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啧啧        /积          /
B.讥/烟        /胎        /          /
C.商/      /        /          /拥 
D./源        /目        /款          /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平添            算账              声名鹊起            厉行节约
B.砥砺            麦杆              徇私舞弊            好高骛远
C.硫璃            称颂              关怀备至            有恃无恐
D.飞碟            疏浚              出尔反尔            突如奇来 
3.一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          是研究单个的食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          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四川高考是全国几卷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明代花鸟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也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自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征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
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征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5.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6.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
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濂洛之学                                向:崇尚。
B造诣益                                    邃:精深。
C履祥倾营购                                赀:钱财。
D为一书                                      勒:镌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经济之略                                 余嘉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行                                   使工药淬之
C举先儒之言                                   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二氏                             徒慕君高义也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