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教师入编考试2014的模糊拼图
2014即将过去,破300亿据说指日可待。欣喜之余我们或许该追问:它带走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这一年,我们有过世俗的狂欢,现实的深入,人性的温情,也有过文艺的独孤求败。这一年,我们看到最惊艳奇丽的《白日焰火》,最稳健而情感内蕴的《归来》,最平庸而奢华的《太平轮》,最自以为是又让人大跌眼镜的《一步之遥》,最少儿不宜的《心花路放》,最有诚意的《亲爱的》,最“文学”最“作者”的《黄金时代》,最搞笑又自轻自贱的《分手大师》,最有人性深度又将心比心的《推拿》,最一枝独秀的恐怖类型片《京城81号》……我们响应过对商业化、庸俗论的义正词严,经历过“坍塌”论的振聋发聩,最后陷入困惑。这困惑,又岂能是非此即彼的赞或吐,投降抑或坚守能了得?
就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词进入2014年中国电影的模糊地形图。
导演队伍里冲进暴发户
2014年,不同代际的新老导演、跨界导演同台共舞,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导演
体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作分野,形成了富有特的电影生态图景。
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王者归来”的老导演,强势、稳健、中规中矩,有时不免平庸、俗套,渐露老态,让人不禁弱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新力量导演”强势崛起,导演跨界现象突出。各方合力隆重推介的“新力量导演”有11位:有“演而优则导”的邓超、赵薇,“写而优则导”的郭敬明、韩寒,从微电影起家的“‘微’而优则导”的肖央,还有从同名电视剧演员转同名电影导演的陈思成,以及颇具专业教育背景的路阳、李芳芳……“新力量导演”依凭与市场、年轻化受众的天然亲缘而“吸金”没商量,但明显后劲不足,多数只是依靠在其他领域早已积累的粉丝形成电影人气。他们的暴发户式的成功无法复制。年轻化是他们的优势,粉丝、网络是他们的基础,商业化是他们的近亲,但叙事能力的欠缺成为他们继续引领风骚的绊脚石。
青春片密集的“小”
比起主旋律电影与古装商业大片的隐退,今年青春片的创作仍然火热,呈现蓬勃之势,观影主流人也呈现年轻化甚至低龄化趋势。电影格局中,爱情片、青春片一如既往在低龄
主流观影体中受到青睐:《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3》均主打青春牌;《北京爱情故事》、《单身男女2》、《闺蜜》则是都市轻喜剧。此类小青春、小回忆、小感伤的“小电影”的密集出现,不仅成功地搅动起电影消费体的青春记忆,也用票房证明了中国式“青春”的市场价值。
“青春”继2013之后继续成为盘点2014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疫情解除封锁一般多久“类型”片不平衡
2014电影创作的类型多元丰富。有嫁接公路片的《后会无期》、《心花路放》,有改编自话剧作品的《分手大师》,有以浪漫爱情喜剧为代表的“小妞电影”,也有功夫片、恐怖片、艺术片,但类型的不平衡则体现在——科幻电影依旧付诸阙如。
法医秦明更新时间“吐血电影”空手套白狼
如果说上述类型电影通过差强人意的影片叙事、情感结构和影像风格让观众产生认同感,从而赢得票房的话。那还有一部“所谓的电影”《爸爸去哪儿》显得无法归类、无法解释。这部电影利用电视节目的高人气和年末合家欢的好档期,以极为低廉的电视节目套拍,生
梦见掉牙齿是什么征兆
生获得接近7亿的票房。远离常规电影规范,几乎没有影像追求、故事叙事和艺术风格,这种类似“空手套白狼”式的票房成功是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一次让电影人瞠目结舌、几乎要“吐血”的电影现象,如果归类,或许只能算是“现象电影”。
“艺术片”怪力乱神
今年,艺术电影并不寂寞。有《白日焰火》、《推拿》这样的文艺小片,也有《归来》、《黄金时代》这样的“艺术大片”和《一步之遥》这样既有鲜明的作者风格又弥漫着商业气息、视觉奇观和场景噱头,但不太好归类的影片。
《白日焰火》擒获金熊,《推拿》夺得金马,让艺术电影重新获得一定的关注。
《白日焰火》这样的艺术小片竟然获得不错的票房并非偶然。影片虽不乏碎尸、变态杀人、冰美人、“蛇蝎妇人”等足以吸人眼球的“噱头”,但一旦进入其细密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情节密度和丰厚生活容量的叙述中,不难感受到那种浓郁的,扑鼻而来的中国现实气息。冷艳雪白的东北小城与贾樟柯嘈杂灰黄的汾阳小城一样,不期而然进入了中国电影的经典影像叙述。然而,《白日焰火》并没有走得太远,它不像某些西式电影那样过于
渲染病态和变态,也不着力表达类似于黑电影背后的存在主义式的哲学观念和厌世悲观情绪,影片揭示出变态的背后隐藏着的社会不平、恃强凌弱——这还是颇为本土化的。该片对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建设,深度心理分析题材的拓展,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结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推拿》则关注大城市中的边缘体,展现盲人按摩师这一社会弱势体生活中的艰辛和美好,挖掘他们生命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爱与欲。《推拿》影像风格颇为独特,对盲人视角的模拟表现别出心裁:大量的摇晃、粗糙、颗粒粗大的镜头突出盲人的感官世界以及不安全感,极端化的近景和特写逼近人物的内心,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过度曝光在加强现实感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影的表现性风格,为我们这个过于轻松浮夸娱乐化的影像世界提供了不多见的新体验。它足以让每一位健全人自省,换种视角反观自身。
大片《归来》颇为文艺、小资,情节淡化,节奏舒缓,场面单一,突出人本位,两个主角的表演撑起一部大戏。而影片在回归知识分子意识形态方面几乎做到极致:落难多劫却满腹才情、满腔爱意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与《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中的男主角几乎是一个序列的人物像),始终深爱知识人、崇拜知识、坚贞美丽的“城堡中”青春有你2什么时候播出
、“阁楼上”的女性,弹琴、念信、老照片、举牌约会,那个年代能有的浪漫与小资俱全。影片对商业化诉求的拒绝,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表达,近乎无声的沉郁和苍凉,在张艺谋多元丰富颇难概括的作品序列中,与它最为接近的恐怕只有《活着》。别的不说,影片文化反思意义之内敛、深刻、有力是毋庸置疑的。
《黄金时代》是另一部艺术大片,精心制作大力营销却票房惨败,使得所谓大数据理论在关于它的票房预测上彻底失效,沦为笑柄。众说纷纭中,也许有个问题是定位不准且游移不定。它是大投资,明星、宣发、票房预期都是商业大片的路子,但却做得太艺术。编剧李樯、导演许鞍华均有极高的艺术电影情怀,几乎不考虑影片的故事性和叙述的节奏性,视角、影像的陌生化表达,大量堆积的“掉书袋”式的史料,对大量普通观众的排拒使票房失利成为理所当然。
而仍在公映中的《一步之遥》虽然恶评不断,评分一路下跌,排片逐渐减少,但票房还在上涨,虽然势头并不乐观。姜文似乎以“玩耍蒙太奇”的方式进行一种“玩耍类型片”的叙事游戏和视听盛宴。充满想象力的表现性造型依旧无以复加,“世人皆黑而我独白”,傲睨社会氓的戾气犹在,但松散的、逻辑性欠佳的故事,炫奇式的视觉营造和过多的电影史玩耍
式致敬严重挤压了本应从容的故事讲述空间,也许凭着姜文的号召力还能支撑一段时间的票房,但20个亿已成神话。更要命的是,在这个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自媒体时代,蜂拥而起、起攻之、滚滚而来的批评吐槽无疑透支了仍然相当富有创造力的姜文的艺术信誉度。《一步之遥》哪怕赚钱,姜文都是得不偿失的,这部影片必然成为姜文电影史的“走麦城”记录。
“科幻”继续软肋
科幻电影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特电影类型,近年来一直占据着大银幕的主体地位,亦成为好莱坞全球电影战略对外输出的核心力量。相较而言,在我国,虽然近年涌现出不少带有魔幻彩的影片,但科幻电影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去年的《地心引力》和今年的《超体》、《星际穿越》让我们更加感慨中国科幻电影的缺失和美国科幻大片的强大吸金力。
科幻电影是人对自己的反观,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的预警。也许中国目前很难出现硬科幻的电影,比如像《星际穿越》这样涉及人类生存意识、宗教精神、科学与工具理性反思等话题的影片。但“软科幻”、“局部科幻电影”是否可以通过涉及一些情节模式、思想主题甚至超级器物等来完成呢?
中国式的奇幻、魔幻电影是否可以弥补电影科幻类型缺失的窘境呢?前几年的《画皮2》、《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影片,它们源自民间文化、民间鬼怪的传说,虽然没有多少科学精神但尚具备充沛的想象力、有玄秘神奇的彩。它们票房成功的启示或许令人鼓舞。但今年科幻片的彻底缺失令人遗憾,对未来,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