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2021.01
初三语文
(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姓名座位号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2),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艾玛沃特森吸奶(3)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韩佳人延正勋综艺(4)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7)莫说相公痴,。(张岱《湖心亭看雪》)
(8)《岳阳楼记》采用比喻手法描写洞庭湖美丽夜景的句子是:“,。”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从不关心家中的父母却经常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的人,难道不该受到批评吗?
B.校运会上初二(1)班健儿们斩获的金牌总数,是参赛以来该班获得金牌数最多的一年。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三个文学社的老师开设了名著阅读和诗歌朗诵系列活动。
D.要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基本的依据之一是看他能否留意自己产生的细小想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甲(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该片主题宏大,内容丰富,叙事节奏明快。片中的解说词句式简洁,言简意赅,没有冗.①(A.rǒnɡ B.rónɡ)余的修饰,直抒胸yì②(A.意 B.臆),直抵人心;配音乙(A.朗朗上口 B.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传达出战场上特有的紧迫感;画面以短平快为特,如行云流水。该片细节真实丰富,丙,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一部非常好的爱国主义影像教科书。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乙: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采用较多历史影像、图文资料
②带来了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
③立体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
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6分)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登楼所见,“一上”表明眼前景物触发诗人情感的时间短暂迅速。
B.颔联“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现在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C.颈联虚实结合,“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是实,“秦苑”“汉宫”为虚。
黄晓明身高多少D.尾联意在劝诫楼上楼下的行人,不要追寻往事,时光如渭水东流一去不返。
5.本诗“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和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的“愁”所抒发的
情感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东坡巾
明苏郡守胡可泉缵宗①,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可泉召而问之,答曰生员②。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可泉曰:“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三人相顾,无以对.。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可泉曰:“昔东坡被论坐③,囹圄中所戴首服,则常服不可也,公服不可也,乃制此巾以自别,后人遂名.曰东坡巾。”是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
沟水汩汩的意思(节选自[清]褚人获《坚瓠丙集卷之四》,有删节)【注】①缵宗:胡可泉的字。②生员: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③论坐:连坐论罪。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名】①后人遂名.曰东坡巾()②有仙则名.()(《陋室铭》)
(2)【对】①无以对.()②有两人铺毡对.坐()(《湖心亭看雪》)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B.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C.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D.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3分)
(2)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2分)
9.文段结尾“适为可笑”中所“笑”何事?作者写这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粮食要到肚子里陈军
①儿时在农村,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
②农村人最知种粮苦,都跟粮食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印
象中,那时天还黑着,爹娘便拎着镰刀,踏着月光下地了。
③娘割麦子快,手持镰刀弯腰揽麦,只听到麦秆遇刃的“嚓嚓”声,一行割完才直起身来擦把汗。娘说这样割麦,一来少起身,腰就少疼点儿;二来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直接顺着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时,学校都放麦假,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帮着家里麦收。我割一天的麦子,太阳烤,麦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脸又红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很多年后忆起割麦,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金黄的麦浪,交织着滚烫的汗水和弯曲的背脊……收一季麦下来,爹娘都会瘦一圈。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
④割完麦子,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拾麦穗。拾完麦穗后,地不急着耕,还要空上一个星期左右,娘说:“地里应该还有一些没有拾回来的麦穗,让鸟雀子叼干净了再犁。”
王健林的老婆是谁⑤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
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⑥可娘说,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是不能急着吃的。中午,太阳当头照,万物明朗。爹把一条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放,把一屉热腾腾的馍放在板凳上。馍的热气袅袅升起,娘双手合十,嘴里祷告着。她双手从胸前一放下来,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不一会儿,一个钵头大的馍就下了肚。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
⑦农村人对粮食的态度是三尺黄土般的心思,种粮时那些艰辛的历程,仿佛是在天地之间进行着某种庄严的仪式。而对于一粒粮食来说,从土里到达肚里,才是它的归宿。
⑧老家鄂西北都是旱田,一年两季主粮,五月收麦,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麦面是细粮,黄灿灿的苞谷是粗粮。家里来了客,娘都是擀面、蒸馍。苞谷是粗粮,一般不用来招待客人,除了自家人吃,还留一些给牲畜吃。每一粒粮食都到了肚子里,就连粮食的那一层外衣也是牲口的好粮,比如麦糠、玉米包壳。
⑨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借面。我
家靠面缸的那面墙上,像一面选举墙,借了谁家的面,就记下“正”字,欠几瓢就划几笔。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的一瓢。”娘瞪我一眼:“你懂啥!”还叮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⑩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娘在村里有了个好名声。
⑪时代在变,人与粮食的关系没有变。后来我到了城里,虽然不再种粮了,但看到粮食总是格外亲。对粮食的这份情义,我也一点一点地讲给我的孩子,并在假期带她们回到乡下,体验种粮的不易。我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
(摘编自2020年9月18日《光明日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人与粮食的关系,主要写了割麦、蒸馍和娘借面还面三件事。
B.文章写娘蒸馍后“双手合十,嘴里祷告着”,表现了娘的迷信和愚昧。
C.文章的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易懂,蕴含了农村人对粮食最朴素的情感。
D.文章结尾“我”希望继续保持人对粮食的情义并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
...地翻腾起。(赏析加点词)(2分)
(2)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
(赏析句式)(3分)
12.文章说“粮食要到肚子里”,除了到人的肚子里这一“归宿”外,粮食还有哪些“归宿”?
请简要概括。(4分)
13.文章第③段写“我”割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请结合娘借面还面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娘”这一形象。(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①工业革命出新方法来进行能量转换和商品生产,于是人类对于周遭生态系统的依赖大减。结果就是人类开始砍伐森林、抽干沼泽、筑坝挡河、水漫平原,再铺上总长数万公里的铁路,并兴建摩天大都会。世界越来越被塑造成适合智人需求的样子,但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就遭到破坏,这让它们迅速灭绝。地球曾经是一片蓝天绿地,但现在已经成了混凝土和塑料构成的商场。
②今天,地球上住着大约70亿的智人。如果把所有人放上一个大秤,总重量约达3亿吨。另外,如果把所有家禽家畜(牛、猪、羊、鸡等等)也放在另一个更大的磅秤上,总重更足足达到7亿吨。但相比之下,如果把所有还幸存的大型野生动物(包括豪猪、企鹅、大象和鲸鱼等等)也拿来称,总重量已经不到1亿吨。我们在童书、各种影像和电视上还是常常看到长颈鹿、狼和黑猩猩,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些物种都已所剩无几。全球大概只剩下8万只长颈鹿,但牛有15亿头;灰狼只剩20万只,但狗有4亿只;黑猩猩只剩25万只,相比之下,人有70亿。可见,人类真的已经称霸全球。
③然而,生态环境恶化并不代表就是资源短缺。人类能用的资源其实不断增加,而且这个趋势很可能还会继续。但与此相反,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是太有凭有据、如假包换。在我们的未来,很可能会看到智人坐拥各种新原料和新能源,但同时摧毁了剩下的自然栖地,让大多数其他物种走向灭亡。
④事实上,这场生态危机甚至也可能
..危及智人本身的生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污染猖
獗,使得地球对于人类来说也越来越不宜居住,未来很可能
..看到人类必须与自己引发的自然灾害不断拉扯较劲。而随着人类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自然,压制整个生态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和冲动,就可能
..就得用更激烈的手法..引发越来越多无法预测的危险副作用。到了那个时候,可能
才能操控生态系统,但也就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⑤很多人称呼这个过程是“自然的毁灭”。然而,这其实并不能算是“毁灭”,而只是“改变”。自然是无法“毁灭”的。6500万年前,一颗陨石让恐龙灭绝,但却为哺乳类动物开启了一条康庄大道。今天,人类正在让许多物种灭绝,甚至可能包括自己。但即使如此,还是有某些生物过得生龙活虎。举例来说,老鼠和蟑螂可说是正在全盛时期。如果今天发生核灾而让世界末日降临,这些顽强的动物很有可能就会从闷烧的废墟里爬出来,准备好继续将自己的DNA传给千代万代。或许,现在的6500万年后,会有一高智商的老鼠心怀感激地回顾人类造成的这场灾难,就像我们现在感谢那颗杀死恐龙的陨石一般。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有删节)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人类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依赖,与工业革命出新方法进行能量转换和商品生产有关。
B.虽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是人类可用资源却在不断增加,未来人类还可能拥有更多新资源。
C.第④段四个加点词语“可能”是预测或不确定的意思,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D.文章按时间顺序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人类的未来提出预测,表达对自然的感谢。
16.第②段从哪两个层面表明“人类真的已经称霸全球”?请简要概括。(4分)
17.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自然是无法‘毁灭’”的?请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志愿者小明帮助社区分发了以下宣传海报。
普查对象有谁?
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
CHINA POPULATION CENSUS
☑大陆(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
☑驻外使领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外派劳务人员☑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人员
⌧来华出差⌧来华旅游
查些什么?
增加哪些新技术?☑姓名
☑行业☑公民身份号码☑职业
☑性别☑迁移流动☑年龄
☑婚姻生育☑民族☑死亡☑受教育程度☑住房情况O 普查对象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O 普查员使用平板或智能手机入户登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