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4期2021年4月
我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什么歌曲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Vol.43)No.4
Apr.2021宋代图书传播的三种方式
金雷磊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宋代图书传播可以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三种方式。上行传播模式,即大臣向君王投递、进呈抄本或印本书籍,这些书籍或为自己所著,或为他者所著。投进这些书籍,多是为了向君王展示自己的学识,以获得君王的赏识。下行传播模式,即君王赏赐、赐予大臣书籍,这些书籍一般为皇帝的诗文著作。赏赐这些书籍,多是希望大臣认真晶读,乃至收藏。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书籍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编辑、印刷、出版、翻译、传播与阅读。书籍要么通过政府官员,在官方流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献书,书籍作为媒介,是友谊的象征;要么是通过书商,在民间流通。
关键词:图书传播;传播模式;上行传播;下行传播;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0X(2021)04-0094-08
Three Ways of Book Circulation in Song Dynasty
JIN Lrt-lrt
(Sanm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Sanming365004,China)
Abstract:Thr book communication in Song Dynasty can br divided into threr ways:upward communication, downward communication and ce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mode of upward communication is that minister deliver or submit copies or panted books to the king,which are written by themselrs or by others.The purpose of putting these books into these books is to show the king his knowledge and gain his appreciation.The downward aommuncaaicon modecsihaiihemonarah besiowsand besiowsbooksiomcncsiers,whcah aregenera l ypoemsand watings of the emperor.Moss of thess books were awarded to the Minister ior their careful reading and even colleo-tion.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ainly“仏!^i the editing,peinting,publishing,ianslation,dissemination and reading of books among dCerent cultures,nationalities and counties.Books are either circulated theu
gh goe-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official sector,a nd diferent government depaOments oOer books i each oths.As a medi­um,books are a symboO of Odendship;or止町are circulated among the people through booksellers.蔡卓妍演过的电视剧
Key words:book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mode;upward communication;downward communication,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宋代书籍史的研究,目前从版本学、目录学的角度探讨,已经十分成熟。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势在必行。从传播史的角度来看书籍史,是书籍史研究的另一种新的视角。宋代图书传播有臣子向上“投献”,君王向下“赐予”以及书籍跨文化传播三种方式。所谓“投献”式传播,就是臣僚或者士子将自己所编著的图书投递给朝廷。这是书籍和信息自下而上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所谓“赐予”式传播,就是朝廷将某种图书恩赐给臣僚或者士人,以便观览、鉴赏、品读和珍藏。这是书籍和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书籍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书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传播以及通过书籍媒介在不同文化之间交往与互动。在宋代,书籍的跨文化传播,包括境内向传播和向境内传播两种形式。
收稿日期:2021-01-16
作者简介:金雷磊(1981+),男,湖北当阳人,三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学。-94-
第4期金雷磊:宋代图书传播的三种方式第43卷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在宋人原始史料的基础之上,总结宋代图书传播的三种方式。
一、书籍向上“投献”
杨迪个人资料简介宋朝对文化相当重视,对文化的载体图书也格外珍视。历任宋朝统治者几乎没有断绝过对图书访求与搜寻工作,大开献书之路,鼓励臣子、学士向朝廷呈献典籍。宋朝皇帝非常重视官员对图书的进献,这是增加和丰富图书储备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地重视和提倡,宋朝官员进献书籍之路畅通无阻,呈现出一幅宋朝官员特有的图书投递生态。
书籍的“投献”传播,是书籍由下级向上级的传播过程,是信息的“下情上达”。宋代书籍向上“投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宋朝官员在“投献”图书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希望朝廷将书籍“颁布天下”之类的图书传播思想。比如:
臣于此处消息五十余年,乃见正道,自古扁鹊、俞!、仓公、华佗,皆此书也,惜不广传于后世。臣今尽传此法于人,以救苍生夭横。'乞陛下大展圣裁,悯诸未世,将此书颁行天下,试之有验,臣死无憾。若试之不效,即置臣于法,以彰诳君之罪P3I3)
上述引文来自宋人窦材的《进医书表》,是窦材于绍兴十六年(II46)进献医书所写给宋高宗的上表。窦材,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窦材虽然是向上进献医书,但从表文可以看出,还是希望朝廷将医书颁布天下,使得医学知识普及,通过医学救济苍生,甚至代代传播,惠及后世。
宋朝官员进呈的书籍,有些时候还会得到皇帝御批。比如,宋神宗在《王安石上三经义序御批》一文中道:“得卿所上《三经义序》,其发明圣人作经大旨,岂复有加!然望于朕者,何其过欤!责难之义,在卿固所宜著,传于四方,贻之后世,使夫有识考朕所学所知,及乎行事之实,重不德之甚,岂胜道哉!恐非为上为德之义也。其过情之言,可速删去,重为修定,庶付有司,早得以时颁行。”[(](pi6i)可见,王安石进呈书籍得到过宋神宗地批示。再比如,宋真宗在《胡克顺进徐骑省文集表批答》中道:“敕胡克顺:省所上表,进新印徐铉文集两部,计六十卷共二十二册事,具悉。徐铉生于江介,早著时名,历事祖宗之朝,尝居文翰之任。发挥诰命,有温雅之风;备预咨询,见该通之学。剜惟素履,无谢古人。汝克慕前修,尽编遗札,俾之摹印,庶广流传。睹奏御之爰来,谅恪勤之斯至。览观之际,嘉叹良深,故兹奖谕,想宜知悉。五日。”.3/!P4(3)可见,胡可顺也得到过这一殊荣。
第二,官员“投献”的图书,多与皇帝言行起居活动有关。这些记录皇帝言行起居的书籍多被命名为《时政记》《起居注》等。比如,下列材料所列就是如此:
本所昨承指挥,编修宣祖皇帝以后宗派,除已于淳熙五年进呈第六世《仙源类谱》夕卜,所有第七世
仙源类谱已及三十余年,未经进呈。今来编修并已成书,并今上皇帝玉牒,除自诞圣即位至庆元六年已行修进外,今续自嘉泰元年修至开禧元年,计五年,亦已成书。伏睹近承指挥。刊正《玉牒辨诬》之书,缮写附进,欲乞许令本所进呈⑷(P27I)
宗正寺条例,皇帝玉牒十年一进修,玉牒官并以学士典领。玉牒自熙宁中翰林学士范镇等一进之后,神宗玉牒至今未修,《仙源类谱》自翰林学士张方平庆历年进书之后已五十年,并无成书。自奉行官制,别隶宗正寺官,又复累年未果成。其神宗朝以上文字,臣近已进成奉安奉,今合修皇帝玉牒、类谱等。臣以十年进书之期尚远,恐寺官因循,异时复成旷坠。请别立法宗正寺,修撰成书。其玉牒官每二年一具草缴进。如会问未足,不得过进期两季。类谱等亦二年一具草,候及十年,类聚修撰成书进呈,奉安如故事。庶几国朝大典,永无废坠」%](P342-343)
左右史所修《起居注》,每月分轮投进。自政和间及渡江后来,因循积压,虽有自绍兴三年正月一日为始先次修鑫指挥,然见今止是修塞到绍兴五年,其日逐所书,未能率由旧制。不唯今日之力徒穷于往岁所间,而后之所闻必不若今日之审。乞令左右史轮当侍殿者法所合书,退而书之。与见行修纂五年积压事件,并须每月投进,庶俾言动之法,举无所遗严叱#
日历所修纂钦宗皇帝一朝日历,缘渡江之后,简编散逸,前来官吏冥搜博采。今已成书,凡七十五卷,今承国史院画降指挥,令本所将已修成《钦宗日历》,发赴本院。缘本所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十七日已降指挥,从本所纂录缴进,降付国史院,以备将来修纂实录丿7/!PI77)
爰自陛下即位以来,临朝听政,一言一动,则左右史书之。延英漏下,每对宰臣,所得圣语,则有《时政记》载之。至于诏令谟训,赏罚邢政,
-95-
第4期宜春学院学报第43卷
降受拜罢,则有日历所记之。独于皇帝始生符瑞,潜邸圣德事迹,顾乃阙而未备。恭睹国史,列圣相承,皆是登大位后劄付潜邸臣僚,俾之讨论,纂日修呈,然后付之玉牒所,史馆特书大书,将使镂之玉牒,藏之金匮,以为子孙万世之大宝。⑻⑹上述材料中,玉牒,类谱,日历,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都与皇帝有关。无论是本朝皇帝,还是先朝皇帝,都要编修皇帝实录存史、流传。编修这些书籍由朝廷专门的官员和机构负责。
第三,所“投献”书籍,大多是为皇帝经筵学习而编纂与刊刻。经筵讲学中,讲读官往往会编写一些书籍,供讲读和皇帝学习,编写的书籍,先会上呈皇帝过目,这样就形成了宋代经筵背景下的书籍传播之路。尹惇就绘声绘讲述了他在经筵侍读背景下编撰书籍的故事:
黄晓明女友图片
c绍兴七年十一月被召到阙,赐对,押赴经筵,承续讲说《论语•卫灵公》之末一章。次日有旨,给笔札解《论语》以进。念以说书为职,不敢以固陋辞。方以病困,殆蒙赐宽假,病安日解进。明年二月驾还钱塘,c以病从百司先行,三月
病少愈,力疾日赴经筵。是月十三日诏促成书以进。时手颤目昏,心思荒错,深惧稽命之久,遂勉强为之,姑塞上命。四月二十一日进至,而学者祁宽、吕稽中、坚中在焉,书成皆三子之助也严"呦
在宋朝有很多向尹惇一样的讲读官,他们在给皇帝侍读、讲学的过程中,就会大量地编纂一些教材式的书籍进献,供皇帝学习。例如:
元}八年八月十九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同顾临、赵彦若状申,昨准内降宰臣吕大防劄子奏:“臣每旬获侍经筵,窃见进读《五朝宝训》,将欲了毕,自来多用前代正史进读,窃谓其间有不足上烦览者。欲乞指挥讲读官同将汉、唐正史内可以进读事迹抄节成篇,遇读日进呈敷演,庶裨圣治。取进止。”奉御宝批依奏。右,轼等今已抄节缮写,稍成卷帙,于将来开讲日进读,即未审与《五朝宝训》并进,为复间日一读。谨具申尚书省。'候敕旨丿训"P62)某时为右史,奏曰:“臣今月十五日侍迩英阁,切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读《三朝宝训》,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又录一本上进,意望陛下采览,无忘此心,以广好生之德,臣不胜大-96-隔)[11](P163)
苏轼等人将汉、唐正史内可以进读的事迹挑选出来,手抄成篇,和《五朝宝训》一同进呈,还将真宗皇帝好生恶杀事迹编书成册上进,供皇帝学习和讲读官进讲。例如:
臣等近进讲《尚书•说命》,窃以为君治天下国家,钦无稽古,修身务学,任贤之政,至言要道,备在
此书。诚能法之,可为尧舜。昔太宗皇帝尝曰:“《尚书》主言治世之道,《说命》最备。”特诏孙爽讲此三篇。伏望陛下详览深思,必有启迪圣学之益。臣等虽罄竭諛闻讲解于前,谨辄记录所言,编写成册,以备寻绎,或赐顾问,庶几少助聪明之万一。其《说命讲义》三册谨具上进。取进止[12](P%9)
臣今月七日,准入内供奉官李傅传圣旨:今日迩英阁讲过《无逸》义,令详备录进。臣今写录进呈%二月八日,侍讲臣范某劄子J1#1"P110)
臣近于迩英阁面奏,乞候讲《无逸》毕,录《无逸》全篇讲义上进,以备圣学温寻%臣等今编写成一册,谨具进呈J"1"P1(0#
讲读背景下,官员进读的书籍还有前朝皇帝和讲读官之间探讨学问、争鸣学术的故事,将此类书籍编写成册,进献给当朝皇帝观览,以便对当朝起到借鉴和启迪作用。这些书籍当中,往往记载有前朝皇帝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看法,这些观点,往往不乏真知灼见。这些内容也可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前朝皇帝虚心问学、触类旁通的精神值得当朝皇帝学习。
二、书籍向下“赏赐”
如果说书籍由臣僚向朝廷“进献”,是书籍的上行传播的话。那么,书籍由朝廷向臣僚“赏赐”则是书籍的下行传播。下行传播是组织传播另外一种重要传播形式,它是以最高层统治者为信息起点,各级臣僚
为终端的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动活动,是信息的“上情下达”。皇帝赐给大臣书籍,通过这种“赏赐式”的方式来促进书籍流通,这本身也是古代书籍传播的方式之一。比如:
医药之书,人命攸系,将疾之是疗,必学术之至精。故太医之职,以十全而为能;聚毒之家,非三世而不饵%朕轸念黎庶,虑其夭枉,爰下明诏,购求名方,悉令讨论,因而缀缉,已成编卷,申命雕镌%宜推流布之恩,用彰亭毒之意%其《圣惠方》并目录共一百一卷,应诸道州府各赐二本,仍本州选医术优长、治疾有效者一人,给牒补充医
第4期金雷磊:宋代图书传播的三种方式第43卷
博士,令专掌之。吏民愿传写者并听。先已有医博士,即掌之,勿更收补2303)
宋太宗下令刊刻医书《圣惠方》并目录一百一卷,一方面是觉得医书重要,关系人的生命与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播医药书籍。此书出版后,“诸道州府各赐二本”,还任用医术精湛的医博士专门管理,先前已任医博士则专门负责其他官吏、百姓的传写工作。
宋开国初,印刷术还不普及,像《圣惠方》这么浩大的医书传播工程,只有动用中央官府的力量来组织,民间力量根本无力招架。当《圣惠方》刊刻完成,宋太宗下令分付各路州府,各路州府需要阅读、研究此书的官员和百姓,就从专门掌管医书工作的医博士那里传抄。这在当时媒介技术还不发达
端午节创意文案
的条件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与实行的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书籍传播系统,也充分体现出宋太宗缜密的传播观念。
宋代朝廷赏赐各级臣僚图书,主要包括朝廷主动赐予和臣僚被动请赐两种类型:
第一,朝廷主动赐予书籍。我们可以从杨亿所写“代赐书状”当中略见一斑:
臣伏见国子学印本九经书并《释文》、《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等,盖圣人之垂教,或良史之立言,咸经校讎,早备刊刻。臣面墙有素,阅市无闻,徒坚学古之心,欲望赐书之宠。上件等书,伏乞圣慈各赐一本,所冀韦编屡绝,获探典籍之言;木铎载扬,无辱文明之化。臣之鄙愿,实在于斯丿词"P280-28I)刮毛门照片
右,臣等'蒙圣慈,赐臣等印本《三国志》各一部者。鼎国三分,备存于事迹;麟台四部,具列于籤题。初成镂板之功,据荷赐书之宠。此盖皇帝陛下先天合德,乙夜留神,小大必示于躬亲,今古咸归于指掌。以为方策所纪,皆可以劝惩;鱼鲁相传,渐多于讹谬。俾尽校讎之妙,载加刊刻之工。雕镂才毕于有司,颁赍首沾于近列。仰认好文之旨,附循懵学之咨。窃位公台,已共惭于尸禄;服膺载籍,庶或免于面墙。曲承覆特之仁,永佩君亲之赐。”1"P264)
右,臣等昨日伏蒙圣慈,各赐臣等新印《道德经》并《释文》各一部者。伯阳立言,首天地而称四大;
马迁约史,先黄老而后六经。是开众妙之门,足助天为之化。恭惟皇帝陛下功侔亭育,德合希夷。清明在躬,盖凝神于姑射;慈俭为宝,爰跻俗于华胥。稽古训以惟精,访遗编而大备。乃复钦崇妙道,细绎微言。以为柱下史之书,匀为教父;河上公之注,未洞玄关。或因唐室之讨论,早在虞庠而流布。岁时寝远,颇多鱼鲁之讹,方策维新,盖出丝纶之旨。已成功于刊刻,忽命使以颁宣。臣等徒庆逢时,俱惭昧道。心希汉相,但清净以为师,学谢蜀严,岂指归之能测?惟荷记怜之造,弥坚报效之诚丿吋P(78)
右,臣今日中使至,奉宣圣旨,赐臣印本《晋书》一部,计六十九册者。两晋遗编,具列秘书之目;九重稽古,新成镂板之功。夫何寡闻,仰膺蕃锡。'惟皇帝陛下缰戎御极,执器临人。负将圣之多能,尚观文而阐化;以史笔之所记,有龟鉴以具存。鲁鱼特命于校讎,方牍更加于摹印,俾前言之不坠,亦副本之广传。臣谬预持衡,实惭昧道,辄上干于宸宸,果垂锡于策书。学古无功,固已嗟于扌干格;传家知幸,但永誓于缄藏。恭承临照之稻,益励倾输之节丿叼"P294)
从杨亿《代驸马王都蔚乞书史状》、《代宰相谢赐新印三国志状》、《代宰相谢赐新印道德经状》、《代集贤寇相公谢赐晋书状》等状文可以看出,朝廷都是主动赏赐图书给臣僚,臣僚请杨亿代写感谢状。有时候,皇帝还将自己的御集和御注赐给大臣,起到了教扬教化和垂示典范的作用,比如:恭惟神宗皇帝学本六经,治超两汉。无情应物,运乎精神者一十九年;有义建功,有乎篇章者八十八策。虽去道揆,尤为绪余。文思之生,自乎杳杳冥冥;体要之立,归乎浩浩噩噩。秘以箧笥,传之子孙。
恭惟皇帝陛下考欲广声,学怀贻典。深惜一言之散失,旁求百辟之收藏。遂致成书,已名延阁。莫能测海,体夸金鉴之文;曾辱赐诗,如见琼林之使。畏高明而百过,究微妙以三思。虽默默以怀恩,但区区而望圣」(01"PI9#
淳熙十年二月乙丑,圣旨赐臣宝印《御注大圆觉经》一部。臣九顿首熏香伏读,如在灵山亲闻,无有少异。臣具表谨谢,仍进山颂歌咏圣德,乞就径山开板,流通四方,使天下衲子发明心地,同泛如来大圆觉海。……臣谨按:佛法流入中国,唯唐太宗皇帝亲制序文,冠于《大般若经》,而未尝注释。今我皇帝陛下显示一心之法,注释《大圆觉》,以悟迷,真冠乎百王,超出前代,一人而已。昔圭峰禅师宗密附以疏钞,但具文浩繁,今陛下所注,言简而义丰,词约而理尽,自有圆觉以来,盖未有此书也。臣谨以赐本1板,传之无穷,上以祀延两宫圣寿无疆,次以均福四海,亦使见者闻者知云门即离,离幻即觉,如是开悟,永断轮回尸Ua04」0%#第二,臣子被动请赐书籍。这是书籍下行传播
-97-
第4期宜春学院学报第43卷
的另外一种形式,这形式具体又分三种情况:一是为自己请赐,二是为他人请赐,三是为某一机
构请赐。
首先,为自己请赐。比如苏颂就是如此:“所有新印《唐六典》,欲望圣慈特许依例宣赐臣一部,庶得披览前载,习熟旧闻。时亮天工,倘获观于众职之治;日恪位著,庶自效于一官之勤”严](2叫&)3)苏颂请赐上表后,获得了朝廷批复,紧接着,他又上表感谢:“恭惟皇帝陛下躬亲万务之微,损益百王之际,谓成周之治典,可举而行;以有唐之职仪,最得其要。时书不布。后学罕知。命鸿都之直官,定兰台之善本。模传镂版,尽刊鱼鲁之讹;宣布在庭,使识云龙之纪”。.(3/!2&)3"
其次,为他人请求赐予书籍。范祖禹作为代表,在《乞赐故修书官资治通鉴劄子》中道:臣先与故秘书丞刘恕同编修《资治通鉴》,恕在职十余年。臣昨受诏校定板本,奉御颁行,校对官皆蒙赐书。恕有子前池州华容县尉义仲,见丁母忧,有书与臣,以不被赐为其先人之辱,欲臣奏请,仪不可抑。臣检会故中书舍人刘>及恕皆自英宗朝开置书局,即预编修,不幸亡殁,不及受赐。伏望圣慈特降指挥下国子监,印造《资治通鉴》并《目录》、《考异》二部,赐其家子孙,则泽及渊泉,存殁荣感,他人并难以援例。取进上
范祖禹向朝廷乞求赐予《资治通鉴》给刘恕子孙。刘恕和范祖禹一起编修过《资治通鉴》,在职十余年,后来去世。范祖禹受诏校定板本后,准备出版发行,校对官都会赐予该书。唯独已故刘恕没有。他的儿子刘义仲写信给范祖禹,告知不被赐书,会使先人受辱。于是,范祖禹上书请求赐予刘恕子孙书籍。
其三,为某一机构请赐书籍。这一现象更是多见,如司马光、钱彦远为谏院请赐:
本院旧有国子监所印书籍粗备,惟阙《唐书》。以国家政令多循唐制,得失之鉴,近而易行。臣等备位谏臣,职在献纳,考寻前载,旦夕所资,乞依学士,舍人院例,特赐新修《唐书》。[25](P323)本院除赐到九经、三史、《册府元龟》夕卜,别无书籍。乞于国子监应见管印本书籍,除本院已有外,其余自九经正义、子史传记,下至今文,各赐
一部充公用。及三馆、秘阁见管四库书籍,特许供借严
国子监印刷的书籍,谏院几乎都有,而唯独缺
少《唐书》。司马光乞求朝廷赐予谏院最新编修的
《唐书》,这是因为“国家政令多循唐制,得失之-98-鉴,近而易行”,而谏院谏臣“职在献納,考寻前载,旦夕所资”。在这种情况下,谏臣阅读此书、谏院收藏此书就显得十分必要。钱彦远也是请赐本院没有书籍“各赐一部充公用”。同样,晏殊也是如此:“本院书籍残缺,帷帐什物多弊,公用钱亦少。望赐国子印本书,令仪鸾司供帐,冬季三司给炭,仍增赐公用钱”円P307)晏殊为舍人院不仅请求朝廷恩赐图书,还向朝廷申请增给财物。
三、书籍的跨文化传播
宋代书籍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书籍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地区之间流通。具体来说,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书籍由境内向传播;二是书籍由向境内传播。
第一,境内向传播。宋代图书境内向传播,主要是图书在宋王朝以外的地区,如辽、西夏、高丽、日本等国的传播。如图书在夏国的传播:诏夏国主:省所奏:“伏为新建精蓝,载请赎大藏经帙、签牌等,其常例马七十疋充印造工直,俟来年冬贺嘉}四年正旦使次附进,至时乞给赐藏经。”事具悉。封奏聿来,秘文为请。惟觉雄之演说,推善利于无穷。嘉来纯诚,果于笃信。所宜开允,当体眷怀。所载请赎大藏经帙、签牌等,已令印造,候嘉}四年正旦进奉人到阙,至时给付。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春寒,比平安好否?书指不多讥[281(2278-279)
^及o
诏夏国王:省所奏:“请赎佛经一大藏、籤牌经帙等,欲乞特降睿旨,印造灵文,以俟至时,幸垂给赐,所有旧例纸墨工直,马七十匹,续具进上以闻。”事具悉。大雄流教,善利无方;信土笃缘,迷释趣。喜观心于法境,愿绎理于迷文。载省控陈,所宜开允。其请赎经文,以指挥印经院印造,候嘉祐十一年正旦人到关给付丿29/!238)
从上材料可以看出,宋朝历史上,夏国多次向宋王朝请赎大藏经,朝廷为了宣扬自己的文德教化,也非常同意赐予夏国典籍。而夏国往往是以“马七十匹”作为回报。宋神宗也给夏国乞赎大藏经专门下诏:
诏夏国主:省表“乞收赎释典一大藏并签帙复W o前后新旧翻译经文,惟觊宸慈,特降旨命,令有司!勘,无至脱漏卷目。所有印造装成纸墨工直,并依例进马七十疋,聊充资费,早赐近年宣给”,事具悉%维是佛乘,著为象教。载览需章之奏,恳求具译之编。已降允俞,特行赐予。眷言信向,良用叹嘉!所请赎经文已指挥印经所,应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