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科目三高中语文教资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赵氏孤儿》
【2】B。巴金《小狗包弟》
【3】C。开放式学习便于交流,有利于拓展阅读视野
【4】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5】A。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6】C。今楚地方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7】D。突出方法和技能,是学好其他任务的基础
【8】A。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就无所遁形了。
【9】C。学习任务实施应多样化,需要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
【10】A。联系作品,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11】B。学习消息和通讯有助于学生认识新闻文体特征
【12】D。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有助于提升语言品味能力【13】C。否定表述可以作为分析情感和主题的教学切入点【14】D。鉴赏和拓展需要考虑阅读教学目标指向
【15】B。揣摩人物心理和神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二、案例分析题
16.
(1)参考答案:
①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对“仁”的概念梳理,引导学生对孔子的思想主张进行简单的了解与回忆,对《论语》的主体思想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以旧知带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仁”的概念的梳理,一定程度上进行课堂资源的拓展,引导学生对《论语》的思想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
理解。
(2)参考答案:
利: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利用在线视频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录制在线视频讲座,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③运用在线视频讲座的方式授课,提高了授课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弊:
①在线视频讲座,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②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线视频讲座,需要教师从旁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果缺乏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有偏离轨道的可能,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设计
19.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探讨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等写景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讨,反复朗读,整体理解文章特。(4)领会文章内容,体会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
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设计依据:
综合以下几方面内容设计了以上三维教学目标。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②单元教学要求
该课文选自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第七单元第16课,本单元的内容为写景抒情散文。“单元要求”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应学会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因此,《登泰山记》这篇文章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中的词汇用法,感受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人生道理。
③课文内容风把回忆摇落一地红是什么歌
在本篇课文中,文章主要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
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20参考设计:
目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等写景的方法。
一、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1.朗读文章,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分为5部分。
2.结合文章,概括每一部分的主体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点出泰山及日观峰的位置;第二部分写登山经过;第三部分观泰山日出;第四部分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部分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二、析文本,明确具体内容
1.出文中关于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在哪?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关键词句。
明确:泰山的地理位置: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日观峰的位置:当其南北分者,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2.作者的登山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概括相应内容。
明确: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南麓起步,绕泰安城下的中谷,半道越中岭、复循西谷,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
3.诗人登上山顶后,看到的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巡堂指导,最后学生分享。
明确:作者登上山巅,眺望远方,座座山峰披着皑皑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沐浴在夕阳中,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
4.思考作者还写了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阅读最后两个部分,教师适时引导,体会作者用意。
明确: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自然景观: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好处:这样写,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和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
三、赏析写作特
文章有哪些写作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进行分享。
明确:①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樗蒱”“绛皓驳”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象,又生动有趣。
②叙事简练,语言形象。全文只有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的
历程,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其中“乘”“历”“穿”“越”四个动词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又如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描写出来了。
③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各具特点,动静结合。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写青山背负着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又如“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