑了。二面第二轮,PEI照样没问题,不幸的是case再次卡壳
,对于一个数跟面官发生分歧,好不容易才弄明白。总之算是完成二面了,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不知道是不是能通过这据说是最难、最考验人的二面。
本来说当天出结果,后来说出不了,那就周一吧,周一又是中秋节……结果回来就收
到带有很明确暗示的email——“You did great today.”开心地过了一个周末,周二接
到电话:“恭喜你通过了,以下是给你的feedback……”收到4个“Good luck”的邮件,
感到温暖,受宠若惊。接着又接到电话,一周后终面,面完决定是否发offer。
我知道还差最后一步,于是再次向师兄师求助。好心的师兄感冒了还给我讲了半个小时,师更是将当年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email我。McKinsey的几位面官也给我极为有用的feedback。有太多的人在支持我、帮助我,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期间意外接到Shell的offer,是在中国唯一通过Gourami Business Challenge的off er。我告诉妈妈:“不用回家养狗了。”
一周以后的9月26日,再次来到公司,在我面前的还有最后一关——两位PAR的面试。
两个小时后,所有面试结束,被告知会很快出结果。又被告知,如果通不过,18个月以内不可以再申。
我告诉自己,McKinsey毕竟是McKinsey。无论结果如何,我已尽力了。
Epilog: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走出嘉里中心,阳光洒在地上。跟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爸妈“面完了,等待结果,
我很有信心”。
下午4:09,电话在我并不期待的时刻响起——“方便说话吗?”“恭喜你拿到offe
r了”。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平静地道谢,跟家人打电话通报。
或许一年是一个轮回,2008年9月26日拿到McKinsey的全职offer,距离2007年9月25
日拿到BCG的PTA offer正好一年零一天。
打开邮箱,向曾经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发出感谢信。我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