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写作: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 原题再现
宁静的胸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按下静音键——必须的
虽说“动”是世界之常态——万类霜天竟自由,学海无涯千帆竟发,滚滚红尘熙熙攘攘……然,
于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按下静音键,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是必须的!按下静音键,是“学而不思则罔”中的“思”。
连续一天、一周、一月之学习,文理、中外、古今,咸甜、酸辣。犹如大海汹涌之波涛,把暖流、寒流、鱼、食物链、栖息所搅动混杂。此时的大海需要按下静音键,只有安静下来的大海,才能把被搅动混杂的各要素重新分类整合,保证下一次的律动和安静。学习亦然,一路狂奔中要学会按下“思”的静音键,把同一学科的知识,不同学科的交叉知识整合归类保存。静思是一个不被打扰的放松、沉淀、成长之过程,更是一个个刷新之过程。
按下静音键,是“退步原来是向前”中的“退步”。布袋和尚的禅诗:“手把青秧栽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生活不亦如此乎?当我们在自然律动或者外界号召的加持下,学习生活犹如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要学会按下“退步”的静音键,安静下来修正磨损补充能量,为下一次的旋转储能。高速路每隔五十公里设一个“服务区”,为的是使车辆跑得更久更远。
按下“高速”的静音键,安静下来加油检修,让司机乘客放松、补能。印第安人有谚:当我们走得太快的时候,停一停,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来。今天,如何才能停一停“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呢?心远地自偏——能使你“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五柳先生拥有结芦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个人空间”,靠的是“心远地自偏”之静功。
俗话说:你改变不了外面的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哪怕给自己造一个虚拟的个人空间,安静一下何尝不好,大隐隐于市嘛!其实使自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形式很多:一个人行走、一个人歌舞、一个人运动、一个人仰望星空、一个人品鉴涵泳。
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居也爱独处,静能生智、生趣。笔者反对躺平、摆烂式的安静和不被打扰。波云诡谲的时代要求我们高速发展,铸炼需要力量速度,但更需要韧性的“淬火”。
只有在动态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按下静音键“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更能智慧的成长和生活。
· 静以修身 沉淀养才
当代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其实折射出他们希望在自己的空间中“静以修身,沉淀养才”。
青少年的成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成长的环境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关心也有不同的参考维度,每个孩子的成长之旅也千差万别,评判成功的标准又是那样的五彩纷呈。就如对耳朵来说,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声音过大会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一样,对青少年的成长打扰过多,必然会导致他们“失聪”。多给青少年安静、独立的空间,让他们于安静中修身,在沉淀中养才,方是明智之举。
于安静中增强自我认知,静以修身。“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站在别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总有不同,要全面认清事物的本质,青少年须安静下来,增强自我的认知。于安静中增强自我认知,不仅是埋头苦干的自我修正,更是涅槃重生的自我超越。不信你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长之路,是不是我们于安静中对中华文化的充分认知?中国深空探测之路,是不是我们于安静中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自我创新?中国“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不是我们于安静中对福佑子孙后代伟大工程的自我坚持?
于安静中增强自我认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以修身,自省自觉,才能有所获。于安静中回望内心初衷,沉淀养才。青少年希望“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样的“放松”其实是想把内心的枝枝杈杈都修剪修剪,于安静中回望自己最初的样子,看看现状与初心偏差了么。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不是自我封闭,不是自我排斥,更不是自我放弃,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是自我审视,是自我评估,是自我沉淀,是自我蝶变!当一个人默默地在自己的空间奋发的时候,自我必然在春天茁壮成长。大国工匠艾爱国,在焊工岗位上工作50多年,于安静中沉淀,真正把焊接技术做到了极致。屠呦呦、秦世俊、郑志明、钟杨......无不于安静中沉淀,一心钻研,才成为了各自领域的翘楚。
于安静中理解内心初衷,“滴水穿石,铁杆磨针。”沉淀养才,有韧劲有钻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安静下来,放松,沉淀,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于安静中修身,在沉淀中养才,青少年才能担大国重任,仰望星空!
· 水静能鉴物 人静能观心
有的人把一天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美其名曰奋进,实则却不知,这样的奋进拖垮了多少身体,消褪了多少容颜。紧绷着神经,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片刻的放松与懈怠,这样的人生太满,太累!何不给人生一个安静的独享空间呢?人生,几多纷杂,几许喧嚣,我们不妨寻一处幽静,觅一份清欢,寻自我,独自思考。佛说: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人在安静中,才能认清自我,洞察世事。
安静的独处往往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安静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在当下车水马龙的世界中,人们每天亡命地跟时间赛跑,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马不停蹄地工作,都不想被淘汰;学生们都日夜学习期盼能金榜题名,以至于失眠、抑郁等问题出现。这样的人生是局促的,是没有空隙的,可惜就因为如此,我们变得筋疲力尽、焦虑不安。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来给自己喘息。暂时从喧嚣尘世中超脱,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笑看世人紧箍的人生,让生命于宁静淡泊的休憩之后,放空自己,带着放松、安静,松弛有度地前行。
安静处自省是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静,《说文解字》的意思是“审也”。唯有静,才能心无所扰,心无所惑,认真审视自己,从而沉淀自我。一个人安静的独处与沉思,心才能清明,才能准前行的路,用智慧解决问题,先思考再行动,而不是低质量的勤奋、努力的幻觉。况且,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也不会感到内心的独孤,就像袁隆平院士躬身于稻田搞科研常常是安静的,但因为心中有大追求,他能感受到在田野中的稻香,享受到天地悠悠的辽远,让人纵使身处安静环境却因心中有风吹稻田的悦耳,从不孤独和寂寞。有时脱离人,与内心的自己相伴,成就的会是一段非凡的旅程。须知,唯有静,才可沉淀,才可蓄积力量,才有开悟。
安静是生命成长最重要的学习。当我们为了理想,一个人身处安静的环境披星戴月而归时,不必过多纠结于摸爬滚打无人知晓。我们不炫耀、不迎合,与自我安然相处的状态,甘愿抵抗孤独的求索和努力,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就一个更好的我们。但在这个快节奏和浮躁的时代,在忙碌的课后之余,青少年们渴望片刻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独自安静发呆,这些许的期盼却被家长当作“不务正业”而无情扼杀,难道要把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填满,那才是学习和快速成长吗?青少年有时候给自己留一个空隙,学会安静独处,让自己喘口气,放松一下心情,整理一下自己的经历,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不就是一个独立生命个体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吗?人越安静,才会越有力量。
寻一处安静,只是缓冲和蓄力,不是滞留不前,更不是自甘堕落和摆烂躺平。真正的成长,往往是从安静开始的,只有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经过岁月的洗礼,才会沉淀出智慧和思想。
《百年孤独》说:“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享受安静,学会独处,修篱种菊,此乃人生一大修行。让我们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不急不躁地成长。
· 沉静下来,成就非凡人生
在人的成长之路上,会遇到各种困境与挑战,不免会产生“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并渴望有独处的空间。事实上,我们想要的独处就是要使自己沉静下来,这里的“沉静”即指心灵的平静。只有沉静下来,我们才能心如止水,不怕打扰,这时所享受的空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才能真正地放松、沉淀和成长。
曾国藩年轻时做事难免心急气躁,每遇急事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的老师就送给他一个字——静。他逐渐领悟这个字的真谛,懂得了静的智慧。于是,每天都要让自己沉静下来,思考如何修身、治国,终成一代名臣。那么,作为青少年,如何做到心灵沉静,不怕打扰呢?我们需要在成长的道路上确立目标,沉淀自己,与时代共舞。
沉静下来,确立目标,沉淀自己。
人生需要目标来指引我们前进。充分认识自己,准自己的位置,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尤其在青少年阶段,我们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并将远大目标切分成实操性较强的小目标,每天反省自己,落实目标。因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像一座高楼大厦,实现它必须有牢固的基础、可行的框架和方案。把一个个小的目标落实了,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大的目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其枕着不切实际的空想做美梦,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地怨天尤人,不如从认清自己、确立目标、专注当下开始。你只管沉静下来,确立目标,用心耕耘,剩下的时间会给予你答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