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菲菲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成都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成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提到成都时,大家除了会想到用“天府之国”“休闲娱乐”来评价成都以外,还会想到一个标签就是“假打”。“假打”作为成都的市井文化之一似乎已经代表了成都人的整体形象。但是作为一种可以长期存在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本文将主要对作为成都市井文化之一的“假打”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帮助大家更加了解成都,消除对成都人的成见。
关键字:成都,市井文化,假打,争议
一、何为市井文化
(一)市井文化的定义
“假打文化”作为成都的市井文化之一,要了解什么是“假打文化”,那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指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市民文化,它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但它同时自由闲散缺乏庄严,缺少深刻性和心灵冲击力。
从市井文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市井文化主要来自于市民的生活,主要体现的是市民的生活形态,反映的是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粗俗不正式。但是,正是这种不正式才是最真实体现人民生活的方式。大多数市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不懂得欣赏高雅的艺术,也没有经济实力去欣赏音乐会,去参加艺术展览,他们的核心就是生活,或者说生活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所以,这种体现他们真实生活状态的文化也必定会存在粗滥陋俗的一面。社会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当中必定会既存在高雅的生活文化也存在低俗平庸的市井文化。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角度讲,也正是这种市井文化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通过这种文化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高兴和不开心,以此帮助他们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所以这个层面来讲,市井文化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二)市井文化的不同体现形式
市井文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当中体现为不同的形式。例如,二人转是东北的市井文化,棒棒军是重庆的市井文化,“假打”体现的是成都的市井文化。
虽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市井文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却都体现了市民的生活态度,都多多少少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成都假打文化
(一)什么是假打
假打是四川方言,始于李伯清散打评书,形容装腔作势,弄虚作假,主要是在成都话里。
“假打”是李伯清特散打评书亮点之一。李伯清散打的题材基本都来源于小市民的生活,真实再现成都市井文化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应该理解为是成都人的文化特,一种幽默喜剧的调侃语境,是一种语言艺术。如果普通话常说的吹牛,那么假打则在吹牛的基础上更渲染了一种“悬”,悬得让人知道这是假的,但也要为这“悬”而捧腹大笑,体现的是成都人无奈自嘲但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假打”体现了成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不断奔波。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让我们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很多人选择怨天尤人,选择攻击,但是成都人将这种抱怨化成了一种“自嘲”,用这种“假打”夸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当成一个笑话,然后大笑一场,继续为生活打拼。这其实体现的是成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实虽然不尽人意,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他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与其愁眉苦
脸地过日子,还不如就当成一个玩笑,笑笑就过了。其实这种自嘲的“假打”文化与成都休闲怡然自得的特点有一定的联系。
(三)假打与虚伪的区别——假打有时其实只是一种客套
假打与我们常说的虚伪并不同,它其实是一种真虚伪。虚伪在某种程
度上是怀着不良的意图想要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态度与行为。而假打更
倾向于“客套”,但比客套多了一点人情味。假打又有点像吹牛,但是比
吹牛多了点自嘲与无奈。假打其实本身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客套”,
只是加上了成都当地特有的方言特,把它理解成一种假。如果一个人说
改天请你吃饭,但是迟迟未请,你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假,但是说这句话的人的出发点并无恶意,他是在与你客套,而并非真的要让你的希望落空,以伤害你为目的。
我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可以理解这种近乎于“假打”的客套,
但是如果将成都人的“客套”理解成一种虚伪,那实在是不公平。那如果
成都人的“客套”被当成虚伪的话,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客套也可以被当做一种虚伪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清“假打”或者“客套”与“虚伪”之间的区别,
切忌乱戴帽子。
(四)为什么说成都人假打——其实是一种文化刻板印象
从假打的来源我们知道,假打最开始来源于李伯清的散打评书,选用
一些反应市井小民生活形态的题材并将其夸张化,加上成都当地特有的方
言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然而不得不说明的是,李伯清选用的这些例子其
实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的广大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形态。然而,当其他城市的
人与成都人在交流的时候,如果遇到成都人说好了请吃饭但是一直没有请
的现象,就直接引用了李伯清的“假打”这个形容词来形容成都人。
更何况,“客套”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是谦卑的,讲究礼节的,说话往往非常客气,往
往自贬,而尊重对方,或者说中国文化中有虚无的成分。比如说客人要离开了,主人往往煞费苦心的挽留,虽然内心可能已经早就在想,他怎么还不走。中国人送礼,双方也是要“假装”推脱半天才搞定。同样,对于请吃饭,也有这种情况,往往只是一句礼节性的话,拉近关系的一句象征性的承诺而已。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这种谦让也让他们无法理解,他们
成都九眼桥事件习惯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感,但中国人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让他们也觉得中国人“很假”。
其实不论是其他城市的人认为成都人很“假打”,还是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很假都是种文化刻板效应。
文化刻板印象是指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其他城市的人将李伯清用夸张自嘲的“假打”扩展到了所有成都人,然而其实假打只是体现了小部分成都人或者说部分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人们却将这个“假打”的标签板上钉钉地给所有的成都人钉上了这个称号。
三、对策分析
文化虽有高雅低俗之分,却没有好坏之分,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与目的。所以,成都不用刻意地回避“假打”这个标签,而是应该采取积极地措施将其变成成都文化的一种特,让别人发现其中的优点,从而改变对成都的这种成见。
1、将高雅文化融入市井,文化让百姓更幸福
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城市,它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也包容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但从成都今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来,好的文化资源并不等于现实的文化力,脱离了现实的文化即使形式华丽,但是却无法长远发展,因为它缺乏了支持它的众基础。因此为了使成都的文化产业拥有美好的前景,同时又不华而不实,缺乏特,就必须让这些文化底蕴与市井生活接轨。这样不仅可以让文化真正地为老百姓享用,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同时又可以将本身粗俗的市井文化发展地更加优雅。
2、积极树立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
要改变其他城市的人对成都“假打”这个看法,成都必须做出很多努力。而
将高雅的艺术融入到这种市井文化当中就是一种方法。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做好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公关活动。让其他城市的人了解到成都的这种“假打文化”不仅不是虚伪,更充满了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充满了人情味,从而改变他们对成都的这种刻板印象。
四、总结
假打是成都的市井文化之一,它虽然有粗陋鄙俗的一面,但是它更多的是体现了成都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成都人被打上“假打”这个形容词,其实是一种“文化刻板印象”。而且“假打”与虚伪不同,大家一定要区分假打与虚伪的区别。
成都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回避“假打”这个标签和称号,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文化特来发展本地的文化产业,不仅可以让文化产业与市民紧密联系,还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发展成都的市井文化,从而改变他人对成都的成见。
参考文献:
[1]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赵伯陶.市井文化刍议[J].学习与探索,1993,(5).
发布评论