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职工持股可促进和谐
2013-12-25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13年12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演讲实录:
厉以宁:我今天要讲得题目是“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制度红利”。可以先举两个例子我们的制度创新带来了制度红利。第一个例子就是城镇化,不要把城镇化单纯看成城镇建设问题,城镇建设问题是长期的,当前我们推行城镇化,除了考虑建设问题,最要紧的是体制问题,是体制改革过程,它改什么体制呢?改我们的计划经济时代所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结构从古就有,但城乡二元结构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制度化、就变成了城乡二元体。举个例子,《闯关东》这个电视,这个电视讲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山东的人到东北,山东的农民到了东北,他可以城里建房、买房、开店,生下小孩以后,就是城里的孩子。山东的农民也会到城里去,山东城里人到了东北,他愿意下乡、愿意种地、愿意在农村建房,一样的。城里住的可以搬农村,农村的可以搬城市,所以有二元结构,没有二元体制,户口制度一分为二变成城市户口、变成农村户口,生产要素的割裂,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个要改。仅仅把城里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把民营企业放下来,但是你如果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化,这个难题不取消,那就市场经济很有一点距离,这就是这个例子。制度创新才能够使制度红利产生出来。
第二个例子国企跟民企的双赢问题,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共赢,但是共赢需要改革,制度要创新的。在国有企业这方面主要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国有资本体制改为什么呢?它是管资本而不是直接管企业,资本就有流动性。你可以升升降降、可以变动了国家的资本。生产过剩的产业、产能过剩的企业我们撤走了,效益不好的撤走了,这样国有资本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很清楚,并不是100%都是好的100%国有。资本的力量不是看资本本身的数量多少,而是看资本所控制的数量多少,1000亿投资100%国有你能控制1000亿,50%能控制2000亿,这个才能搞清楚这个企业。
国企走股份制道路、走上市公司道路,除了一些个别产业以外,这样的话,它就完全按法人治理结构来调节,股东会、监视会、再加上聘任总经理,治理结构的管理,这样的话,它就能够跟民营企业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共同既竞争又合作。民营企业的竞争体制要转型,首先观念的改革。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小企业起来的,它带有小生产者的意识,不适合现代的意识。比如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现代企业要做大,这个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就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效
率提高了。还有企业传承的问题,第二代是不是一定能够管好企业?当这个企业已经突破了家族制的范围以后,成为公众的企业之后,你还能这么做吗?所以说首先是选贤,有股份可以参加管理。
最大的红利是什么?最大的制度红利是社会和谐红利,这个是我们最大的红利。市场调节在资源配制中
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说根据资源配置效率来决定资本的配置,这点是很重要的,它首先一个前提要公平竞争,公平竞争市场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公平竞争反垄断,顺着市场规律才能起作用。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资源配置,这个是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这个可以理解是资源配置效率很重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里面着重的是生产效率,什么叫生产效率?投入产出之比,在一定的投入之下产出越多越好,在一定的产出的前提下,投入越少越好,这就是生产效率。
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着重讨论的、重视的是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的前提是什么呢?投入是既定的,用A方式配置资源能够产生N效率。用B 方式产生配置资源,能够产生N+1效率,这就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首先它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内部的车间里头投入产出之比,它是一个结构意义上的效率提高。
第二个重视资本市场,没有资本市场你经济怎么能够上一个新台阶?没有产权交易平台,你怎么来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
还有第三个观点,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这种思想,凡是搞筹资、融资工作,凡是搞人事、组织工作,凡是搞宣传工作,凡是搞行政管理工作的称为非生产人员,你不在生产第一线,你跟生产效率没有直接发生关系。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以后,观念变了,从事融资、筹资工作的人是直接在从事资源优化配置,做人
事组织工作的人,把人力资本放在最有用的地方去配置的最佳状态,做宣传工作的是调动每一个投入者的积极性,还有做行政管理工作的,是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好的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效率。我们今年要重视生产效率,更要重视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正是在市场调节起决定性作用,这个下面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印证的。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高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无论对国企、无论对民企都有极大的意义。对国企来说门槛降低、放开,欢迎人家进入国有的资本的配置要作为企业的调整,随着今后经济的发展走向混合经济所有制,混合经济所有制它能够真正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而且是完善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至上励合资料
另外民营企业也要做调整,民营企业是鼓励他们打破家族制的范围,走向混合经济道路,其他经济成分进来,这样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这是一个发展混合经济的一个方法、一条道路,但它的意义更深远,它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根据经济学理
论,利润是怎么创造的?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创造的,利润是两个资本的结合而产生的,既然是物质资本跟人力资本的结合产生了利润,利润只归物质资本投入者所有,投入多少股、分多少钱,而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只能够从工资中取得自己的收入,而这个工资是成本中来的,这就产生问题了。要让人力资本的投入者,也像物质资本投入那样有一定的比例分享利润,这才合理。这个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也是走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调查过,在国有企业,假如实行了员工持股的,员工的积极性高了。过去下班的时候,把厂里的木料什么都带回家去,厂里也不管,你拿就拿。实行这个以后就不行了,其他职工就会说,你别拿了,还有我一份在里头,他有这个积极性了,他对企业的经营好坏更关心了,所以说这个是走向社会和谐。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市场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公平竞争。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也是合作和竞争、民企跟国企各种所有制发挥各自的长处,国企有国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优势,国企资本雄厚、装备先进、人才聚集,而且干部多年经营有丰富的经验,就要在好的体制下能更大的发挥作用。对民企来说机制灵活,他敢于冒风险,他自负盈亏。员工持股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讲的,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将产生社会和谐红利。社会和谐红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的。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我们制度最大的优越性表现在社会和谐红利,从我们这里产生。光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红利跟我们的制度连着,跟我们目标连在一起,应该更多的关心社会和谐红利,社会和谐红利它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改革就是它的成绩,只有通过改革我们将逐渐的得到社会和谐红利。
我曾经把发展经济学那么厚一本书归纳为四个观点,四句话。第一句话,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别人就就业了。第二句话,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一批人先富裕了,会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熟人,然后还能够起示范作用,有更大的影响。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有了经济的繁荣就有了投资的潜力、投资的机会,收入的增加,增加了购买力,繁荣靠繁荣。第四句话和谐靠和谐积累,和
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从家庭做起,这样的话,我相信社会和谐红利将为我们最大的制度红利。好,谢谢大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