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评析
零距离、和即兴谈话为主体。口头语言的趣味性、话题的吸引性和谈
话的深刻性和对观众产生的思考性以及影视蒙太奇的“排斥性”为显
著特征的访谈电视节目。访谈节目几乎是每一个电视频道都会有的节
目样式,而人物访谈栏目可以说是每一个有追求的电视台都会设立的。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于2002年1月推出的,是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谈话节目,副题为“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知名度很高的节目。节目创办初期注重采访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以见证经历、思索人生,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2005年改版之后,则更关注
热门人物和热点话题,其中以娱乐人物居多。《鲁豫有约》栏目成功的原因,涉及选题策划、主持风格诸多方面。
在《鲁豫有约》之前,已经有许多的访谈节目,而《鲁豫有约》一直以“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
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充满人情味”来
创办。如今该节目除了在凤凰卫视以外的全国19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始终名列前茅。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这就自然地引发我们的追问:到底《鲁豫有约》蕴含着何种神奇的魔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细细品来,大抵潜在这样几个成功的必要
因子。
(一)对象定位独到: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物什么样的访谈对象,即访谈对象定位,是打造人物访谈品
牌栏目的要素之一。独到的定位,有助于栏目特的形成。《鲁豫有约》访谈对象定位十分鲜明,它以大起大落、有着特殊经历、有一定知名
度的人为访谈对象,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剥丝抽茧地讲
述人的故事,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从而引发对人生、社
会等深层次思考。这一定位,使得《鲁豫有约》选题同样的正大,而
眼光更加独到。
鲁豫的访谈对象不是一般的成功人士,而是经历坎坷,能见证一段历史沧桑的人士,通过展示这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丰富精彩的人生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动观众,启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人生经验。围绕着这些不同的话题类别关注的中心就是被访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对于《鲁豫有约》而言,重要的不是嘉宾是否为名人,而是他们必须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提供了个人心理寻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心态的平台。撇开节目的精心打造不说,单凭这些人物名字本身的号召力,就能吸引大量观众,而提高栏目的收视率。
鲁豫的访谈对象也不限于成功人士,其中有颇具争议的人物,其中有未能完全走出低谷的人物,如《北京人在纽约》原书作者,在美国时夫妇生意做得很大,回国时人财两空的提琴曹桂林。这些人物的经历,本身就是小说的题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能引起观众特别的兴趣。通过与这些人真诚、本、聊天式的访谈,不但能让观众了解他们的坎坷的、富有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满足其好奇心,而且能使观众透过故事层面,体会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进而通过一个人,了解一个时代,这就赋予了栏目以丰富生活的、历史的和哲理的内涵,从而具有很强的“可看性”。
(二)《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一个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节目形式
《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谈话式的节目采访方式,迎合了大众口味。谈话氛围的营造是谈话节目本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谈话空间和谈话氛围,对谈话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鲁豫有约》这样一档访谈类电视栏目而言,在改版前后谈话氛围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无论是立足于透过
单个个体经历折射出历史、文化、社会的变迁的“历史性”选题,还是
经由社会名人、话题人物的现身说法映照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热点
陈鲁豫为什么那么瘦的“现实性”选题,《鲁豫有约》都会深入挖掘被访人物的内心世界,
透彻分析这些独特个体在社会大事件中的位置和作用,还事件一个真相,还个体一个公道。观众从这一栏目了解了他们身边发生过的、正在发生
的甚或是即将发生的历史的、准历史的以及时尚热点事件和话题的原貌。透过小小的演播室,栏目本身浓郁的人文关怀和知识分子的醒思精
神清晰的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以小见大的折射
出社会和人生种种况味。看《鲁豫有约》不仅仅是在看一档电视栏目,
也是在看一种历史,在亲历一场文化的盛宴。
(三)节目细节生动感人
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等
作生动、具体、细腻、逼真的白描。在《鲁豫有约》这种展现人物生
平的访谈节目中,时间的限制与人物丰富经历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人
物故事太多,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故事往往流于平淡。一方面,细节的运用能够使节目显得有急有缓,错落有致,使节目富于节奏感;另一方面,精彩的、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常常是展现人物独特个性、独特思想,增强真实感和生动性的重要手段。
鲁豫有约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的
细节。只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才是真正典型的细节,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人物故事的亮点,也成为揭示人物性格的
闪光亮。如在徐根宝谈到“黑九分钟”那场比赛时,披露了赛前邓
小平特别交代的不能在比赛时插播晚间新闻的细节;而陈香梅证实了她
结婚时切蛋糕的刀是从日军手里缴来的;张瑜则透露出她差点当不成
《庐山恋)的女主角的轶事。这些小细节往往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趣事和
轶事,一方面为节目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为人物命
运的发展及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成为节目中的精彩亮
点。
人物访谈节目主要通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通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对话来构成,需要由大量语言来支撑。因此,人物那些真实感人的经历、生动的情节,以及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在访谈节目中,细节主要是靠主持人问出来或嘉宾经主持人的启发而叙述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善于提问,善于挖掘。
(四)《鲁豫有约》节目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气息
1 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话语环境的营造
“信息环境的具体情境一般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的组织主要是对选定的演播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节目背景”。在《鲁豫有约》节目中主持人与家宾始终保持着一种等对话的态度,谈话时很尊重当时人的意愿,做到了民主与平等的统一。人格化传播的特定形式要求主持人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冲破大众媒介所造成的受众情感障碍,营造出一个充满亲近感和人情味的传播环境。人们在面对摄像机时往往不能像在通常情况下放松自然地进行沟通或交流,有的人也许还要刻意地维护自身的形象,这些都会使他们在表述观点时词不达意或避重就轻。鲁豫就在节目中努力营造“很宽松很真实、没有被侵犯的氛围”。比如在鲁豫采访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志老人的时候,是这样开头的:“来,梅老您坐在这儿,我们打扰您休息了,您是不是一般中午都要睡一会儿啊?”一个令被访者很和谐的谈话就此开始了。梅老说:“不要紧的,我恐怕配合不好。”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围绕梅志老人写的《胡风传》和《我陪胡风坐牢》两本书进行的一系列回忆。
2 显现出了个性化的人文视角
人文精神的概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期对于它有着不同的解释。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
精神。其核心就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归根到底,人文精神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访谈节目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表现在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更重要
的是表现在深入挖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个性,这种关怀不仅能够向受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还应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绝望者看到希望。《鲁豫有约》能够做到5年不衰,原因就在于她节目中渗透的这种人文关怀——“它所揭示的是平凡的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的美德,所坚守的是人类本身的真、善、美”。
(五)鲁豫有约》节目有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
1、在采访中始终怀着善意的提问方式,注重对方的感受
鲁豫在采访过程中,善于用一种体贴、温柔的态度拨动嘉宾的心弦。鲁豫她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拥有极高的亲和力,因为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别人愿意和她聊天。这样的亲和,让被访者频频放松心里戒备,这样的氛围下,好的采访自然而出。这样的亲和,让被访者频频放松心里戒备,这样的氛围下,好的采访自然而出。这一点也可归结于她永远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做节目来和别人交流。无论面对的是谁,都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既不诚惶诚恐也不居高临下,而是以平视的眼光来看待,以平等的姿态来对话。谈心更需要一种尊重和诚恳的态度,要与人谈心首先要成为一名“听者”,倾听不但能获取有效的信息,同时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毛阿敏、杨钰莹、汪国真、章含之、陈香梅…面对着一个个话题人物,鲁豫表现出了一份信赖与坦诚。记得她采访璩美凤时说的第一句话“光碟我没看过,这点你可以放心,因为我没看过才能很直接的看你的眼睛”。鲁豫
的话很感性,也很善解人意,这是她的风格,同时也很契合节目舒心、平等的谈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嘉宾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自己,从而放松、自然地打开话匣,袒露心扉:“他们的哭、笑、愤怒……都会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可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