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3.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题。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
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旧知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看看书上的插图,画面的都有些什么?(板书:人物、街市、桥北。)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到吗?幅组词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3.作业乐园。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走出课堂后,让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
4.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
推荐书目:《古代神化》      《古代经典故事》
【板书设计】: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部编版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古画的内容。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让学
生融入其中。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然后,我以"古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二,三,四节。然后以朗读的形式反馈自学情况。在反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这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
抓住课文的题眼,引导学生了解古画的价值。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了一遍课文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谈到了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他们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教学过程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读书感受的基上,真正了解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课的后一个环节,是我一直坚持的。在学完课文后,又是一次全号欣赏。随着画卷徐徐展
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的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步及到的内容。较之第一次欣赏,不仅有内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这一次的欣赏,在孩子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和淀,从而达到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最后,我以一首小诗结束,更加激发学生体会到《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最后的点题:他为什么被称为“名扬中外的画”。
这次教学,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堂课上我觉得不足的是像一幅气势这么宏大的画,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本课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也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作  zuō( )    乘  chéng()          笼  lóng()
    zuò(  )        shèng ()              lǒng()
2.形近字组词。
摊(    )  饭(    )  吏(    )  作(    ) 
滩(    )  贩(    )  史(    )  昨(    ) 
3.填空: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有乘船的(),有做各种买卖的(),有留着长胡子的(),有行走江湖的(),有摆小摊的(),有官吏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4.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参考答案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