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浅析《海上花列传》中
对于“家庭关系的竞逐与游离
蒋黔川      山东大学文学院
摘  要:《海上花列传》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众多上海妓院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在情欲里挣扎,或在从良与沦落之间游离,都始终围绕着“家庭”这一主题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矛盾。本文试图考察在面对“家庭”关系时不同女性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了解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而更好地理解把握当时的处境及命运。
关键词:家庭;距离;东游记何仙姑离婚
作者简介:蒋黔川(1996-),男,四川泸州人,现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84-01
在包办婚姻的时代,良家女子没有婚姻自主权,更谈不上挑选自己的终身伴侣;游离在道德约束之外,反倒有了选择自己归宿的机会。然而多为社会所鄙薄,她们很难独立在社会生存而不依靠男人,故而必将步入“家庭”这个归宿,但不同的人物又表现出各异的态度。以下以与“家庭”关系的距离作为类别的标准,从三个面向进行讨论:
一、暂时与“家庭”保持距离
这类人物在《海上花列传》中,呈现出与“家庭”暂时保持距离的样态,一类如周双珠、林素芬之人,淡静从容,明白自己的处境,保有朴素的从良愿望而自适;一类如沈小红、黄翠凤等人,对于自己从良、步入“家庭”不那么热衷,有自己的算计。而言“暂时”,就时代背景而论,女子终归是要进入“家庭”的,这是她们无论如何叛逆也必将走向的归宿。
囿于篇幅,在此着重讨论游离于“家庭”之外的典型——沈小红。沈小红作为上海把势场里有名的先生,本来有着大好的机会可以走上从良之路然后顺利步入婚姻殿堂,却在关键时候自我抽离,近乎任性地纵容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己的生活。用张蕙真的话来说,就是“那倒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她做惯了倌人,到人家去守不了规矩,不肯嫁。”
难以遵守封建家庭当中森严的等级和繁琐的规矩,是众多女子徘徊于是否进入“家庭”的一大障碍。沈小红应当说是《海上花列传》当中极其具人格特的一类人,她有着极为大胆先锋的生命意识,无论是对
于所谓“家庭”关系还是本身的行业规则,都有所冲破,成为一个游离于“家庭”关系之外的典型。
二、不断与“家庭”缩小距离
千百年来,在以作为题材的作品当中,都很难绕开“从良”这一话题,对于正统家庭的追求,是无数落入风尘女子的最高愿望。这类人物是《海上花列传》当中大多数女子的形象,她们的追求也代表了众数女子的人生愿景。
在此我们择取一个与“家庭”关系最为接近的典型人物——赵二宝作为讨论对象。
二宝驰骋于上海风月场,既醉心于上海之繁华迷离,同时保有对于“家庭”最为单纯美好的想象,正因如此,使她轻信了浪荡公子史天然的承诺。在爱情与追求家庭的路上,
赵二宝是勇敢的,其所对于“家庭”的美好想象,可以说是当时上海堂子里大多数女子所共同保有的追求了。赵二宝的命运当时看来似乎只要稍作等待,及十月间史天然亲来迎娶,便可成为正室夫人,可惜不过是一场大梦,人财两空,“惊醒回来,冷汗通身,心跳不止”。(第五十九回)让我们看到万千女子的悲哀共像。
二宝的命运在不断与“家庭”缩小距离的过程中,因为不可抗力而最终走向悲剧。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虽有自我追求的自由,奈何命途多舛,世事难料。《海上花列传》之妙,也在于这种近乎残忍的写实刻
画,正是这一点失之毫厘,最后美梦落空的现实,揭露出看起来容易的恋情背后沉重的世俗桎梏。
三、真正进入“家庭”
这一类人应当说实现了千百年来从良的终极梦想,但是在从良以后,她们又是如何的生存样态?《海上花列传》当中,作者韩邦庆为我们呈现了其不同的人生命运之矛盾。“家庭”并不一定就能成为女性的避风港,有的既渴求着稳定的家庭关系,有的又止不住内心或身体的欲望而做出叛离“家庭”的事,又有的进入“家庭”却又不得不离开“家庭”,种种矛盾,让我们不禁思考在从良以后,她们的命运与悲哀。
在此以真正走入“家庭”的张蕙真为例,她的命运成为众多从良后主要矛盾的缩影。张蕙真的婚姻首先就带有一层“幸运”的彩,如洪善卿所想,“一路寻思,天下事哪里料得定,谁知沈小红的现成位置反被个张蕙真轻轻夺去”(第卅五回)。这种“幸运”的彩,也为今后哀苦的命运更添了几分悲情的元素,幸运得到的事情,反而容易不被珍惜。在沈小红偷情之事败露以后,王莲生负气娶了张蕙真,从此张蕙真成为官太太,过上正常的婚姻生活。但好景不长,张蕙真难以恪守妇道,竟做出与王莲生侄子偷情的勾当,被王莲生暴打一顿,勉强被休了出去。
在从良之后,是恪守妇道,规矩做人,还是浪心不改。这道“家庭”的壁垒作为与人家妇女的区隔,成为她们余生的纠葛。除上述之外,还有如诸金花一类,在婚姻之中又被迫离开家庭,而不得不从
事皮肉交易,终是落得个幻灭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海上花列传》中客人与倌人之间可能存在或构建的“家庭”关系作为切入点来考察当时倌人及客人的内在关系,了解了当时的不同生活样貌与人生追求,对于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表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张爱玲译.海上花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曹希霞.《海上花列传》人物论[D].兰州大学,2008.
[4]范伯.《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03):1-16.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