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
 摘要:文章特别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企业股利政策特征,并与上市公司整体股利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些异于市场整体的现象,同时讨论了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供其他学者与投资者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外资股;A+B股;实证研究
  一、 引言
  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是指公司税后利润在向股东支付股利与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选择。我国股票市场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上市公司也日渐成熟,投资者日趋理性,管理层的监管日益规范。但从股利政策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一直以来,不断有大量国内学者对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整体现状及成因作了进行了分析。较为一致的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如下特点: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股利支付率偏低;送股、转增股本比例大;不分配比重大;缺乏连续性等。而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市场股利政策则表现较稳定,且主要以现金股利分配为主。同时,也有学者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股利政策的成
因进行了研究。据已有的研究表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主要有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公司规模、成长能力、负债状况、货币资金充足性、股利政策连续性、行业因素等。其中对于股权结构的影响研究中,多是集中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上,而较少研究股权的其他性质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多方面的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及趋势,对分析、预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本文选取了国内上市公司中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企业(以下称作A+B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这类含有外资股的公司1992年~2004年的股利分配资料(数据来源:雅虎财经网),并与市场整体的股利分配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类有特殊股权结构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及原因,以便进行学术交流和供投资者参考。
  二、 我国A+B股企业股利政策现状分析
  1. A+B股企业股利分配中,2000年之前派现现象普遍,比例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但2000年之后的派现现象逆市场而行,出现了低于市场整体水平的趋势。
  A+B股企业中纯派现公司所占的比例,除股市初期派现公司比例稍低,其他年份的派现公司比例基本上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1995年~2004年期间,平均有%的A+B股公司分配了纯现金股利,这一比例最高时达到86%。
  深沪两市含派现(包括纯派现、派现加送股、派现加转增股)的A+B公司所占比例,1993年~1999年曾平均达%,但2000年之后股利政策中包含派现的公司比例则下降至%。这一变化则正好与市场整体变化方向相反。连艳玲,王树锋对中国股市整体分析中则发现,股市初期出现高派现之后,1995年之后派现公司比例开始下降,并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2000年底由于证策原因,派发现金股利公司数量才得以回升。
  2. A+B股企业中,不分配现象在2000年之前几乎不存在,但是2000年之后不分配的公司出现突增。不分配现象在2000年(含2000年)突然增多,2000年~2004年平均有%的A+B股公司选择了不分配,而在这之前这一比例几乎为零。即使是除去ST企业后,这种现象仍存在。从股市整体上来看,虽然1994年以前较少有上市公司不分配利润,但从1995年开始不分配现象就开始大幅增加,直到2000年以后才有所“收敛”。邵正林、林云刚的研究中,发现1995年~2001年上市公司中不分配的公司比重分别为:20%、35%、54%、59%、62%、36%、40%。可见A+B股企业中不分配现象也异于股市整体。
  3. A+B股企业中,送股与转增股现象只是在股市的初期较盛行。A+B股企业中,送股现象只是在股票市场开放的前几年较为普遍,1993年~2004年单纯送股的A+B股企业分别占:%,%,%,%,%,%,%,%,0,0,0,0。即使是与其他分配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派送的股票股利在2000年之后也开始大幅下降。
  根据邵正林、林云刚的研究,市场整体的纯送股公司比重2000后才有所降低,且2003年由于政策原因送股现象又出现了“反弹”,主要表现在既送红股又派现的公司增加,仅仅派现的公司所占比例下降。相比之下,A+B股企业中送股现象还是较为“谨慎”,近几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A+B股公司中,仅在1996年~1998几年转增股的企业较多,分别有%,%,%的企业推出了转增股,其它时期转增股公司数量都很少。与送股比较可以发现,转增股盛行期正是送股减少时期。但总的来说,A+B股企业中转增股并不普遍,仅在1996年~1998几年中转增股的企业较多,其后便与送股一样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 A+B股企业股利政策原因分析
  1. 派现异于市场整体,表现出A+B股企业股利政策的理性。A+B股企业中,相对来说派现现象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外资股的参与,使这类公司在经营管理、股利政策的制定上更为科学,通常经营业绩也较理想,自然派现就较普遍。而在2000年(含2000年)出现低于整体水平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原因。2000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或增发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条件的规定。2001年又陆续推出新规,加强对未有分红派现公司的监管。为了跨过这一再筹资的门槛,好多公司一改过去一毛不拔的做法,开始对投资者派现。这成为2000年之后市场整体派现公司比例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A+B股企业的反向现象,且波动性减少,这一方面说明了A+B股企业中大多股本已经较大,不需要再配股,所以受政策影响较小。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公司的股利政策开始稳定,留存与派现之间的决策更具有长期性,减少了外部筹资,更多的使用内部筹资。
  2. 不分配现象突增,说明A+B股企业受政策影响,加大了内部筹资。2000年之前A+B股企业中极少有不分配现象,反映出这类公司的业绩要好于股市整体水平。而2000年后不分配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于2000年之后出现了一批ST企业及业绩不佳企业。但除去ST企业后,2000年后不分配的公司比例增大现象仍存在,主要是因为受政策影响,再筹资的门槛提高,这些企业开始增大了企业的留存比例,将利润留存,更多的使用内部融资。这也正好符合了
筹资的优先顺序,即优先使用成本小的资本。
  3. 公司发展初期,大量采用送股与转增股,符合股市发展规律。A+B股企业送股现象在股市初期普遍,是正确推行资本战略的必然结果,完全符合股份经济运行规律。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初期上市或处于发育阶段的上市公司以“股票”方式分配股利或不分配,可以节约周转资金,为企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迎合了股东追捧股票股利的需要。 a股和b股
  但送股或转增股会导致股本规模扩大,如果利润增长跟不上股本的扩张速度,企业的每股利润将会被稀释,一旦亏损容易导致净资产低于面值。所以送股多发生企业发展初期,此时企业成长性好,且股本规模有再扩大的余地。但2003年市场整体的既送红股又派现的公司比例却出现大幅度增加,而仅派现公司比例则明显减少。主要是受2003年4月财政部一条新规定的影响,即要求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中现金分红在提请股东大会通过之前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不再转移到负债类的“应付股利”项目,从而也就不能借此在年度报告中调低净资产金额,提高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这一会计准则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部分公司的利润分配决策。相比这下,A+B股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受这一政策的影响就较轻,送股现象并未增加。这更体现了这类公司股利分配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送股是从当期利润中转出的,如果当期利润不多,则送红股就不会令市场满意。很多公司经过几年的经营,一方面业绩存在下滑,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大额的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所以选择用转增股代替送股,也同样可以迎合市场股票投机的需要。
  四、 结论及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企业,A+B股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要更为谨慎,也更合理,受政策的影响较轻。其派现现象较普遍,并具有长期性;不分配情况好于市场整体水平,且更为理性;送转股也仅是在股市的初期较盛行。了解这些不同于市场整体水平的股利政策上的差异,不仅为那些有着不同投资目的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