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江湖陷落:武侠片土壤丧失江湖情义难以博取票房39243
电影江湖陷落:武侠片土壤丧失江湖情义难以博取票房.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电影江湖陷落:武侠片土壤丧失江湖情义难以博取票房
2010年09月30日 15:07 凤凰网娱乐【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武侠电影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特类型,好比日本电影里的时代剧。新派武侠电影经过80年代的革新,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功到达顶峰,徐克和程小东等人联手了几个经典系列,至今依然是百看不厌。90年代末,刘伟强试图用电脑技术完成另一次革新,故而大胆推出了《风云》。当徐克希望用《蜀山传》来进行接力,结果宣告失败,半途而废。回顾过去十年,武侠电影不但停滞不前,更还倒退连连,问题仅仅是技术限制所导致?答案并非如此,原因更多在于香港电影的没落之势,台湾电影更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连活下去都成问题,那还谈什么侠之大义。
不过几乎是与此同时,李安用《卧虎藏龙》赢下了国际范围内的好评如潮,回归传统的武侠电影迅速成了众人的模仿对象,哪怕只捡到一件古装的毛皮。李安当然不是人人可以当,他也不以拍武侠片谋生。而从
张艺谋的《英雄》算起,一直到袁和平的《苏乞儿》,败下阵来被,踩到茅坑里的破烂片比比皆是,他们背后的名字确实来头不小,张艺谋等内地大导演,徐克、程小东、袁和平等香港导演,即便是李仁港这般把新武侠挂在嘴上的,依然无法真正用实力来说服观众。新武侠和经典武侠已经是江湖上鲜有的传说,港人迫于无奈,纷纷接受合拍片的诱惑,可惜技疏手生,所拍电影连八九十年代都不如,想象力奇缺,那电影江湖为何会陷落?
创作环境改变:武侠片土壤丧失
首先是创作大环境的改变,由于后九七的时代背景,香港导演明星和创作班底大量出走,青黄不接,严重动摇了香港电影的根基。后来他们虽然铩羽而归,重回华语圈,然而整个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合拍片成了多数香港导演的追求,一个庞大的电影市场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如果香港电影原只是一个小江湖,那么进入内地后,他们闯进了一个更大的江湖,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大不一样。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想观众需要什么,从哪搞到大笔投资去拍大片,处理打通人际关系甚至还包括应付审查。像冯小刚作品的成功就令香港导演很迷糊,高度风格化的武侠电影是否不大适用在内地市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转而寻求一些降低风险的大众题材,无法再像昔日那样爆发创作激情,完全由导演几个人所掌控。
创作者巅峰已过:难以推陈出新
其次是导演的心态发生改变,在徐克们自己看来,他们都觉得新武侠电影在九十年代已经拍到头了,像《东方不败》那样的幕后班底里里外外天设地造,引领玩一股风潮,后来者只有模仿致敬的道路可走。在没有新的技术革新之前,武侠电影似乎很难有更大起,前面说过电脑技术的瓶颈依然是现在导演的心头痛,以《狄仁杰》为例,特技效果跟《蜀山传》相比毫无起。巧合的是当《阿凡达》出现后带动了一股全球化的3D风潮,动画片要拍3D,情片要拍3D,现在就连武侠电影也要拍3D了,大有杀鸡取卵之意,所以往后看到更多变味道的武侠电影,你千万不要感到奇怪。新鲜的东西大家都喜欢,这些导演在武侠里玩不出新花样,转而更愿意尝试一些以前没拍过的。
题材选取:急功近利
冯小刚作品
再有一点是武侠题材的无破不立,张彻和胡金铨时代都是一种破,摆放在观众面前的武侠电影是崭新的,同过去不一样,有迥异的风格。徐克们的新武侠电影又是一种破,成功取代了以往的动作设计和武打风格,追求剪辑冲击,好比谭家明作品。李安的《卧虎藏龙》也是一种破,取代了重技术、轻人文的香港武侠电影,降低娱乐观赏效果。而在过去十年,能真正想到这一点的导演少之又少,新鲜血液奇缺。有想法的可能没钱,有钱的没想法,抄来学去的,最后是四不像,这种现象存在已久。能像李安那样对选材下很大功夫的导演,现在华语电影圈里还不存在,更多的还是跟风,先把90年代的翻拍搞一拨。
市场:飘渺的江湖情义没有票房
最后就是观众问题,武侠世界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他们不大容易被打破,这就导致武侠片是口味化的东西。虽然受众面广,但有些人会觉得只是打打杀杀,看上去都是一样。以距离现在最近的《卧虎藏龙》为例,它的成功更多是自西向东。真放在华语圈,当时的观众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电影导演们不可能没想到一点,像现阶段,比起飘渺的江湖情义,裹挟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有真实人物或其他原型可依的动作片就比武侠电影来得有保证,受欢迎得多,这也就造成了武侠电影的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