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诗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查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燕”除了yan这个读音,还读什么?能组成哪些词?在这些字中,“燕”最容易写错。同学们请看,“燕”的部首是草字头吗?那是什么?对了,这个字nian,指二十,但廿不是燕的部首,谁知道,燕的部首是什么呢?好,我们一定要记住,燕的部首是四点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燕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的写一个燕字,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的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把字也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些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1)名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2~3)名。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9.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起来呢?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呼喊:
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
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施展才华
快走踏清秋。为国立功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及诗人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2.学习诗歌中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在有感情朗读诗歌中,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掌握诗歌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结合自己对诗歌的了解、融入情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由于诗歌与其生活经验较远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大。虽然能积累了一定量的诗歌,但是对于诗歌的灵活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都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本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学生已有的诗歌积累为背景,在轻松的背景下,以鉴赏的角度开展此节古诗课。让学生了解学习诗歌不仅仅是我们对知识的积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诗歌也不仅仅是学习的素材,它是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人共有的抒情言志的工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背景微课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入情入境
竹石古诗翻译1诗词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了。
青草漫漫的池塘边我们见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咏鹅》变红鹅)烈日炎炎的午后我们寻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变红柳)绿意盎然的树林深处我们欣赏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泉》)这些优美的诗句都在赞美一种事物,这些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的诗歌我们称为咏物诗。(板书)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板书,指读,同学们谁能结合过去我们学过的诗歌,说一说吟字的意思?
对这就是知识的迁移了。那这个题目怎样解释呢?
二、诗意诵读,体悟诗情
(一)读通、读准诗歌
1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题目。石灰是什么啊?谁来结合着查的资料说一说?
师:原来石灰就是一种普通的建筑材料。
师:这么平凡无奇的一种东西作者是怎样赞美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2请大家出声音大声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如果从诗歌形式上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式区划分节奏?
谁想用这种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把古诗的味道读出来了,真棒,谁还想用其他的方式读一读?
平平仄仄,抑扬顿挫真好听,这样读起来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能怎么读?
预设生: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读。前三句用4/3最后一句用2/2/3的形式,加强最后一句的情感。
这种形式也能很好的表达情感,让我们一起用这种方式读一读这首诗吧。
读诗其实很简单,这朗朗上口的文字美,音韵美能让我们获得读诗的快乐(板书读)(二)读出诗歌意思
1谁想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一:你读的特别有感情。千锤万凿这个词怎么解释?
千次的捶打,万次的凿击。这千万真的是一千次一万次吗?
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指。我们学过许多带有虚指的词如像是千头万绪。生: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
大家的词汇积累真丰富,其实我们还学过许多类似的诗句。
谁想带着大家读一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这些虚指的字把诗歌内容变得更生动,情感表达更充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这里的“千、万”怎么理解呢?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一下:
生一: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一块石灰石,经受着铁锤,千次的捶打,万次的凿击,你会有什么感受?
(读一读,还不够疼)
生二:读的真棒,你想到了什么?(石灰很疼……)所以你才把千和万读重,他们不仅代表了次数多,还代表了一次比一次重的击打,一次比一次蚀骨的疼痛。齐读石灰石被铁锤砸破了头;砸开了全身;以至支离破碎,可他仍要坚强的爬出深山。读。你们让我听出了它的坚韧与气魄。
2谁能带着这股劲头再把诗歌读一读。
生读
无可挑剔,你觉得烈火焚烧怎么理解?
老师之前查过资料这里的烈火有900~1100℃,我们平时喝的开水是多少度?要比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